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自己的拖延癥越來越嚴重,就拿作業來說吧,好幾個星期都是最后一天的最后幾個小時來完成,有時候還遇到停電,有一次被告知完成的不符合規定,又急急忙忙的來補作業,生活很混亂,雖然知道拖延是錯誤的,非常希望能夠走出拖延的困擾,可是一次又一次地在與拖延癥的斗爭中失敗了,目前還只讀了這本書的第一二章。
什么是拖延?所謂拖延就是一個人缺乏對自我的管理,即從情緒到時間。它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并且它總是表現在各種小事上,但日積月累,特別影響個人的發展。嚴重的拖延癥會給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地自我否定、貶低,并伴有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出現這種狀況,不論是誰都需要引起重視。拖延癥的表現大致分兩類:一類自己都沒有意識到,還處在迷迷糊糊的狀態中的,做事情缺乏思考,沒有目標,每天就是得過且過;一類是意識到了,但是不知奧怎么去改變,有目標,甚至有方法但是缺乏行動,或者在行動中總是被其他因素影響。我更偏向于后者這一類,意識到拖延給自己帶來的影響,很想去改變,每個月初還自己設立一些目標,但是沒有方法,沒有行動力,所以每個月的日子還是和之前一樣渾渾噩噩,到最后又開始各種焦慮自責。
造成拖延的原因:
1低目標價值:.所設定的目標價值不大,沒有足夠的動力去做這件事情。每天整理房子的時候,是覺得現在還過得去,不會太亂,想著延后做這件事情,不過任何具有重大意義和價值任務都是由意義不大的小任務來構成的,現在每天生活在雜亂的空間里,會很焦躁,孩子的東西也是各種擺放,拿了一個玩具之后隨手亂放,沒有放回原來的位置,之后就是無止境的找找找。
2.拖延癥的人格問題;3.低自我效能感與對失敗的恐懼;4.目標錯誤:設定目標的時候總是很迷茫;5.環境因素;6.任務特征
拖延者的行為模式:
1.逃避現實:問題發生的時候,總是采取回避或逃避的態度,不想任何辦法去解決,經常做白日夢,喜歡隨心生活,沉迷于電子游戲,喜歡讀魔幻科幻類小說,認為現實很殘酷,無法面對不確定因素。現在家里出現的經濟緊張和是否離開這個城市的問題,只會想著到另外一個城市會怎么怎么好,活在自己的白日夢里,卻沒有制定任何時間表,在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干什么事情,沒有任何可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思維懶惰:不愿意把事情想透徹,思維慣性,不愿對問題設立防范機制,沒有全局觀。我真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思維懶惰者,碰到一件事情的時候,總是習慣于想當然地以為事情就應該這樣子,或應該朝著某個方向發展的,對自己的人生總是處于消極悲觀的態度,缺乏思考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
3.行動力差: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而覺得難的結果就是不做;拖延癥嚴重,總想等一等,然后就等的沒影子了;開始做了一下,但由于沒有方向和計劃,所以做不下去,最終放棄了。我應該是屬于膽小,害怕承擔責任,再加自卑。
培養行動力的方法:越快行動越好;從小事開始;堅持檢查計劃,請人監督,定期獎勵
提高行動力的方法:在行動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持續專注;要注意關鍵細節;要堅持到最后一秒。
4.太過追求完美
5.消極對待生活:發現自己有消極的情緒存在的時候就要開始努力去調整,保持樂觀的心態,要有意識地轉移興奮中心,轉移注意力,盡可能多的想一些讓人快樂高興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