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一家菜館于二零零八年成立,坐落于廣州市海珠區鷺江西街29號。是一家專注于弘揚荊楚美食文化,發揚湖北農家風情的餐廳。中國菜肴有許多流派,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也即人們常說的“八大菜系”:魯、川、粵、閩、蘇、浙、湘、徽,它們各具風韻,各有千秋。而湖北菜肴并沒有躋身于這八大菜系之列,但也有自己鮮明的特點,真正對湖北飲食有體會的人都有這樣的共識:湖北菜肴是有其實而無其名,其味道鮮美、特色鮮明、種類豐富并不比這八大菜系中的任何一家遜色。
湖北省是千湖之省,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湖北菜點是以江漢平原為中心,以水產為本,制作精細,尤重火功。菜肴大都是汁濃、芡稠、口重、味純,有樸實的民間特色。湖北風味主要包括武漢、荊州和黃州三個地方菜點特色。
武漢菜點吸取了湖北各地和外地的一些風味菜點的長處,善于變化改革,花色品種較多,注重刀功火候,講究酸色造型,尤其是煨湯技術有獨到之處。荊州菜以烹制淡水魚鮮見長,更以各種蒸菜(如“沔陽三蒸”)最具特色,用芡薄、味清純,保持原味。黃州菜擅長燒、炒,用油稍寬,火功恰當,汁濃口重,味道偏咸,富有鄉村風味。
餐廳簡介:
公司法人:熊學鳳
公司總經理:章晉忠
公司規模:20人
公司行業:餐飲服務
聯系電話:13560183788,18620997277
公司地址:廣州市海珠區鷺江西街29號
企業網址:http://qy.58.com/8155739475718/
公司福利:包吃包住,加班補助
友一家菜館附近的公交站:
墩和路中、墩和路(愉景南苑)、鷺江站、康樂村、康樂三社、中山大學、墩和街口、墩和。
友一家菜館附近的公交車:
767路環線、962路、地鐵8號線、廣565路、14路、250路、823路、93路、188路、211路、69路、184路、190路、206路、263路、264路、270路、53路、80路、197路、208路、226路、88路、B9路、大學城專線3路、229路、182路、247路、24路、8路、華南新城樓巴3路、122A路、122路、230路、303A路、303路、882路、B7路快、195路、239路、305路支線、488路、51A路、51路、562路、836路、B7路、廣從11路、商務專線5路、301A路、301路、305路等。
本店特色菜以下
1.皮條鱔魚
簡介
皮條鱔是湖北沙市的漢族傳統名菜,屬于鄂菜,己有數百年歷史。鱔魚味美,且有藥用價值。《名醫別錄》說它有補五臟、療虛損的功效。皮條鱔魚剔除老骨后切成長條,制熟后猶如皮條而得名。又以形如竹節,也叫竹節鱔魚。制法是,用兩道不同溫度的油炸至皮酥,再掛上糖醋黃汁,色澤金黃,外酥內嫩。沙市好公道酒樓(已拆)、漢口云鶴酒樓、老大興園酒樓和老會賓酒樓烹制的皮條鱔魚都很考究。
做法
主料:鱔魚450克 輔料:淀粉(蠶豆)50克 調料:小蔥10克 姜5克 白砂糖30克 鹽2克 醬油20克 植物油60克 醋15克 糖蒜10克 黃酒3克 香油15克 各適量
制法:1. 將鱔宰殺治凈,剔取其肉切成8 厘米長、2 厘米寬的條入碗中;2. 以黃酒、精鹽和干淀粉調勻將魚肉掛糊;3. 將醬油、醋、白糖、蔥段、姜末、糖蒜、豬肉湯100毫升放入碗中調成鹵汁;4. 炒鍋置旺火上,倒植物油,燒至七成熱時,將掛糊的鱔魚條下鍋,炸約3 分鐘,待鱔魚條展開時撈起;5. 將鍋內油燒至七成熱時將鱔魚條下鍋復炸,然后端鍋離火氽炸3 分鐘,再移旺火上續炸1 分鐘至金黃色撈出;6. 炒鍋中倒入鹵汁以旺火燒沸,用濕淀粉勾芡,放入鱔魚條,將鍋顛翻幾下,淋入香油起鍋裝盤即成。
2.冬瓜鱉裙羹
簡介
冬瓜鱉裙羹是一道湖北的漢族傳統美食。是以鱉(又稱甲魚、團魚、腳魚)的裙邊和嫩冬瓜一起煨制的一種湯,鱉裙軟嫩,湯汁清純,冬瓜清香,原汁原湯。
做法
主料:甲魚300克,冬瓜1500克 調料:姜50克,小蔥100克,鹽15克,白醋25克,豬油(煉制)100克,味精2克,料酒5克
制作方法:1、將甲魚宰殺洗凈,放入開水鍋中燙2 分鐘,撈出后去掉黑皮,去殼去內臟,卸下甲魚裙,將甲魚剁成3 厘米見方的塊; 冬瓜去皮,將肉瓤挖出削成荔枝大小的28 個冬瓜球;2、炒鍋置旺火上,下入熟豬油燒至六成熱時,將甲魚先下鍋滑油后,潷去油,煸炒一下,再下冬瓜球合炒,加雞湯150毫升、精鹽5 克,移鍋小火15 分鐘后待用;3、用甲魚裙墊碗底,然后碼上炒爛的甲魚肉、蛋、加入生姜、香蔥、精鹽、料酒、白醋、雞湯,上籠蒸至裙邊軟粘,肉質酥爛出籠;4、出籠后取出整蔥、姜,加味精,反扣在湯盆內,擺好冬瓜球即成。
3.筆架魚肚
簡介
筆架魚肚是指用石首鮰魚肚為原料經傳統工藝制作的石首特色食品,肉質細嫩,味道鮮美。2011年10月26日,石首市專屬產品“筆架魚肚”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歷史文化
關于筆架魚肚的傳說很多,介紹其中一個:當年的魯班出游洞庭湖,路經石首縣,正趕上財主家建樓房。由于不滿富人的吝嗇和苛刻,工匠們有意將上梁柱頭兩邊削薄些,不料此事被富人發現而向工匠們索賠。正巧魯班見此,便揀了一些刨皮,在嘴邊一抹,補貼到柱頭上,并撕下自己的破衣服墊在柱頭的榫口處,使工序很快合攏。富人見魯班技藝高超,執意要魯班留下為他建房并教他兒子手藝,還端上好飯好菜款待。魯班了解到富人平時的為人,便向飯內吐了一口唾沫,對富人道:“你先把這飯吃下去,我就留下來并傳授手藝給你兒子。”富人不肯吃,并揚手將飯丟向筆架山下的長江之中去了。由于江底的鰲魚吞吃了這飯,而使鰲魚魚肚長得既厚實又透明。從此這種魚肚便稱為“筆架魚肚”。
做法
主料:魚肚125克(袋裝一份量,可做一個火鍋)。配料(必備):老母雞(或五色魚)1200克至1500克。調料(可加減):精鹽、雞精粉、濕淀粉、味精、姜末、白醋、蔥花等。
制作過程:1、清燉老母雞(或五色魚)30分鐘;2、將魚肚放入冷水并加一小勺食用堿(廠家已配送)浸泡5分鐘后,合并雙手反復夾洗魚肚數十遍,再用清水漂洗后加白醋浸泡五分鐘又用清水漂洗數次;3、撈出水洗魚肚,擠干水份切片裝盤待用;4、在凈鍋內放入雞湯(或五色魚湯)1200克-1500克,燒開后適量撈出油脂,再投放魚肚切片、調料即可食用。據石首市長江明珠食品公司專家介紹,干制筆架魚肚是植物油炸品,烹飪過程的最大技巧是如何"去脂還原",關鍵是把握三點:一是冷水加堿清洗;二是合并雙手反復夾洗魚肚數十遍,以強化去脂作用;三是用冷水加醋去堿。切忌"熱水去脂",否則會把魚肚洗成糊涂。
4.江陵散燴八寶
簡介
江陵散燴八寶亦稱八寶飯,是荊州地區漢族傳統名點,色澤光亮,香甜滋潤,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清朝末年宮廷廚師肖代制作的專供慈禧太后食用。后來,因肖代流落在江陵的聚珍園餐館制作八寶飯而聞名。江陵散燴八寶是用糯米、紅棗、蓮子仁、桂元肉、密櫻桃、瓜子仁、糖桂花、密冬瓜、苡仁米等蒸熟制成坯,再加白糖、豬油散燴而成。它色澤光亮,香甜滋潤,油而不膩,甜而不厭,有“淺盞小酌細品嘗,離席數時回味長”的成語。
做法
原料:糯米1500克 糖桂花250克 蓮子750克 蜜桔餅250克 紅棗1250克 白糖1500克 薏仁米500克 濕淀粉25克蜜冬瓜條500克 熟豬油150克 蜜櫻桃250克
制作過程:1.將蓮子去皮捅去蓮心,薏仁米淘洗干凈,紅棗去核,分別蒸熟。蜜冬瓜條、桔餅切碎;糯米入水中浸泡洗凈,撈出瀝于蒸熟,加白糖1000克、熟豬油10克拌勻。2.將蓮子、紅棗、薏仁米、蜜桔餅、蜜冬瓜條、糖桂花分別放在10只碗中,把拌好糖的熟糯米蓋在上面,入籠蒸透成八寶坯。3.炒鍋置中火上,放入清水、白糖,下入八寶坯一起拌合燒沸,待白糖溶化,加入熟豬油50克反復推動,最后用濕淀粉勾薄芡,盛入盤中,撒上蜜櫻桃,以桔瓣裝飾菜的周圍即成。
5.粉蒸蓮藕
簡介
粉蒸蓮藕,漢族小吃,選用荷塘老藕為主料,此菜粘糊而不沾齒,油潤而不膩味。粉蒸蓮藕,選用荷塘老藕為主料,其制法為將藕刮洗干凈、去掉節的老藕分條剖開,然后把藕的剖面朝下,放在苫板上,用刀面拍破,切成一寸長,三分粗的條,盛入缽內,加姜末、精鹽、味精少許一起拌勻,腌漬片刻。切三兩肥肉丁拌入,再將腌漬好的藕,用生大米拌勻,放入籠屜內,用旺火蒸一刻鐘后取出,盛入盤內,澆鹵芡,淋香油,撒蔥花即成。
做法
材料:“藕500克,生米粉50克,鹵豬肉(肥瘦五花肉)100克,熟豬油25克,芝麻油10克,鹽2.5克,醬油15克,醋5克,姜末5克,蔥花5克,味精、胡椒粉適量。
做法:1、蓮藕洗凈,刮去外皮,以刀面拍碎,再用刀背將藕捶成塊狀(操作時少用鐵刀接觸藕,以免發黑)。2、鹵豬肉切成小丁。3、將藕、肉拌在一起,同盛入一瓷盤中,熟豬油(25克)化開,倒入盛藕料的碟中,加入備好了的生米粉、精鹽、姜末、蔥花、胡椒粉、味精一起拌勻,倒在小圓格子蒸籠中,上旺火沸水鍋蒸約25分鐘,翻扣入盤里。4、將備好了的醬油、醋、芝麻油調成汁,淋入藕內。
6.荊州魚糕
簡介
魚糕,發源地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地區,今湖北省宜昌至荊州一帶,俗稱楚夷花糕。它是采用魚糜、雞蛋及豬肉為主要原料加工蒸制而成的食品,入口鮮香嫩滑,清香可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乃民間宴席待客之上品。這種產品可以直接吃,也可以作拼盤、壽司、火鍋的原料,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喜愛。
做法
1.準備魚肉與肥肉
2.絞肉機將主料絞兩遍
3.絞完切生姜粒放一起
4.準備鹽,味精,白胡椒(不要雞精,顏色會發黃),蛋清加入沿一個方向攪拌
5.攪上勁加水(2.5斤),最后將生粉加入攪勻鋪到托盤里!
6.上蒸鍋三十分鐘出來抹上蛋黃再蒸十分鐘出鍋抹上香油!
7.配上黑木耳,肉絲,青紅椒片,冬筍絲水煮調味勾芡淋油淋上即可!
7.珍珠小丸子
做法
此菜系用豬肥瘦肉茸、魚肉茸和荸薺丁,加上精鹽、胡椒粉、蔥花、姜末、紹酒和成餡,擠成小丸子,滾上浸泡濾干的糯米,上屜蒸制而成。其色澤潔白、米粒晶瑩如珍珠、丸子軟糯鮮香。此菜自成體系,通常單獨裝盤,上面再配以黃花。
8.排骨藕湯
蓮藕,被人們形容成“只要去吃湖北菜,不管餐廳大小,這是必點的一道菜”,因為湖北洪湖蓮藕富含淀粉、蛋白質、維生素等成分,口感綿綿舒適,被譽為“水中之寶”,且蓮藕品種多、質量之優均為全國之魁。湖北洪湖地區的蓮藕據說是最好吃的蓮藕,價格當然不菲,市面上時有冒牌貨以次充好。吃湖北藕最佳的時節是在中秋,時節沒到口感不好。
蓮藕是一種水生作物,俗名蓮菜、蓮根、藉瓜等,屬草本科植物,系湖北洪湖的主要土特產之一。種植歷史悠久,名揚荊楚大地。蓮藕生長在淺水中,花呈淡紅色或白色,又名蓮花、荷花,古稱萬花中的“四君子”之一;地下莖叫藕,是美味食品,具有香、脆、清、利等可口特點,采用炒、燒、炸等方法,可制成多種美味菜肴,還可制成精細潔白,口味純正的藕粉、密餞、是滋補珍品;種子叫蓮子,是貴重食料、宴席名菜,更可貴的是有補脾澀腸,養心益腎之功效,治脾虛瀉痢,夜寐多夢等癥;蓮子中央綠色的芯稱“蓮子芯”含蓮心堿,異蓮心堿等,功能可清熱瀉火;荷花的雄蕊稱“蓮須”,含有多種生物三及黃酮類成份,功能可固腎澀精。蓮藕通身都是寶,都可入中藥,有清肺、利氣、止血、下奶等功效。口味純正,香脆可口,利于存放,是一種很好的水生蔬菜。
蓮藕分為紅蓮藕和白蓮藕。兩種不同顏色的蓮花的藕,紅蓮味道比白蓮要澀一點,但是他們有很大的區別。紅蓮藕多產于南方,這種藕個頭小,不扎地容易挖,但是藕顏色不太好,有點銹跡斑斑的,所以價錢低了點。白蓮藕個頭大,色澤白嫩,價格高點,但是扎地很深,不太容易挖出。一般來說,作煨湯用的,白蓮藕優于紅蓮藕。產自湖北的蓮藕不但口味比北方南方的好吃很多,鄂地的廚師也都會做藕菜。這個季節可以吃藕帶,它其實是還沒有成形的藕,也是最嫩的藕,過7月底藕帶就沒有了。湖北家宴上一道名菜就是排骨蓮藕湯,用蓮藕、排骨燉出一鍋濃湯,味道清香可口。
9.水煮財魚
財魚又名黑魚(學名烏鱧),肉精刺少,味美,且帶有一種甜味。水煮財魚是江陵的特色美食,以白豆腐墊底,用最頂級的荊州豆瓣醬微火燒制而成,味道醇厚而不油膩上火,回味甘醇。江陵人宴客的時候端出一盆熱氣騰騰的水煮財魚,是再好不過的佳肴。
10.扣肉
千張肉是湖北地區的傳統名菜,也是湖北江陵地區傳統筵席上的“三大碗”之一。用豬五花肉為主料制作而成。
此菜開始因形如發梳,稱之為“梳子肉”,塊大肉肥,一看就使人膩得慌,幾乎無人食用。爾后,人們將肥肉換成豬五花肋條肉,將炸胡椒換成黑豆豉,并增加蔥和姜等作料,便有現在的顏色金黃,味道鮮香,肉質松軟,肥而不膩之特色,其制作簡便,是一種大眾美食。
五花肉位于豬的腹部,豬腹部脂肪組織很多,其中又夾帶著肌肉組織,肥瘦間隔,故稱“五花肉”。這部分的瘦肉也最嫩且最多汁。上選的五花肉,以靠近前腿的腹前部分層比例最為完美,脂肪與瘦肉交織,色澤為粉紅。
五花肉連皮而烹,肉皮能讓湯汁變濃稠讓肉光亮,讓個中生發不同風味變化。五花肉一直是一些代表性中菜的最佳主角,如梅菜扣肉、南乳扣肉、東坡肉、回鍋肉、魯肉飯、瓜仔肉、粉蒸肉等等。即便小食如肉粽,少了肥美的五花肉的油脂,亦是失之千里。
11.牛肉火鍋
年頭歲尾,時興給城里的親戚送年貨。往年,送好米,送鮮魚,送臘肉;如今,送土雞,送烏龜,送甲魚。總之,凡是城里稀罕的,鄉里一般都好毫不吝嗇地送過去。不過,湖北公安縣的老鄉到北京、武漢,除了送人家都送的這些東西外,還常常送“牛肉火鍋”。這“牛肉火鍋”,一切都被打點整齊,紅的肉,白的油,被凍得硬硬的。放在鍋里化開,很快就還原成一鍋香氣撲鼻的牛肉火鍋。沒法子,這常常是人家點著要的,公安的牛肉火鍋,北到襄樊、南陽,南到常德、衡陽,東過武漢、九江,西到恩施、宜昌,都頗有名氣。不僅南來北往的過客停車公安,大都是沖著這牛肉火鍋,就是常年在外的公安籍游子,回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到“牛肉一條街”解饞。
12.辣子雞丁
辣子雞丁以快炒和脆嫩著稱。要做好這道菜,油多和火大尤其重要,只有
這樣的急炒才能保持雞肉的鮮嫩。辣子雞丁的主要原材料當然是雞丁,其他還有花生、紅辣醬、白糖鹽、醬油、蔥、參姜、大蒜、食用油、小蘇打等。燒成的雞丁顏色鮮亮、入口香嫩,同時花生香脆,新鮮微咸。
13.松滋荷渣
又稱懶豆腐。原料為黃豆,作法是用磨子磨成豆漿,摻青菜煮成,再加入作料、香油等。因其味長,口感好,又能調節胃口,故現今松滋食荷渣者仍相當普遍。
14.沙道觀杜婆雞
杜婆雞,又名杜家雞、沙道觀雞,源自湖北松滋沙道觀鎮(今荊州市轄區內),因一位七十多歲的杜姓老婆婆始創而得名,已有七十多年的歷史。
杜婆雞,精心選自地道、健康的土雞,而且烹飪之前一定是活雞,由賓客確認好斤兩后,再由師傅現殺現做,一般十五分鐘之內,即可上桌。
祖傳配方精心烹制的正宗鄉里土雞,加上荊州特有的豆瓣醬,使得杜婆雞色澤金黃,雞肉富有韌勁,而且鮮香怡人,油而不膩,辣得過癮,讓人無窮回味,意猶未盡!”
菜品特點:烹飪時間短,進味快,肉質鮮嫩,油而不膩,配上松滋本地產的“燉缽爐子”,越燉味越長,吃起來回味無窮。由于味道好,價格大眾,客人吃后競相宣傳,成為80年代后期名揚省內外的一道地方名菜。被選為“松滋十大名菜”榜首菜,同時被評選為“荊楚十大名菜”。
制作方法:取料松滋本地雞,宰殺,除去內臟,洗凈,切成大小均勻的小塊狀。首先用大火將雞塊用油煎燜,再放入精鹽、姜塊、料酒、蒜瓣(苗)、啤酒、八角茴、豆瓣醬、干紅辣椒皮,干燜,配上松滋本地產的土缽子放水烹飩。
15.雞蛋炒雜胡椒
炸胡椒,荊楚名菜。帶著酸辣味,色澤金黃紅艷的“炸胡椒”,其實,炸胡椒是用玉米面和辣椒(當地方言稱辣椒為胡椒)發酵后制成。炸胡椒,其實是做成糊狀的。可以用油炒,而且越炒越好吃;也可以用雞蛋炒炸胡椒。此外,還有炸胡椒炒肥腸、炸胡椒煎豆皮、炸胡椒煮財魚等等,味道非同一般。
16.仙桃三蒸
沔陽三蒸是湖北沔陽(今仙桃市)的一道傳統名菜,制法也層出不窮,最為流行的是農家三蒸——蒸肉、蒸魚、蒸菜。
沔陽三蒸至少有600年歷史,相傳元末漁家子弟陳友諒在沔陽揭竿而起率眾起義,在攻陷沔陽縣城后,為犒勞兵士,陳友諒的夫人潘氏親自下廚,她別出心栽,將肉、魚、藕分別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裝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魚、藕味美質融,兵士嘖嘖稱贊,從此民間常用“三蒸”款待賓客,喜慶佳節。
后來,“三蒸”的制作越來越精細,除粉蒸肉外,有蒸珍珠丸子、蒸白丸、蒸蘿卜、蒸南瓜、蒸茼蒿等等。仙桃除了“三蒸”還有“三寶”。沙湖鹽蛋、紅廟蘿卜、沔城藕是沔陽三寶。沔陽湖區養鴨子的人家多,人們為了保存鴨蛋,用黃泥拌鹽裹在蛋上,放十天半月即成鹽蛋。鹽蛋“碧玉殼、豬油白、太陽黃、菊花心、落口香、到口甜”,是過年過節招待來客的下飯好菜。紅廟蘿卜外形圓溜、皮薄肉厚且嫩,沒有一般蘿卜的土腥味,沔陽人叫它“土粟子”,切幾塊蘿卜與牛肉一道煨湯,肉美湯鮮。沔城的藕也極好,用它煨湯,既成塊又粉爛,吃起來不想放筷子。
現在,“三蒸”發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有餐館懸牌“湖北三蒸館”。據符號老人講,一日,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在護衛簇擁下,途經虎跑坊,見“湖北三蒸館”,不知何謂“三蒸”,便進館品嘗,大飽口福后題聯:一嘗有味三拍手,十里聞香九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