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對于很多職場人來說,注定是一個光被遮住了的元年。
這一年,大部分的職場人無一不例外地遭受了千年一遇的職場“大劫難”,降薪、失業、就業難、創業更難...
有“剛畢業就失業”的2020屆應屆畢業生,還沒踏上職場這片沃土,就已被拒之門外,四處求職碰壁,能成功拿到一個offer已經是幸運的寵兒。
有“職場老人”被迫降薪、被迫下崗,被迫離開曾信賴萬分,甚至當成家的公司。
在這場經濟跌宕的洪流中,每家企業、每個公司、每個職場人都在想辦法“活下來”。
有的企業通過降薪的方式讓企業繼續得以生存,有的公司則通過裁員方式讓一部分員工繼續有飯吃。
而有的小公司則直接宣布破產,公司和全體員工宣布“陣亡”。
對于企業的招聘需求來說,自然不可避免地出現斷崖式下跌,甚至0招聘指標。
根據數據調查顯示,3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9%。
其中25~59歲群體,人口調查失業率為5.4%,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7%,其中農民工、大學畢業生等就業壓力較大。
當然,現實的就業市場環境中,失業人數肯定不止這些。
而且,隨著全球疫情的爆發,失業人數或許在不斷上漲。
在全球疫情的影響下,不僅僅是中國的職場人失業率提升較為明顯,全球其他國家的失業率也在逐步提升。
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在2020年第二季度,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可能使全球減少約1.95億個全職工作崗位。
國際勞工組織的新報告強調了一些受影響最嚴重的部門和地區,并概述了緩解危機的政策。
其中報告指出,預計阿拉伯國家(8.1%,相當于500萬全職工人)、歐洲(7.8%,即1200萬全職工人)和亞洲及太平洋地區(7.2%,1.25億全職工人)將大幅裁員。
所以,在這場全球疫情下,企業降薪保留崗位、公司不裁員或少裁員,已經算是非常幸運了。
但如今疫情還未過去,經濟低迷讓很多職場人一度處于焦慮和恐懼中,擔心今天還上著班,明天或許就被裁了。
更是有些小伙伴,失業幾個月還未找到工作,一度處于焦慮和懷疑自我的狀態中。
我們始終相信疫情會過去,經濟會得到復蘇。
可是,在經濟還沒有復蘇之前我們還得生存,還得解決一家老小的一日三餐的溫飽,以及背負沉重的車貸和房貸。
作為普通人,在面對降薪、失業、就業難、創業更難的2020年,我們除了等著被救,還能做些什么才能自救呢?
一、更專業、更努力,才能不被替代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不要做一個單純優秀的人,而要做一個不可替代的人。”
做一個不可替代的人,特別是在當下的職場環境中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你非常幸運的還處于在職崗位,那么,為了保住一份工作,你需要做的就是思考如何做到不可替代。
或許在經濟環境好的情況下,部分員工可以天天摸魚,可當潮水褪去,裸泳者就會出現。
所以,首先被裁的一定是那些裸泳者,其次,就是那些能被輕易替代掉的崗位。
而要想做到不可替代,就要將崗位工作做得更專業,且比以前更加努力。
讓領導或老板看到你的最大化價值,至少看到你的價值大于其他員工的價值,才有可能不被輕易替代。
朋友小波在互聯公司干了6年的運營工作,在2018年互聯網行業下行的時候,他們公司就已經開始裁員。
所幸的是公司還算好,裁員人數控制在個位數。
隨著經濟下行,2019公司再度裁員,他雖然沒有被列入裁員,但也被調崗多次,處境也岌岌可危。
他意識到自己的處境已經比較危險了,他開始強化崗位專業知識。
自學很多關于營銷、設計、產品等方面的知識,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甚至超越其他人。
1年的時間,他不僅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化,而且在團隊中提出的很多新的點子都被采納。
領導看到了他的成長和變化,也看到了他給團隊帶來的價值,逐漸改變了對他看法。
甚至有時候,工作上一些重要的活也會交給他來做。
2020年,在疫情來臨之時,公司雖然沒有裁員。
但面對利潤不佳的項目,公司也在調整項目人員分配情況,他被列入了核心成員隊列中。
其實,無論對于一份工作,還是一個崗位,日常大家做的工作內容都差不多。
最主要的區別就是看你有沒有比別人想得更多一點、做事更專業一點、工作更努力一點。
當你對于工作崗位和公司產生的價值最大化的時候,自然而然就成為了不可替代的那一個。
“我們都在生活的洪流里逆水行舟,必須保持努力,才能不被淹沒。”
而努力的終極目的是為了讓自己變成無可替代,也才能在風口浪尖有一份工作、有一份收入。
二、瞄準行業趨勢,選好職業賽道
“太陽可以被遮住,但人不能總站在陰影里。”
有人說,疫情過后,一切都會好起來。
可是,災難會結束,但有些傷害卻是無法彌補的。
至少,即便是經濟挽救、行業復蘇也需要一定的時間。
在這場洪流的沖擊下,餐飲業、娛樂業、航空業、旅游業、地產業等等行業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舉步維艱,岌岌可危。
這些行業,猶如跌到底的股票,不可隨意入市或投資,自然要選擇那些平穩且有發展潛力的來入市。
所以,如果你現在正處于找工作或者想跳槽,建議不要進入這些行業,因為這些行業的恢復是需要一定的時間。
這次疫情,帶來的不僅是“危”,還有“機”。
譬如這場疫情加速了在線生鮮、電商、互聯網醫療、在線教育、企業服務(線上辦公)、以及互聯網類生活服務行業的發展。
所以,在現行趨勢下,我們更應該瞄準行業趨勢,選好職業賽道,才能自救。
?1、對于待業人員,做好能力遷移
對于處于失業狀態中的人員來說,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應該懂得審時度勢。
避開雷區行業,去找那些有發展潛力或發展前景的行業。
同時,需要時刻關注行業動態,看一看那些未來具有發展潛力的行業,可以提前做好準備。
雖然大部分行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但是行業與行業之間的能力都是相同的。
在家的這段時間,可以對個人過往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進行復盤總結,盤點自己所具備的能力。
個人所具備的能力哪些可以進行遷移,運用到其他行業中。
職場上,大部分的能力都是相通的,不同的則是行業領域的知識。
對于所關注或所傾慕的行業領域的知識也可以利用在家這段時間進行學習,考取了相關的證書等,做好行業知識的儲備。
那么,在找工作的時候簡歷中可以優化突出崗位所需要的能力,讓HR看到你具備崗位所需要的能力。
而且在面試過程中也可以說明,針對行業領域的知識,你也自主學習,考取相關的證書。
所以,在待業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盤點個人能力,并學會能力遷移,再儲備相關行業領域知識。
瞄準行業趨勢,調整職業方向,學會能力遷移,才能成功就業。
?2、對于工作人員,關注并學習
那么,對于處于就業狀態的職場人來說,是否就不用關心行業發展趨勢了呢?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處于在職狀態的職場人,更應該要關注行業的發展趨勢,為將來職業發展做好規劃,未雨綢繆才能在長久地立足于職場。
因為每個行業都有一定的生命發展周期,當行業出現變動的時候,我們可以及時調整職業方向,找到下一個職業賽道。
同樣,職場上的我們更應該時刻關注行業動態及發展趨勢,洞察未來具有潛力的發展行業,并學習新興行業領域的相關知識。
當行業處于夕陽或者行業發展變化的時候,就會有一大波的人失業。
其原因就是大部分的人選擇埋頭干活,卻鮮有人抬頭看看周圍發生了什么。
在各行業飛速發展的今天,對于職場人的要求并不僅僅只是專注于一個行業領域,而是多元化發展。
所以,保持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保持學習,選準職業賽道,就不會被輕易甩出職業賽道。
三、制定目標計劃,保持學習
最后,不管這場疫情何時過去,我們都需要制定個人的目標計劃,并保持學習。
佩內洛普·菲茲杰拉德說過:“你學過的每樣東西,都會在你一生中的某個時刻派上用場。”
所以,只要我們確定好目標,并努力學習靠近,遲早有一天會到達。
學習,是唯一能縮短你和目標之間距離的最重要的方法。
這個時代發展迅速,每一天都在發生著新的變化,而社會對人才的選擇也在發生著變化。
而只有那些符合社會發展,適應社會發展并能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才能被社會所需要,也才能夠被社會所需要。
所以,我們在職業不同的發展階段,我們需要制定不同的職業發展目標。
職業發展目標除了需要依賴于個人內在的性格、興趣、知識技能、價值觀等因素外,還得考慮外在的社會環境因素。
譬如宏觀的社會環境、行業發展環境等等。
所以,我們在制定職業發展目標的時候,除了需要考慮目前疫情對行業發展的影響,而需要考慮疫情后行業發展的趨勢和動態。
制定好職業發展目標以外,我們需要付諸于行動,保持學習。
學習與職業目標所需的知識和能力,才能實現職業目標。
面對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我們需要不斷迭代我們的能力,保持螺旋式的成長,才能接近目標、實現目標。
只有提升自己達到市場對人才需求的標準,才有可能不被社會所淘汰,也才不會被驅逐出職場。
懈怠和懶于學習的人會比那些一直保持學習、堅持提升自己的人的職場壓力和競爭力更大。
所以,堅持學習,不斷提升自我能力的人在就業市場中永遠會找到一碗飯吃。
在經濟下行、就業環境不容樂觀的當下,職場人到底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去面對茫茫未知的職業生涯?
唯有努力地讓自己變得更加專業,無可替代,選擇好職業賽道,并為目標所努力,才能安然度過這場“職業危機”。
疫情或許會暫時將光遮住,可是有陰影的地方,必定有光,你是選擇站在陰影中,還是陽光下?
?
我相信答案自然不言而喻,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站在陽光下。
因為,唯有向著堅信的,預設的結局進發,才能夠披堅執銳,所向披靡。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