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社區為中心,舉辦了一系列鍛煉孩子領導力的活動,孩子的年齡主要在7歲到9歲之間。他們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自律能力、合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最近活動的一個主題是“讓我來主辦”:這個活動由發起的孩子承辦一個自己感興趣或者擅長的領域,然后發出邀請,參與的孩子每人交五元錢,以作為對承辦人付出的回報和成本的覆蓋。
活動的宗旨在于鍛煉孩子設計活動的能力、演講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其它的軟實力。所以內容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這一期由我的孩子承辦(男,八歲),他發起的主題是“奇怪的數學”,他自己準備了一個教學的過程和一些有趣的邏輯游戲。參加的孩子有五個女孩,三個男孩。孩子們一開始,會發出一些聲音,比如“好無聊啊”、“好難啊”等,整個過程中,會有各種分散的注意力、小動作,當然,也有幾個女孩非常認真的聽,即使也感到無聊,但可以看出,她們盡量地用自律約束自己,我注意到,主持活動的人,基本上淡定地把在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樣的堅持下,絕大數孩子們最后都進入了狀態。
坦白說,換成我,如果聽到觀眾稍微負面的聲音,會立刻調整自己的方向,盡量滿足每個個體的需求,這樣的做的結果很有可能會離自己最初的打算越來越遠,而且這種隨意的流動會耗費很多力氣和能量。
事后,我會和孩子總結,說,我觀察到你能做到下面幾點:
1)你聲音洪亮,講解的內容清晰。
2)給每個小朋友自我介紹的機會。
3)你能不受干擾地完成自己最初設計的活動。
我問他,你自己有什么樣的感受,他說,“當聽眾中有人做自己的事時,我無所謂,我還是要把我想做事完成。”
我很喜歡這樣的活動,讓孩子有識人性的機會,當在另一面去觀察和組織群體時,人會更加包容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行為方式)、寬容自己(沒有能力去滿足每個人的想法)。隨著這樣的活動次數的增多,孩子們在識人的基礎上,就慢慢琢磨,如何更好的管理、組織以人為主體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