邊界感,每個物品都有自己的邊界,越清晰的邊界,越能把自己和同框別的物品區分開來,也越能把自己和環境區分開來,獲得更加準確的該物品屬性。
那么人的邊界感呢,也是一樣,實際是一種分清我們和所處的環境,和身邊的人之間有關聯而又各自獨立的認知能力。
缺乏邊界,讓你總試圖去解決別人的問題,所以努力了很久,卻總覺得找不到自己,看不到自己的進步,因為你把別人的目標、別人的需要當做了自己的,過得越久,自己的目標和需要卻越得不到進步和滿足。
當朋友和家人遇到“困難”時,我們大多數人都想幫助他們,這通常是一件好事。然而,如果我們的邊界模糊,我們可能會認為應該對別人的感覺和難題負責任,當成自己的責任一樣去解決,把別人的感覺或信念當成是自己的,事實上,這些不是我們的責任,也不在我們的努力范圍之內。
把他人的想法還給他人,自己的想法留給自己。我們用兩個主體之間的分離狀態來描述個人邊界感。
和工作分離不開,常因工作上的合理決定攪擾自己,制造困局的,叫做個人與公司的邊界感不清;
和母親分離不開,常因與母親的相處及矛盾煩躁困擾的,叫做個人與媽媽的邊界感不清;
和孩子分離不開,常為孩子的所言所行、所處環境及未來焦慮不已的,叫做個人與孩子的邊界不清。
這些其實都會成為束縛我們進步、努力無效的因素。
認識到這一點,是從最近才開始的。
清晰與公司的邊界感
今年六月份,我選擇了辭職,辭職前,我擔心暑假是公司最忙的時間,根據經驗,每天有很多孩子過來密集訓練感統,課程排得很滿。
感到自己選擇在這個時候辭職,對公司似乎有些愧疚,于是計劃著,要不交了辭呈后,領導若挽留,自己就再多干一個月,也算“仁至義盡”,有所彌補了。
乍看似乎是我的責任心和講究人際關系,一來覺得應該對手上的孩子們負責,需要多帶一個月就多帶一個月吧,二來覺得不要讓領導為難和“撕破臉”,領導挽留時讓一步也比較盡人情吧。
其實這是我個人與工作邊界感不清晰的體現,試圖把公司和領導者的職責擔到自己身上。
首先,我準備全力備考研究生,同時希望暑假可以帶孩子參加他現階段所需要的鍛煉,我的個人需求是暑假前完成辭職,在暑期里能夠根據計劃完成對孩子的訓練以及夏令營,而我的顧慮是暑期要來訓練的孩子,顧慮目前公司一直在招人,但沒有遇到合適的老師,這里我犯了兩個非常大的錯誤:
1、自以為是。公司缺了我自然可以照常運轉,即便缺老師不能如期運轉,也是公司自己會去考慮和解決的事情,而不是我需要去解決的事情。
我需要考慮的事情是如何把自己手上孩子的情況記錄和交接清楚,如何把自己手頭的教案及教材在走之前提交并根據反饋修改完成。這才是我邊界之內的事情。
2、公事私事分不清。計劃不要撕破臉,萬一領導表示了假期需要人的難處,自己可以讓步再干一個月,首先,這是我的個人需求嗎?不是,而是為了維護關系,但事實是,一個員工只要主動遞交了辭呈,就已經在為難領導了,不存在你多干一個月或少干一個月,她就不為難了。再次,大多數時候,領導進行挽留是一種例行公事,不必太當真。
公司和領導該去承擔的困難,是一家公司本來就需要面對并且一定會面對的狀況,比如,要對部分孩子家長解釋教師變動,比如,假期不能招收更多的學生。
當我把邊界擺清后,不再認為流失孩子是我的責任,不再覺得需要給更多時間讓領導和公司招人是我的責任,愧疚感就減少了,當愧疚感少了,也不認為自己是在為難別人了,于是整個過程都比較客觀而理性,因此朝著自己要努力的方向,爭取了更多時間。
清晰與媽媽的邊界感
遞交完辭呈后,開始和媽媽商量請她回家休息,我自己帶孩子的事情。
媽媽是個比較喜歡干涉我的生活及選擇的人,于是我又開始擔心,她不肯同意離開,也不同意我辭職,會質問我明明就很需要她,為什么還讓她回去,是不是我對她有所不滿,甚至會批評我是個不知感恩的人。
這種焦慮的反應,同樣是因為我在自己和媽媽之間沒有清晰的邊界感,辭職是我自己的事情,媽媽不接受而引發的感受是媽媽需要自己去承受和調節的情緒,不應該是我來考慮,如果害怕媽媽會對我發脾氣,質疑我,也需要認識到這是媽媽的一種方式,想把她自己的情緒轉嫁給我。
而我,只要不去認同,清晰自己的決定、需求和想法,不去接她的想法和感受,就并不會影響到自己,同時也可以避免因承擔了她的情緒帶來的感受,我產生自己的抵觸、反感和害怕,接著又引發我和她之間的爭執。
想起以前很多時刻,都是因為這樣,媽媽自己的情緒需要轉嫁,而每每丟給我的時候,我就真的去接,然后自己又開始有情緒,兩個人就都沖動起來,發生很多摩擦。
當我清楚了自己和媽媽之間的邊界后,我沒有焦慮、也沒有因她朝我埋怨時的后續情緒,于是我和媽媽也順利達成了一致,她表示接受。朝著自己要努力的方向,減少了心靈的糾結和拉扯。
這次的經歷讓我認真思考了清晰邊界感后帶來的更有效方向。
每個人清晰自己的邊界,事情會朝著最簡單有效、又真實溫暖的方向去發展,任何時候,把自己的責任、需求、想法留下來,把別人的責任、需求、情緒留給別人,我們考慮自己的需求和目標部分,公司會有自己的考量和決定,媽媽會有自己的應對和冷靜,孩子會有自己的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