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在上海電影節上,在談及觀眾和導演關系的時候,一貫敢說敢言的導演馮小剛金句頻出,“中國怎么這么多垃圾電影,還不是因為有那么多垃圾觀眾。你不去捧場,就沒這東西,往往垃圾票房還很好。”對此網友紛紛表態,有贊同馮導的,當然也有罵他甩鍋的。其實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大導演,馮小剛對于中國電影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為什么他會說出這么偏激的話呢?
是失望。中國電影的歷史其實不比美國電影短,但是在改革開放之前的中國電影由于歷史原因發展非常緩慢,改革開放之后,在張藝謀,陳凱歌等中國第五代導演的努力下,中國電影可以說進入了最快速的發展期,這段時間產生了《紅高粱》、《霸王別姬》、《喜宴》、《活著》等一系類優秀的作品,并且在國際上也獲得了很多大獎。但是由于電視網絡還沒有普及,所以人們對于電影的熱情還很低。中國電影真正進入到大片時代應該是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了,這是中國第一部票房過億的電影。從此中國電影的票房一發不可收拾。而中國電影進入票房時代的另一個里程碑應該算是徐錚的《泰囧》了,和《英雄》類似,這是中國第一部票房突破10億的電影。之后大片可謂年年有,《西游降魔》、《捉妖記》...這時候的中國電影要是票房沒過億都不要意思說自己上過映,不上個10億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片。
可是在票房大賣的背后,卻是大量的批評。首當其沖的便是這些為數不多的好導演,投資人不在乎電影的口碑如何,只要能賺錢的電影就是好電影,但是對于導演來說每一步電影都是他自己的作品,是要永遠跟隨他的,我相信像馮小剛這樣的導演沒有人比他更想拍出受歡迎的經典電影了,可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有各種各樣的障礙讓他們有心無力,其實他是對這樣的電影環境感到了失望,之所以把矛頭指向觀眾是因為他知道只有這樣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和討論,造成中國電影現在的局面是多方面的因素,無論是投資方,導演,演員,觀眾都有責任。但是我相信馮小剛是想讓大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并且希望這種時期可以快速的度過。相信隨著時間的流失,中國電影一定可以越來越好,也可以拍出更加好的電影。
顯然對于高票房是否是好電影這樣的問題絕大多數的人都明白答案是否。為了讓大家可以更加清楚的明白為什么我覺得把電影比作是女人是很恰當的。一部好的電影一般是一個既漂亮有很有才華的女子,而票房高的電影有可能只是一個外表漂亮的美女。有時候我們會發現票房很高的電影往往被一些專業的電影人罵的厲害,這是因為他們已經到了一定的境界,更關注的是你是否有才華,即使你長得再漂亮要是還沒說兩句話就發現是個文盲不嫌棄你才怪。有時候我們也會看到有些電影票房很一般卻獲得很多大獎,其實是因為雖然她長的一般,卻飽讀詩書,自然受電影人的歡迎。對于普通觀眾來說自然不會關注一個長相普通的女人了。可為什么有時候會出現大家都覺得是爛片卻依然票房很高的情況呢?比如有名的《富春山居圖》。我覺得這里用“鳳姐”的例子再合適不過的。至于為什么我就不細說了...
喜歡美女固然沒錯,可是一味的追求外貌,也不想著提高自己的內在和品位,下次要是遇到一個才貌兼備的人,還沒聊兩句就被人嫌棄豈不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