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五月,都是各用人單位或用人單位主管部門密集發布招賢信息的黃金時段,招聘單位多,看點也很多。
近年來,隨著畢業生規模的大幅度增加,用人單位要求的門檻越來越高。比如,近期看到某市區幼兒園招教師要重點大學全日制本科,甚至部分崗位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學歷。
又如:某地區中小學教師招聘條件均為211或985重點院校全日制本科應屆畢業生。更令人震驚的是,近日,深圳百年名校深圳中學發布2019年擬聘教師名單顯示,深圳中學新聘的35名教師均為重點大學碩士,清華北大的博士和碩士畢業生為主,還有國外頂級大學的博士畢業。人才引進計劃超乎常態,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在今天看來,一般大學碩士生、博士生乃至清華北大等名校的碩士博士畢業生擔任中學教師,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一線城市、發達地區重點中學每年都有很多名校碩士生、博士生去擔任教師,當然,像深圳中學新聘老師全是清北名校畢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卻是一個罕見現象。
如此以來,高標準高要求,導致很多熱心教育事業而達不到要求的畢業生與教育終身絕緣,學歷將其拒之門外。
名校碩士、博士去中學任教之所以引起社會熱議,是因為他們往往被認為上學屆泰斗,去中學任教,有大材小用、人才浪費、屈才等嫌疑,他們總是誤認為高學歷人才最應該到高校任教,或者到科研院所工作,甚至應該到上市公司、世界500強企業上班,才能對得起名校這樣的標簽。
事實上,相比較高等教育而言,基礎教育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影響更大。中小學時代是人生成長的第一個重要轉折點,一個人是正還是歪,在中小學基本上形成了。因此,中小學老師就該由優秀人才、高學歷者來擔任,而不是讓“低才能者”去中小學教書。頂尖大學碩士、博士去中小學任教,通過他們的格局、視野和認知去改變或影響中小學生的價值觀和人格氣質,同時,也更好的實現了他們的人生價值。
浙江大學知名教授鄭強曾經說過,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從小抓起,從基礎教育抓起。此所謂,地基不牢,地動山搖。試想,如果一個學生中小學沒有接受好的教育,好的理念,很難想象,在日后的高等教育中有所轉變,甚至沒有資格擠進高等教育的門檻。
當然,在國外,博士、碩士執教中小學早已司空見慣,這也成為其科技發展的有力保障。
其實,在研究生擴招的今天,不少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已經處于供大于求狀態,社會根本要不了這么多的碩士生、博士生從事學術研究工作。而且,有的人就是愛好教育事業,有的人則是愛好學術研究,強求愛好教書的人去搞科研本就不科學。因為,教育是一種神圣的職業。因為熱愛,所以崇高。
當下,中小學教師學歷門檻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碩士生、博士生等高學歷者從事中小學教育工作,將是我國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大趨勢和方向,也是“國之幸事”。從側面講,更能提高我國開放型國民整體素質。
看看身邊的同行,碩士生和本科生從某種程度上講,在做人、處事等方面還是有所區別的。特別是重點大學的碩士生,區別更加明顯。因為,讓高學歷者從事基礎教育,不僅是一種拯救,更是一種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