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我讀小學的時期是世紀之交那幾年。印象中我自小文理科不均衡,自三年級起,數學應用題于我就是一難關,似乎是空間感太差。我不是老師們口中的好學生,但當我回憶起小學時代的老師們,一位叫王書平的老師的面容浮現在我的腦海。
? ? ? 王老師身材微胖,一頭短發,眼睛又大又圓,威嚴中透著和善,總是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至今我還能憶起她常講的一路話,“雞蛋為什么能孵出小雞,那是內因在起作用”,每個老師都期望學生能端正學習態度,向內發力,時代在變,為師者的心從未改變。
? ? 王老師對學生的期望很高,是位負責任的好老師。她盡心批改我們的作業,當堂面批,分別表揚,記得有一次,她說,真真和俊娜雖然難題不太會,但從不抄別人的作業,學習態度很端正。這來自數學課上為數不多的表揚至今保存在我的記憶里。雖然,我不是老師們的得意門生,但事實證明,勤能補拙,勤奮是比天資更重要的東西。那個時候被語文和數學老師“看中”的學生只一兩個讀了大學,絕大多數都在時代的洪流中延續著父輩的生活。
? ? ? 進入初中,學習科目增多,難度升級,我在初二時選擇留級,那個時候留級生很多,都是在家人的希望和指導下希望重學知識。留級那年,我被分在二(4)班,史書紅老師任班主任。鄉村中學,學生程度參差不齊,多數都不愛學習,特別是來自附近市郊的轉校生更難管理,逃宿,打夜市,打群架,似乎都是這些學生帶來的,常常令班主任為班級管理操碎了心,現在想來,現在的農村中學亦是如此,人是環境的產物,二十年過去了,學生素質的改變實難,那是需要兩代人奮斗,物質生活水平提升,家庭教育觀念進步才能帶來的改變。
? ? ? 我有幸被史老師任命為團支部書記,這是我學生時期第一次做干部。史老師的信任和友善讓我的復讀生活快樂而有價值。如今來看,這個職位不是班長,學習委員那樣的班級要職,但足以給我無盡的信心,那一年,我第一次參加了學校組織的演講比賽,演講主題已經絲毫不能記起,但為班級掙得一枚獎狀的榮譽感讓我激動、珍視了很久。那一年,我的學習飛速進步,成為了一名實實在在的優秀生。
? ? 真正的教育教學其實就是要關注人的成長、完善的問題。老師這個稱呼,意味著要給學生的心靈帶來陽光、希望、信念和力量。
? ? 初三的語文老師是指引我語文學習之路的好老師,因時間久遠,她未任班主任,我一時記不起老師的名字了。但深深地記著她的音貌,眼神溫柔,笑意盈盈,微卷的短發襯托著她溫婉的氣質,柔和的聲音透著她不緊不慢的脾氣。她是中學里第一次讓我們重視課外閱讀的老師,四大名著是那個時候進入我們的視野,書目不多,都是分冊存放在學校圖書館。她就給我們分組,每組七八個人,一人拿一小冊,輪流來看。那年我首讀《紅樓夢》,但只讀到了十二回便未讀下去了,似乎是因課業繁多,又似乎是因為存書太少。充足的圖書和有組織的閱讀對鄉村學生來說多么重要啊,可惜,很多年過去了,我們還掙扎在成績、質量、分數的泥沼里。廣泛閱讀仍是很多學校的空白。這在經濟發達地區也許是極為常規的學校板塊,但在我們這里仍是空白。閱讀這條路更難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