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甚至是一門藝術。
要在遵循正確教育原則教育理念基礎之上求新求變。
學會讓孩子給自己講故事是一個不錯的嘗試。現在很多父母都頭疼孩子玩手機的時間,用了很多方法收效甚微,那么可以嘗試讓孩子給自己講故事,這樣一方面能夠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又能鍛煉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果處理的好,還能讓孩子愛上學習,因為人都喜歡炫耀和好為人師。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大家群策群力,我這也算是拋磚引玉,畢竟千人千智。
首先和孩子制定規則,讓孩子去查故事的背景資料,可以用手機等各種手段去查。然后等孩子準備好以后,找個時間和孩子交流這個故事(最好是歷史典故),首先讓孩子復述這個故事,然后再問問你從這個故事中領悟到了什么。最核心的來了,有些故事是瞎編的,不符合邏輯的,要把這種不符合邏輯之處讓孩子找出來,這個過程中孩子要用心動腦子,是一個看問題深入的過程,長此以往,對孩子大有裨益。要在孩子玩手機游戲的時間上下功夫,比如作為父母可以事先寫下故事的不合理不和邏輯的點,如果孩子思考的不和邏輯的點能超過父母,那就一個點獎勵孩子多長時間,這是對于他深度思考的獎勵。如果想到的點,明顯少于父母想到的點,那么要適當的減少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要讓孩子愿賭服輸,增加趣味性。下面就以鄭袖掩鼻計來講一下。
故事的背景為戰國中期,魏國國君為了交好楚國,獻給魏國國君一個美女,我們稱呼她為魏美人吧。魏美人深得楚懷王關心,對她寵愛有加,這樣原先得寵的妃子鄭袖就有失寵的可能,于是鄭袖表面交好魏美人,如同一個知心閨蜜一樣,讓魏美人放松了警惕之心。后有找機會對魏美人說:大王很喜歡你,唯獨對你的鼻子不是多么滿意,說你的鼻子有點歪,以后你再見大王的時候,可以用鮮花遮蓋住鼻子或者用衣袖遮蓋住就可以了。魏美人以后再見楚王的時候就把自己的鼻子遮蓋了起來。后來楚懷王納悶兒,為什么魏美人見自己后老是遮住鼻子,然后就問鄭袖,鄭袖在楚懷王反復追問之下,就說魏美人實際上不喜歡大王身上的味道。楚懷王聽后大怒,就命人割去了魏美人的鼻子。
這個故事的疑點很多,不足采信,多半為后世腦補瞎編的。因為【1】鼻子歪不歪,是可以用銅鏡自己看到的。【2】楚懷王有不解之處完全可以直接問魏美人何以和以前不一樣,見自己要掩蓋住鼻子。【3】就算是前面都沒有問題,那么魏美人醒悟過來以后,或者即將割鼻子的時候,向懷王說出實情怎么辦?也就是說這個計策不可控的地方太多。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很多,可供觀測的角度也很多很多,比如和孩子探討,如果你是楚懷王,你會怎么辦?如果你是魏美人,你又會怎么避免中別人的奸計等等,探討的過程一定要有趣味性,最后再讓孩子結合所學去觀察如今的社會現象符合歷史故事中的現象,這樣也提升了孩子為人處世的能力。
等孩子懂的越來越多,可以引導孩子分享故事給同學,等孩子有了炫耀的資本,孩子也就獲得了先發優勢,那么持續的學習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寓教于樂,一定要讓這個過程有趣好玩!切忌那種一問一答的那種僵硬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