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史記殷本紀》記載:一次商湯外出,看見有人四面張著羅網捕鳥雀,嘴里還念念有詞:“上蒼保佑,天上飛下來的,地下跑出來的,四方來的鳥獸都進入我的網中來。”商湯聽了,心中不忍,嘆息說:“你這不是要把它們全部消滅嗎?這樣做太殘忍了!”于是命人把羅網撤去三面,只留下一面。商湯也跪下去禱告說:“天上飛的,地下走的,想往左跑的,就往左飛,想往右跑的,就往右飛,不聽話的,就向網里鉆吧。”祈禱完對那個人和隨從說,對待禽獸也要有仁德之心,不能捕盡捉絕,不聽天命的,只是少數,你們要捕捉的就是那些不聽天命、自投羅網的。
商湯施仁德于飛鳥的事傳到南方,當時不滿夏桀暴政的列國諸侯們聽說了這件事,都稱贊說:“湯王修身養德,他對鳥獸都如此仁義,尚且不忍加害,對待百姓肯定是很愛護的。”于是各諸侯方國不戰而降,歸順了商湯。這便是“網開一面”的故事。
禹湯之后,后世賢明帝王也都以此為榜樣,對自然界的飛禽走獸“網開一面”,講究生態環保,展現自己仁慈、有好生之德的一面。
相傳漢武帝愛好狩獵,每當狩獵時,就會派人在南面或北面將大網張開一道缺口,讓天意來決定珍禽異獸們的生死去留,總有一部分動物因此逃生,而長安城北張、南張的地名也由此而來。
南張村戲樓臺上有塊唐永徽年間的村志碑石,記載了這段故事:“天有好生之德,人當效之,網開一面,不絕珍禽異獸。南張一面,放南山之鹿,北張一面,放灃濱之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