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畢業以后的這十二年,清晰響在耳畔的的是她的那句話:你飯都吃不上了,還想著談戀愛呢!
2010年研究生畢業,工作不好找,也沒費力認真找,投了百十來份簡歷石沉大海后,索性放棄努力,在出租房住了快一個月,眼看交不起房租了,同學隨口提個醒:你上次去面試的那個什么學院?你不去看看了?
想起來是有這回事,畢業前找工作,開發區一個私立大專,屬于民辦高校,企業性質的教育機構,工資一般,沒有底薪只有課時費,五險一金倒是有,就是全都只按最低標準,個人繳納部分全從課時費里扣,問題是沒有固定工資還要坐班,多多少少有些不合理。
通常培訓學校還有底薪呢,雖然也不多,但五險一金基本扣不到課時費上來,課時費基本都是到手工資。
說來說去哪里都是掙份辛苦錢。只是比例不同,這個私立民辦未免剝削有點狠。
然而這些都是我后來才知道的。
我所關心的是其他。
十二年前年輕,熱血沸騰,追求生活,對生活品質要求很高,只覺得學校很小,校區巴掌大,教室更是逼仄,橫排極長,縱向又極短,像是弄反了一樣,其實是工廠辦公室改成的教室,本該是長方形的教室被橫放過來,最兩邊的學生恐怕要得斜視——絕非夸張。
教室除了規格有問題,還是不合理的小而矮,與此相對,宿舍卻又是不合理的高而深闊,上鋪距離天花板還有十多米的距離——是工廠車間改的。
是的,說是學校,其實它的前身根本就是個廢棄了的工廠。
一個退伍軍人承包了這里,一陣改換,愣是弄出來一所學校。
更魔幻的是,工廠內部改動了,外部卻無法改動,整個學校就成了一座坐落于工廠區的工廠——只不過產品不同,前者生產東西,后者生產被吸光血和靈氣的學生。
可憐的學生們,就為了奔著這個美麗的海濱城市,花著數倍的學費,讀一個幾乎沒有辦學資質的學校。
學校常年封閉管理,這對一個大學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學生們被關在小小天地里,一周放風三回,
還要美其名曰軍事化管理。
第一次來面試時就覺得不妥,不喜歡那壓抑的環境。
然而生活所迫,到底先有個班上吧。
起碼學校明確表示愿意要我。
。。。
但上班第一天還是失望到了極點,晚上住進宿舍時我哭了。
正好接到好友電話,電話里我還在乎,語焉不詳的:我不想過這樣的生活,我想有人愛我,我想。。。。。。
好友無比冷靜清醒的:醒醒吧你,你都吃不上飯了,還在想那些不切實際的!!!
人屆不惑,很多的很多都淡忘了,唯獨那句話,真是振聾發聵,時不時還在警醒著我這個愛做夢的人。
然而我還是太愛做夢,以至于我后來的感情都影響到了我的工作,常常是失戀伴隨失業,雪上加霜。
人生怎么會過成這個樣子?
朋友的話最終沒能成為警醒,卻成為我所有教訓的提前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