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3.26 晚
勘兵衛最后說:我們還是戰敗了。對他們而言,村民的勝利并不是全部的勝利,再加上兄弟同在,才是真正的勝利。
3個小時的黑白電影,我一點也沒有轉移注意,一個六十年前的片子,在劇情、聲音、演技、鏡頭處理各個方面都做得趨于完美。至少我挑不出什么毛病。
故事發生在日本戰國時期,一個小村莊的糧食年年被山賊搶奪,村里農民的生活為此百般折磨,于是決定去城里請武士來驅趕山賊。盡管退為浪子,曾經的武士勘衛兵同情農民的悲慘生活,決定重拾兵器。于是,找到了其余六個武士后,決定出發殺賊。
七個武士各有特色,都是黑澤明對武士精神的詮釋。
說實話,一開始是很討厭菊千代的,像瘋子般的上下跳動,喜歡夸張地模仿別人,毫不正經。以致他跟隨其他六個武士來到山村時,我猜他一定會惹禍。
果不其然,在和山賊的較量中,他玩忽職守的代價是戰友的逝去。可是最后他也犧牲,那是在殺死最后一個山賊的時候。
菊千代的死,標志著農民的勝。
農民最后載歌載舞,只留得遠處的三位活下來的武士和四個墳墓,靜靜佇立,無人問津。
我本以為菊千代是整個片子的敗筆,可后來態度大變,下面幾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
第一個,是在武士得知農民殺害拾荒武士的憤怒之時,菊千代對他們的謾罵。“農民是最狡猾的,表面忠厚,但最會說謊。”他這樣描述農民,因為自己身為農民,最了解這群人的特點。他們的稻田被武士燒盡,女兒被武士搶奪,他們原本平靜的生活,被一次次的戰爭摧殘得面目全非。如此遭遇,成就了他們的狡猾。
第二個,是在河對岸的屋子里還有男人和妻兒時,菊千代沖過去救出了幸存的孩子,抱著孩子哭道,我和這孩子的遭遇一模一樣。
菊千代是武士精神和農民窘境的結合,這一結合的死,也暗示武士與農民,本就屬于不同的陣營。共同勝利,那是天方夜譚。
在農民眼中,維持生活的繼續才是首位,而感激陌生人給予的道義,早已超出了他們生活的范疇。由此看來,這雙方的關系太不對等。武士為了正義不惜賠上性命,這里面是滿滿情懷;農民為了活命而利用武士,這其中多的是自私。
可這種自私并非無緣無故,從出生開始的苦難讓情懷變得奢侈,他們無力也無機會觸碰到那里。唯有活著是追求。
武士和農民出發點的矛盾,預示著必定是個悲情的結局。各方利益不可能都顧及到。畢竟,太完美的事情不會發生。
菊千代是黑澤明謳歌的那類人,他們體味真實疾苦,卻不為邪惡的客觀世界懦弱。樂觀面對困難,將道義和情懷放在心頭最重的位置。
可別忘了,菊千代不僅有農民入不敷出的生活,更有從小失去親人的寂寞,或許骨子里還夾雜著與生俱來的武士精神,才有了這英雄形象。所以,又能歸罪誰呢,唯有經歷讓一個人更深刻。
只愿,世上多些這樣的英雄,讓生活,在活著之上更動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