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生,總是喜相聚,傷離別。都說,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那么,所有的離別又是否是命中注定呢?
近三個月,談不上是動蕩的三個月,但卻可以說是傷離的三個月。總讓人不斷的傷悲,讓人不斷的念想,讓人不斷的直視生離死別。
近三個月,身邊的人相繼有三位離開,除了悲痛,懷念,還有深深地自省。
總以為日子可以過得三心二意;總以為見面說句漫不經心的“你好”就可以了;總以為離別可以看也不用看的邊走邊一句“再見”就OK;總以為一切還會重現,還會有無數個你好,再見;還會有N個面對面寒暄的機會。然而,生活不是總以為就可以搞定的。
還記得2008年5月12的汶川地震,幾分鐘之內骨肉分離,好多個完整的家被災難所拆散,孤苦,殘忍。還記得馬來西亞航空MH 370瞬間杳無音信,家屬聯系不上自己親人的悲痛等等諸如此類的悲劇發生。
于是,告訴自己,活在當下多么重要。請在每一個平凡細碎的日子里都學會珍惜當下時刻。請在每一個哪怕波瀾不驚的日子里也要記得有儀式感的活著。請在每一個細水長流的歲月里慢慢體會愛與溫暖,并用心贈予別人愛與溫暖。
因為,誰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2
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面塑大師何曉錚老師,居于山東,在面塑方面赫赫有名,身體也一直比較硬朗。七十四歲的他14年西安游玩,矯健的步伐我甚至趕不上。
經常在朋友圈看到他被采訪,到大學講座,民俗文化展是特邀嘉賓等多種活動出席,一會山東,一會北京,一會又到上海或是香港。
在我看來他肯定是百歲老人的代表。可是,今年11月下旬何老師走了。走的很突然,之前也沒什么病癥,總樂呵呵的品茶,吃甜食,游玩,當然還做面塑。
聽到消息的我怎么都不敢相信,那么棒的身體,那么好的心態,那么矯健步伐的人怎么一下子就離開我們。
也許是年齡不饒人吧。也許是該離開的時候了,何老師的走,讓我知道了人生很多事情不要擱置,不要拖延。
本打算去濟南看看他,可是,還沒出發他就離開了。于我這邊,只留下一聲長長的嘆息。
3
九月份,秋高氣爽,不冷不熱,一切剛剛好。然而姑姑卻拖著瘦的只剩下皮包骨頭的身體來西安看病。每天穿梭在醫院和我家之間,吃飯僅吃一點。
當專家說可以考慮二次手術,不過把握不太大,姑姑和她的女兒以及姑父商量,最后放棄二次手術,保守治療。
表姐說回家給姑姑做好吃的,讓好好養病,主要把想吃的都給做的吃了。面對病的晚期,姑姑每天都要承受病痛的折磨。
一天一天,身體越來越虛,最后進不了食,十一月份,姑姑終于解脫了。解脫了人世間的苦,掙脫了病魔的糾纏。
盡管帶著深深地牽掛與不舍,可還是走了。
那天的天氣驟冷,刺骨的風呼呼的吹著,似乎用力吹走人間疾苦。
姑姑的離開,是我們的痛,但同時也祈福天堂的她沒有病痛的折磨。
4
12月下旬,爺爺去世了。這對于我們家來說是十分悲痛的一件事。爺爺84歲,年事已高,九月份查出肝癌,服藥治療,一切還好。可就在12月中旬,吃不進去飯了,每天只吃一丁點,后來,躺病床五天就安詳的離開了我們。
看著爺爺瘦弱的身體,我心如刀割,他安詳的躺著,睡的很香,很香。可那刻的我多想讓爺爺睜開眼睛,和我說說話,跟我講講他年輕的故事,聽聽他兒時的記憶。可是,一切都來不及了。
于是,后悔整個夏天待在爺爺身邊,怎么就沒多問爺爺。怎么就沒好好和爺爺說說話,聊聊天。
好多記憶在腦中回放,愈加想念爺爺。總覺得爺爺的離開如夢一般,不是真的。可還是看到空空的房間,還是聽不到爺爺的聲音,看不到爺爺的身影。
爺爺的離開,讓我懂得了生老病死原來是種常態,我們要做的就是在活著的每一刻都善待身邊人,用心記錄身邊事。更重要的是珍惜相聚的時刻。
千萬別敷衍了事,千萬別三心二意,千萬別玩世不恭。
相聚的時刻請狠狠愛,請用力珍惜。告別時才不會那么慌亂,才不會那么無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