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金字塔原理是解決寫作思路不清晰問題的有效方法,適用于任何需要構建清晰邏輯的文章。總之,金字塔原理除了能夠幫助人們以書面形式組織和表達思想外,具體方面還可用于界定問題、分析問題,從更廣泛的當面說,金字塔原理可以用來指導組織和管理整個寫作過程。
? ? ? ? 《金字塔原理》分由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演示的邏輯四個方面來論述。在實際運用中,如果可以按照本書介紹的方法強迫自己“先想后寫”,那么你的寫作能力肯定能夠得到驚人的改善:最終將縮短完成最終一稿通常所需的時間,提高文章的條理性,縮短文章的長度,使你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寫出簡明扼要思路清晰的文章。
一? 表達的邏輯:在工作中,很多人被告知,如果希望事業發展的更快,就必須提高溝通和表達的能力,包括口頭溝通能力(培訓講課能力、演講能力和書面溝通能力)和寫作能力。
對受眾(包括讀者、聽眾、觀眾、學員)來說,最容易理解的順序是: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為主要是想提供支持的思想。
人類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只有用某種方式將思想表達出來(說出來或寫出來)我們才能準確的把握自己的思想。人類弄清自己的思想所需要用的結構也是金字塔結構。強制用金字塔結構后會發現,準確的把握自己的思想有助于自己寫出條理清晰,意義明確的文章。
? ? 為什么要用金字塔結構?
歸類分組,將思想組織成金字塔。受眾一般不喜歡聽別人長篇大論,也不喜歡看滿篇的文章來汲取他人的觀點。如果運用金字塔原理,那就通俗易懂。這體現了人類思維的基本規律。1.大腦自動將信息歸納到金字塔結構的各組中,以便于理解和記憶。2.應該有意的將溝通內容組織成金字塔結構,包括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說話,培訓,演講,報告,述職,寫文章,總結,申請,方案,計劃等。
自上而下表達,結論先行。大腦會將其認為具有共性的任何事物組織在一起,所以我們要主動把思想歸類分組,組建金字塔。找出邏輯關系,列出具體項目,自上而下的表達思想。要讓結論先行,先總結后具體的表達。
其次,我們還要自下而上的思想來進行總結概括。金字塔中的思想以3種方式 互相關聯——向上,向下,橫向??v向:文章中任一層次上的思想必須是其下一層次思想的概括。橫向:每組中的思想必須屬于同一邏輯范疇。向下:每組中思想必須按邏輯順序組織。組織思想基本上只可能有四種邏輯順序:演繹順序(大前提、小前提、結論)時間順序(第一、第二、第三)結構(空間)順序,波士頓、紐約、華盛頓。程度(重要性)順序,最重要、次重要、等等。
金字塔的內部結構(縱向關系,橫向關系,序言的結構)
縱向關系??v向聯系能夠很好的吸引讀者的注意力,促使讀者對你的思路產生極大的興趣。表達思想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受眾傳遞新的信息,必會出現疑問,為什么,怎么才能這樣,為什么你這樣說。所以在表述的過程中,提出疑問,回答問題,再提出新的問題,再下一層解答疑問。
橫向關系。在組織思想時,歸納和演繹是僅有的兩種可能的邏輯關系。
序言的結構。問題的起源和發展必然以敘述的形式出現,因此也應按照典型的敘述模式發展?!尘?、沖突、疑問、回答——能夠使你確保在引導讀者了解你的思維過程之前,你和讀者是“站在同一位置上”。
如何構建金字塔(自上而下法、自下而上法、初學者注意事項)
自上而下法構建金字塔的步驟:1.提出主題思想2.設想受眾的主要疑問3.寫序言:背景_沖突_疑問_回答。4.與受眾進行疑問/回答式對話。5.對受眾的新疑問,重復進行疑問/回答式對話。
具體:
1.首先畫一個方框,并問自己:“我將討論什么主題?”
2.我將回答讀者頭腦中已經存在的關于該主題的哪些疑問?
3.我的答案是什么?(可行)
4.然后與序言相對照,檢查該疑問和該答案是否仍然相對應。將要討論的主題與背景相結合,做出一個不會引起爭議的表述。
5.現在假定讀者說:是的,我知道這回事,有什么問題嗎?你就可以直接指出沖突。
6.作出該建議后確實可行這樣的表述后,將沿著金字塔結構繼續向下思考。以確定讀者在看到這樣的表述后會產生哪些新的疑問。(為什么這么說?)
7.針對這些為什么出現的回答必須是原因。
該建議將提供給我們所需的信息。
該建議將增加我們的現金流。
該建議將減少我們的工作量。
8.在確定了以上要點都是正確且符合邏輯后下一步沿著金字塔結構繼續向下思考。提供能夠支持以上觀點的思想。
自下而上法。1.列出你想表達的所有思想的要點。2.找出各要點之間的邏輯關系。3.得出結論。
初學者注意事項1.一定先搭結構,先嘗試自上而下的方法。一旦著手將思想變成文字,它就似乎戴上了最美麗的光環,令你感覺字字珠璣。2.序言先寫背景,將背景作為序言的起點。3.先多花時間思考序言,不要省略4.將歷史背景放在序言中5.序言僅涉及讀者不會對其真實性提出質疑的內容。6.在關鍵句層次上,更宜選擇歸納推理法而非演繹論證法。
序言的具體寫法。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導言)概述讀者已知的信息,寫文章是序言,演講就是開場白。
序言必須用講故事的形式。這樣才能吸引別人去讀,專注于你的話題。
何時引入背景?應該先談與文章主題有關,且是讀者認同的內容。什么是沖突?沖突就是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因素。并且引發讀者的疑問。
二 思想的邏輯為什么要用這種順序?
必須采用“背景_沖突_疑問_解決方案”的結構。基本結構:背景=業務多元化 研究服務在過去5年中增長了40%? 沖突=無法證明我們的工作對客戶有明顯益處。 疑問=如何確保多元化研究確實對客戶有明顯的益處? 回答=實施公司發展項目,以研究該問題。? ? ? ? 標準式:背景——沖突——答案? ? ? 開門見山:答案——背景——沖突等等
什么是關鍵句要點? 如:背景 項目組的方法原則 項目工作內容 如何組織計劃 具體收益和效果? 成功的前提條件。? 序言應當寫多長?一般要寫2-3段。? 關鍵句要點是否需要用引言,是需要的。想著出好的序言,必須遵循以下原則。1.序言的目的是提示讀者而不是告訴讀者某些信息。2.序言必須包含故事的3個要素,即背景沖突和答案。3.序言的長度取決于讀者和主題的需要。序言的常見模式。寫文章的目的通常是回答以下的4類問題之一1.我們應該做什么?2.我們應該如何做?3.我們是否應該這樣做?4為什么會發生這種情況?
演繹推理與歸納推理
演繹推理
歸納推理
兩者的區別是位于演繹推理過程上一層次思想是對演繹過程的概括,重點是在演繹推理過程的最后一步,由此得出的結論。歸納推理是將具有共同點的事實,思想或觀點歸類分組,并概括其共同性。? 演繹推理的步驟:1.出現的問題或存在的現象2.產生問題的根源、原因3.解決問題的方案。
? 歸納推理:正確定義該組思想,準確識別并剔除該思想中與其他思想不相稱的思想。
思考的邏輯
應用邏輯順序? 例如分組1.解決問題的3個步驟2.某公司成功的3個關鍵因素3.某公司存在的三個問題。要確定前因后果關系,將整體分割為部門,或將部分組成整體。3.將類似的事物按重要性歸為一組。
時間順序:根據結果尋找原因,揭示隱含的邏輯思路。要從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依次表述達到某一結果必須采取的行動。結構順序:可以想象使用示意圖,地圖,圖畫或照片想象某事務時的順序。
創建邏輯結構。要符合下列要求。各部分之間相互獨立,沒有重復,有排他性。所有部分完全沒有遺漏。
用結構順序概念檢查思路。結構順序就是當你使用示意圖地圖圖畫照片想象某事務時的順序,如組織結構圖,關鍵成功要素示意圖。
重要性順序:明確指明每組中的項目(思想,觀點,問題等)具有共同特性,確保將所有具有該特性的項目(思想觀點問題等)列入該組。在每組中,根據各個問題具有該特性的程度高低排序,最具有該特性的問題排在第一位,即先強后弱,先重要后次要。識別調整不適當的分組。
概括各組思想。確保思想屬于同一組,應抽象,提煉,概括思想精華。? 總結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總結句要說明行動產生的結果或目標。
總結句要使用明確的詞匯或語句
總結句要說明行動產生的結果。在將各行動聯系起來前,先用明確的語句描述各行動步驟流程等。找出明顯的因果關系,將每組中的行動步驟控制在5個以下。直接從這些行動步驟流程總結概括行動的結果目標。? ? 區分行動步驟的層次
找出各結論之間的共性。
找出結構之間的共性? 例如? ? ? ? ? ? ? ? ? ? ? ? ? ? ? ? 新的計劃與控制體系具有4個特點:
1.計劃周期及附帶控制體系應以年度為基礎。
2.計劃應通過綜合系統制定。
3.計劃應自上而下地編制。
4.計劃體系將區分現行做法與計劃進行的改革。
尋找更密切的關系
有關信息
1.應當更新
2.現在需要(有關信息)
3.應當收集(有關信息)
4.不夠充分
5.需要(有關信息)
完成提煉總結概括的完整思考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