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輪到00后站在風口浪尖上,接受輿論的凌遲了。果真是蒼天饒過誰呀。
一檔《開學第一課》引起熱議。拋去冗長的廣告,熱議最大的莫過于四個小鮮肉的開場曲。網(wǎng)上一邊倒的嘲諷及制片人的回應。
一瞬間,娘炮,不男不女,少年娘,則國娘之類的言論充斥在網(wǎng)絡之中,也把“小鮮肉”置于風口浪尖。瞬間在上升到如今的孩子的成長,審美等一系列的問題。
批評網(wǎng)絡被小鮮肉霸屏,擔心孩子的三觀,憂心中華民族的未來,這屆家長果然都是接受過九年義務教育的,竟然如此的優(yōu)秀。
可是,不覺得這一幕竟是如此的相似而又熟悉嗎?
十年前,90后張揚,追求個性,自由,追捧日韓文化,街頭文化,嘻哈風,破洞褲遍布大街。韓寒的叛逆獨行,郭敬明的疼痛青春,都恰好觸動了青春期少年們的嗨點,躁動不安。
當年媒體在提到90后時,都會用“非主流”“墮落”“憤青”“垮掉的一代”“新新人類”這樣的標簽。90后追捧的偶像文化也都成為了媒體抨擊的靶頭。超女,超男,李宇春,周杰倫,狗血偶像劇等這樣都成為了誤導青少年的因素。
似乎,只要有孩子不聽話,家長就能夠理直氣壯的說都是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把孩子給誤導了。把孩子的問題歸結給于整個大環(huán)境這是多么輕松,省心的事情呀。
一句“想當年,我們年輕時,我們那個時代怎樣怎樣,真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現(xiàn)在,終于輪到我們90后坐看00后的瓜了。當然,也說明現(xiàn)在是00后的天下了。
上周給一群00后的小朋友開塔羅沙龍。在準備課件時,補了幾期《偶像練習生》。也了解到現(xiàn)在小朋友對偶像的喜歡,并未是現(xiàn)在媒體所大勢宣揚的外表。
在沙龍中,在一起探討這些偶像文化時,當我們真的認真了解每一個偶像的成長史時,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被年輕人喜歡,追捧,絕對不僅僅是因為外表。小朋友在聊起自己的偶像時,也更多的是說我喜歡他的智慧,我喜歡他的執(zhí)著,有修養(yǎng)等等。當然,精致的外表也是因素之一,但絕對不是最重要的。
而00后也并非是媒體所宣揚的軟弱,無血性。相反,我接觸到的00后大都是獨立有追求。她們追求精致的生活,有夢想,有良好的素質。他們玩游戲,他們追星,但是,他們有一套屬于自己時代的追求,有自己的堅持。這些和以前的青少年有完全不一樣。
在加上如今言論自由,網(wǎng)絡媒體的傳播是如此的迅速。每個人都很焦慮。當焦慮感無法自行消化時,這時候最好是外部壞境有異動,這樣就能給自己找一個客觀的原因了。
猶如,這次關于《開學第一課》的一樣,一瞬間關于孩子教育的所有的輿論導向都在是說這些化著精致妝容的偶像。翻看微博你會發(fā)現(xiàn)幾乎都是對這群偶像的辱罵,調侃。
其實,如若仔細深究背后的原因會發(fā)現(xiàn),大眾的不滿從來都與偶像的類型無關,而是因為在追星文化在家長與孩子一直是如此。或者說是在成長到某個階段時,父母與孩子會是天然的天敵。父母會因為教育的焦慮,進而過度的解讀孩子的言語行為,并一味的放大。同時,孩子對父母亦如此。
上次的沙龍中,有個很好玩的事情,在讓她們在塔羅牌中選出兩張牌代表父母,大部分的孩子都選擇了母親是“惡魔”,父親是“死神”。這兩種牌,在心理上的潛意識投射都是權威,壓迫,限制。而就我了解,在這群家長真的是非常的開明,可以說的上都是“別人家的父母”了,給了孩子極大的自由,并且還會主動了解孩子的喜好。即使這樣,在孩子眼里也不是完美的父母。
對于下一代的抨擊,從某一方面來只是兩代人不同的價值觀的沖擊而已,時代在變遷,但是不變的總是下一代總在試圖超越父輩,而父輩又總覺得下一代需要自己的保護。
所以,現(xiàn)在受到輿論凌遲的00后不要著急。等10后長大,咱們一起磕著瓜子看“一代不如一代”的傳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