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亂寫的
以描寫道士塔開始引出對王道士的批判,認為敦煌莫高窟的破環和文物流失全部是王道士一人的錯
是王道士“太卑微,太渺小,太愚昧”,他是“悲劇中錯步向前的小丑”。認為“他是莫高窟的罪人
王道士確實渺小,確實卑微,他的教育程度讓他在現代人眼中確是愚昧,但我們就因為這個而否定他為莫高窟做出的貢獻么,斬釘截鐵地說他就是一個罪人也未免太絕對了吧。
讓我們回到那個時候。
寧靜的一天,王的助手楊某正在洞里抄寫一些經書,想要拿出去換一點錢。抄寫了一會,楊某站起身到石壁旁磕煙鍋頭,忽聽有回音陣陣,他疑惑不解,猜測內里恐有密室。楊某急忙報告給王圓箓,之后他們二人共同破壁入內,大吃一驚,內里卻有一房間,并且堆滿了經卷寫本和佛像——這就是后來揚名中外的莫高窟藏經洞!
王欣喜若狂,此時他也認識到了該洞的珍貴,但是憑他一己之力去保護如此巨大的工程,實在是天方夜譚。他想到了那些官老爺,那些平日里喜愛附庸風雅的官爺,他四處奔波,渴望那些官老爺可以幫助他保護那些歷史的經卷,卻一次次的失望。好不容易遇上一個識貨的人,將他的建議認真對待,并且冒死上報給了慈禧,但此時時局動蕩,皇宮內眾人皆自身難保,誰也不會在意一個小小的莫高窟藏經洞。
王道士只能自己攢錢,省吃儉用,清理洞中泥沙,直到斯坦因的來到。
斯坦因用一個不是謊言的謊言騙走了敦煌的珍寶。說他是謊言,因為那是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說他不是謊言,也確實如此,他當時承諾,一定會給予這些文物最好的保護,這個也確實做到了,現在的這些文物確實安穩的躺在各國的博物館中。
最諷刺的,當莫高窟的價值為眾人所發現時,華夏眾人沒有想著如何保護,反而為一己私利,大肆盜竊。導致莫高窟珍寶大量流失!
所以我認為余先生在此書中所說的王乃最大的罪人太過絕對,我認為最大的罪人反而是當時江河日下的清朝!
同時要反駁文中是王道士貪財,以一些銀元便換走了大量的珍寶的表述。王道士若貪財,怎么會在前期對莫高窟進行修復?舟車勞頓,風塵仆仆的尋找官員為莫高窟做主?這哪一樣不花錢?
同時也為對中國畫家張大千也因個人喜好對莫高窟進行破環一事作出解釋。
我認為此文應作戲文,不可當真,因為它實是經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