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看了電影《銀河補習班》。看的過程中流了幾次淚,面對這么意象化的名字,我沒防備是一部家庭教育片。雖然雞湯濃厚,但還是值得一說。
△
父親馬皓文從驕傲的橋梁設計師變成階下囚,幾年后出獄,面對一個已經被所有人放棄的、頑劣不肯讀書的兒子——壞學生馬飛。
學校否定他,媽媽否定他,同齡人一樣否定他,“廢物”的標簽對他來說已經板上釘釘。
幸虧爸爸是個雞湯大師,一個有知識有見地的雞湯大師。在電影里,這個爸爸演繹了很多家長會向往的教育方式。
他允許兒子不寫作業。
老師家訪控訴:為什么不寫作業?知識要反復吸收……
馬皓文說:“蒸過的饅頭反復蒸了好吃嗎?大家都愛吃新的饅頭,新的知識的吸引力同樣大很多,為什么要反復學舊知識呢?”
他帶兒子不上課了,出去玩。
天氣特別好,送兒子上學的路上拐去原野:“你看,唐詩里說的,草色遙看近卻無,現在明白是什么意思了嗎?”
考試在即,卻帶孩子去看航展,一架飛機俯沖而過,轟鳴聲震蕩在馬飛的腦海里,他突然被夢想擊中。
我們不呼吁每個家長常規性的這么干,但整個電影中充滿了我們時常對峙的教育金句,這樣的雞湯沒事喝兩口還是可以的。
01、沒有比“為你好”,更恐怖的借口。
馬皓文的前妻,馬飛的媽媽拉著兒子去做種種不情愿的事情。面對馬皓文的質疑,她總是說,我是為了孩子好。
馬皓文反問她:“你對自己好,怎么不每天對著鏡子罵自己兩個小時。”
“為了你好”,大概是世界上最自欺欺人的一句話。因為說這句話的人,通常是出于懶政,選擇了一個大而化之的“捷徑”,在這個選擇之上,被控制者的感受是最常被犧牲的。
《情感勒索》一書里說:一段糟糕的關系,就是情感勒索者,侵害了對方的自我完整性。如果你是真正對孩子好,不要單向度的強制,而應該有所為,有所不為。
更重要的是,當一件事只剩一句“為了你好”,就意味著在執行上已經是半放棄的態度了,指望達到什么好的效果,很難。
02、你是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
馬飛跟爸爸匯報成績:語數外不好,物理化學很差,歷史政治更差。爸爸點點頭,挺全乎。
學校的教導主任諷刺他,“煤球再怎么洗,永遠變不成鉆石。”
媽媽旁若無人的說,這孩子就這樣了,已經廢了。
馬飛像一個漏氣的脾氣,一點回彈的力氣都沒有。
但是馬皓文一直鼓勵他,“你是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誰都不信,只有馬皓文一直說,不只是在私下說,數次直接反駁馬飛的媽媽和教導主任,“馬飛沒有問題,他是最棒的孩子。”
馬飛硬生生被他夸得覺得自己就是少年霍金。
我們很難說,“你是這個地球上最聰明的孩子”這句話,左右了馬飛的人生走向。
但這句話,一定在絕望中給了馬飛信心,在迷茫時,讓他珍惜了自己的珍貴。
03、人生就像射箭,夢想就像箭靶子。
相信大家在中學時期,都為將來報清華還是報北大而糾結過。馬飛想也不想,就說為了上清華北大。
馬皓文問馬飛,考上清華北大以后呢?這個問題馬飛沒有想過,呆住了。
我們順從的立了個目標在那里,好像大家都這么干,就像小學作文里,我們的夢想通常都是教師、宇航員、科學家、警察、醫生……不是說這樣不好,但摸著良心,是否真的以此為夢想呢?
最近外網做了個調查,對來自中國、英國和美國的3000名兒童進行調查,以了解他們的夢想。當提出五種可能的職業時,英國和美國的大多數孩子都表示他們想成為視頻博主/ YouTubers(英國為30%,美國為29%)。而中國的大多數孩子,高達56%,表示他們希望成為一名宇航員。
不是說宇航員不好,而是很多孩子一定還沒有認真的想過這個問題,或者說,對人生的可選項不具備足夠的認知,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世界有哪些好玩的事兒。而這些認識,非常需要家長幫助他們補充。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沒有找到自己的箭靶。如果連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話,每天拉弓又有什么意義?
04、家長怎么說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孩子看家長怎么做
如果說“我是為你好”這句效果不好,那么效果好的是什么呢?
是馬皓文爬上高塔,用一根水管解決了定點的問題,讓對他心懷怨恨的人心服口服,然后他摸摸兒子腦袋,說“這是連通器原理,你初中物理會學到。”
而且,這是知識的力量,面前這個欺負過你爸爸,讓你害怕逃避的人,也會屈服于此。
馬飛被洪水圍困,爸爸爬上防護堤大喊:“馬飛,看看你的身邊有什么,動動腦子,你可以出來的。”
馬飛就真的自己想到辦法出來了。
學習學的不僅是知識,還有思想,還有方法。理論要與實踐相結合,學習知識要能夠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說一百次上面這段話,都不如演示給孩子看一次。
05、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均勻的散布在每一天之中
要考試了,所有學生要住校集訓。他卻想給兒子請半個月假,去看航展。
老師很著急,說“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
馬皓文說:“不是的,這不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他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應該均勻的散步在每一天之中。”
當我們回頭看,那些所謂“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是否真的是取決于當時那一刻呢?
誠然有一些幸運兒,押對了題,暫時領先幾分。但人生是永不重復的考卷,幸運不會護持一生,每一天都有新挑戰,也是新機會。
這種“重要時刻”的設定,甚至會暗示一種拖延。算了吧,反正要沖刺的;算了吧,反正要集訓的;先睡會兒吧,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
我們輕易的放過了太多時刻,卻把所有賭注壓在某一刻,所以我們把高考叫做“獨木橋”。
06、把自己的橋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
馬飛被選上了航天員,此時 ,馬皓文的案子出現了轉機,他7年冤獄,幾十年背負的欺辱、困頓、和精神枷鎖,眼看離沉冤昭雪只差一步。
但是馬飛的領導說,你馬上就是聲名大噪的航天員,你爸爸的事,不能爆出來,就算是被冤枉的,也希望他安靜。
馬皓文來看兒子,非常興奮的告訴兒子關于案子的進展,沒想到馬飛讓他算了,“反正已經過去了。”“你看你現在不是挺好的嗎?”馬皓文一下子仿佛被潑了一盆冰水。
“我是一個很驕傲的人,很驕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座橋。把自己的橋修好,是世界上最大的事。”
作為一個父親,他不想耽誤兒子的前程,但是他太失望了。“我一直以為我把你教的很好,現在才知道,我是失敗的。”
他終歸是沒有耽誤兒子的前程,而讓我作為一個旁觀者感到慶幸的是,其實他的橋從來沒有塌過。
△
有很多觀眾在熱烈討論電影里馬皓文的教育方式。這當然沒有絕對的答案。
心理咨詢師武志紅說:“在八九十年代且經濟比較困難的情況下,這位父親(馬皓文)居然能一以貫之、自始而終給孩子營造了一種充滿愛的、支撐性的、包容性的環境。在心理學上,這種環境叫抱持性環境。這是英國兒童心理學家溫尼科特經過研究數以萬計的母嬰之后,得出來的一個概念。這是我認為的這部電影的最大教育意義。”
在抱持性環境中,父母會給孩子一種感覺:
無論你好還是壞,我都穩穩當當地相信著你;
即使你最慘的時候,我也愿意承接和幫助你。
這是每個未成熟的孩子都需要的一個好環境。
就像陳奕迅在推廣曲里唱的:
你也需要 一個相信你的人
暖暖看你 不同于人們的眼神
當你懷抱傷痕 仍舊朝夢想狂奔
他會心疼不忍同時又為你興奮
永遠 不要被成見綁住
永遠 相信勇敢是魔術
永遠堅持親身去體悟
永遠永遠 別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