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我同一個家長發生了摩擦,事情是這樣的。
她來琴行交費,然后問我她女兒的學琴進度怎么樣?其實我是有點無語的,因為明明前兩天我剛剛在微信跟她匯報過她女兒的學琴情況。
她問我,我當然會給她面子,于是又跟她說了一遍她女兒的學琴情況。
可是她不依不饒,以一種語氣跟我說,“徐老師,我女兒你要管好啊,我都沒有時間管她,反正琴我也不懂,學的好不好我們也聽不懂,彈的對不對我們也不知道,老師,我家孩子學琴的事都交給你了。”
我聽了不太舒服。
回想起以前跟她溝通孩子的學琴問題,她說的最多的就是,老師我們不懂,交給你了。
她不是以一種真誠的,熱心的,帶著期盼的,謙虛的口吻,而是那種我不懂我有理,我孩子在你那學琴學的不好的話就怨你,因為我們沒學過音樂,所以孩子不會就是老師的責任,以這樣一種感覺跟我說時,我都是反反復復在跟她強調孩子是她自己的,家長也要付出很多責任。
但她始終都堅持自己的立場,我們家長不會彈琴,老師你多抓點。
你知道老師面對這種家長,有多無奈嗎?
她永遠覺得孩子的琴沒彈好,與做家長的無關。
她永遠覺得學琴只需老師的督促就夠了。
她永遠覺得我把孩子交給你,你就得為我的孩子負責。
是,我們做老師,孩子學不會,老師有責任。
孩子學琴沒有動力,老師要督促。
家長把孩子交給我們,我們要為孩子負責任。
是的,為人師長,我們有身為人師的責任。
可是,家長把責任全推到老師身上,真的就對嗎?
我那個學生家長,我在微信里跟她說過很多次,多督促她以及多夸夸她的孩子,不要總是說她孩子彈的難聽,也不要總說她孩子彈的不如網上的小朋友。
家長改變了一點,開始試著夸孩子了。
但是這次看來,人的思想很難改變。
我以為,對她孩子的教育開始進入良性循環了。
可是我沒有想到,跟她面對面的時候,她依然是本性不改,依然是把問題全部推到老師身上,沒有那種我家孩子,我得多說說她,多催促她的任何感覺,總有種我交錢了,孩子學琴就交給你了,我交了錢我是老大,老師你就要負全責。
所以,我當著面,又跟她說:老師一周見到這孩子只有一次,家長每天都和孩子呆在一起。我們該講的課堂上都會去說,每節課都會給學生布置任務,孩子是你自己的,你只用管一個,老師要面對很多孩子,不是只有你的一個。我只是老師而已。學校里同樣的老師,一個班的學生成績都是有好有壞,琴行里也一樣,我手里也有彈的很好的學生。我也盡責去教每個小朋友了。學琴不是單方面的努力,老師是一方面,父母也要肯配合,孩子也得愿意努力才可以。
我知道我說出這些話的時候,家長是無法接受的。
但是我還是堅持跟她說了很久。
最后她出門走了,我沒有像以往熱情的送她到門口了。
過了兩天,她給我發微信道歉。
有時候,有些事情,你說了沒有人懂,你說了有的人當時不理解,可是你說的多了,重復的多了,慢慢的都會改變,因為人與人之間存在著共振。
很多時候,我不是怕家長說,老師,我孩子學琴的事就全交給你了,而是怕你以一種與家長無關,與孩子無關,只與老師有關的心態跟我說,老師,我孩子學琴的事就全交給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