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井岡山創造了中國歷史
在井岡山斗爭時期,針對敵人的進攻,紅軍形成了“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決,被稱之為“四軍的法寶”,紅四軍正是運用這些靈活多變的游擊戰術,實現了對敵戰爭的無往而不勝。
為加強黨對軍隊的領導,紅四軍從政治訓練入手,制定并實施了《黨代表工作大綱》,這是我軍最早的政治工作條令。《大綱》規定了黨代表擔負軍隊、民眾、黨務、報告、調查等五個方面的任務,每個工作項目均有具體要求,對人民軍隊和黨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為提高部隊戰斗力,紅四軍積極開展軍事訓練,分為日常授課、作戰后或者月末進行講評、實地訓練、專題討論四種形式進行。先后舉辦了兩期軍官教導隊,為軍隊和地方培養了大批軍事干部和指揮人員,促進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與發展。
紅四軍還創辦了軍械處,開始為部隊修造槍支武器,提高了軍隊戰斗力,成為我軍最早的兵工廠。
龍源口大捷后,紅四軍迅速占領永新、蓮花,兩縣工農兵政府相繼成立。酃縣推選徐鼎燕擔任縣政府主席。蓮花的8個區、130個鄉都建立了紅色政權,基本實現了一片紅。各縣赤衛隊、暴動隊武裝迅速發展,成為紅軍的重要配合力量。
1928年5月,有幾百名長沙學生和安源煤礦工人克服困難,上了井岡山,成為一支重要的力量。
正當革命根據紅紅火火發展的時候,因為湖南省委及其代表杜修經的錯誤指導,指令紅四軍離開大本營井岡山,最終釀成“八月失敗”。
原來,在井岡山斗爭時期,湘贛邊界特委的組織關系隸屬于中共湖南和江西兩省領導,大政方針必須經過請示兩省省委才能通過,只要其中一方不同意,就不能實施。對于毛澤東建立以寧岡為中心的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計劃,湖南省委開始兩次回信表示支持,但到了6月26日,湖南省委又改變了主張,派代表杜修經、楊開明兩人來到邊界,指令紅四軍離開大本營,向湘南一帶發展,以便對衡陽形成包圍形勢,而且要“毫不猶豫地立即執行”,聲稱這是“絕對正確”的方針。尤其致命的是,省委在信中還對湘贛邊界特委領導進行更換,“派楊開明同志為特委書記”,杜修經同志作為省委巡視員,“澤東須隨軍出發”。
在接到指示信當天晚上,湘贛邊界特委召開聯席會議,毛澤東從形式、敵情方面陳述了不去湘南的六條理由,要求省委給予新的決定:
“第一、紅四軍正根據中央和湖南省委批準的計劃,建設以寧岡為大本營的根據地,寧岡、永新兩縣群眾已經普遍起來,不易輕率變動。第二、湖南省敵人非常強硬,實厚力強,不似贛敵易攻,此時不宜向湖南沖擊。如果這樣,則會更深入敵人重圍,恐招全軍覆滅之禍。第三、寧岡成為軍事大本營后,實在可以與敵作長期斗爭,若此刻輕易脫離寧岡,“虎落平陽被犬欺”,紅四軍十分危險。第四、過去全國暴動,各地曾蓬勃一時,但一旦敵人反攻,則如水洗河,一敗涂地。我們全力在寧岡建設建設穩固政權,并非保守觀念。第五、湖南各縣經濟破產,土豪打盡,紅四軍此刻到湘南去,經濟困難絕不能解決。第六、紅四軍傷兵增至五百,欲沖往湘南去,則軍心瓦解,不去又不可能,此亦最大困難問題之一。”
這六條字字珠璣,切中要害,但被鐵了心機械執行湖南省委決定的杜修經和楊開明當成了耳旁風。
七月中旬,湘贛兩省國民黨軍隊向和井岡山發動第一次“會剿”。杜修經乘毛澤東遠在永新的機會,利用第29團思鄉心切的心理,強令朱德率領28、29團進攻酃縣、茶陵,部隊很快攻克酃縣。7月12晚,29團官兵思鄉心切,偷偷召開士兵委員會,擅自決定開回湘南,紅四軍軍委開會幾經勸阻無效。
在杜修經的直接指揮下,29團裹挾著28團一路向南。在攻入郴州后,遭到范石生所部第十六軍四十六師張浩所部包圍,一千多人的建制只剩下100多人,一個戰斗力很強的29團不復存在。隨后跟進保護的第28團被迫撤到桂東。
在紅軍主力遠在湘南之際,贛敵趁虛而入,血洗根據地,一時間白色恐怖籠罩城鄉、投機分子紛紛反水,根據地內被殺的人、被燒毀的房屋不計其數,損失嚴重,史稱“八月失敗”。
“八月失敗”的原因是:
“1、湘南省委對客觀形勢的錯誤估量和軍事行動上的盲動主義,是八月失敗的根本原因。2、湖南省委代表的錯誤指令和誤導,是八月失敗的直接原因。3、紅軍隊伍中本身存在的消極因素和決策錯誤。”
黃其軍
? ? ? 作于2021年4月11日(古歷辛丑年二月三十)
? ? 文中照片來源于網絡,對作者的辛勤勞動表示衷心的感謝!
近期同類文章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