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和10000次:如何創造全新的人生腳本》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基本需求
讀書寫作羊十五
我們的內在住著三個小孩:受傷的內在小孩、被寵壞的內在小孩和幸福的內在小孩。那么,這三個內在小孩是在什么樣的情形下形成的呢?
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今天先來了解下兒童和青少年時期的基本需求。這些基本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就會形成有害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基本的需求有如下五個:
1、表達需求和感受到自由。
“每個人都有發展自己個性和被真誠以待的需求。”當一個孩子想別人真誠的敞開自己,卻接收到被嘲笑、譏諷甚至傷害的經歷,那么當他成年后就很難再去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需要和感受。
2、自發性、樂趣和玩耍。
這些在每個人成長過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可以有效的滿足這些需求,那么會有效的幫助一個人減少壓力,更輕松的面對生活,更容易產生幸福感和創造力。如果沒有得到滿足,那么這樣的人長大后對壓力更敏感,抗壓力較差,并且容易產生悲觀、憂郁的情緒。
3、自信心和能力。
如果一個孩子知道自己能夠做什么、能夠掌控什么,能夠得到肯定和表揚,那么他會更有掌控感,會更能形成良好的自我認同。反之,會變得不自信,也難以發展自信心和能力,甚至難以融入社會。
4、與他人有穩定的聯系。
如果一個孩子能夠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被關注的、有人可以依賴的,就會覺得自己并不是世界上的孤島,是安全的。
5、現實的界限。
對兒童來說,不僅僅要讓他得到照顧、關愛和鼓勵,更要讓他知道自己的邊界,以及有些邊界是外界設定的,人人需要遵守的。否則,就會過度自主,從而變得無法替他人著想、無法考慮他人的需求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