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就聽說 《沉淪》這部作品了,但不知道是出自哪家,而且對這“沉淪”二字充滿了迷惑和不解,也許是好奇吧,想知道這部書到底告訴我們什么故事。
讀了《沉淪》和對郁達夫個人生平的了解,我知道了這里面有很大的個人經歷自序的成分。感覺到里面的語言風格是凄涼的、悲苦的、感傷的,而且隨處可見。我知道有很多人對郁達夫先生的評價是不高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好的,低劣的。但我有種說不出的感覺在心中翻騰,這感覺卻是最起碼的深沉和嚴肅。我想說一個人只有在心情和作者在寫作品時的心情相似的時候,才會引起共鳴。
提到郁達夫就不能不說他的小說,而在他的小說中又不能不提到《沉淪》,提到《沉淪》呢,又不能不說《沉淪》中表現出來的性苦悶,性壓抑,以及故事里主人公所表現出來的精神憂郁證和精神衰弱癥。還有這些給他們帶來的生活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以往的中國向來是談性色變的,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不斷進步這種現象似乎稍有好轉。因為稍有不慎就會被劃到色情那一面去了,而這中間的尺度又似乎只有“大家”才能嫻熟的把握。普通的作家似乎是望塵莫及的。
但因為郁先生所處的時代便賦予了他的作品的新的生命和內涵。畢竟那是一個追求個性解放和自由的時代中的一個時期。就《沉淪》中的“我”而言,性苦悶是有原因的,首先,是身處異國而同時遭受著日本人的凌辱,被人看不起。其次,是因為對真摯愛情的追求的愿望始終得不到滿足。由于文中的“我”是沒有朋友的,沒有親人的,沒有戀人的。所以就談不上什么友情、親情、愛情了。所以“我”變得憂郁、孤獨、深沉。
“我”在文中第一次犯下了罪惡的時候,是無意識的,然而第二次、第二次······卻是在有意識的情況下犯下的。而在這過程中“我”是無法自控的,可以說是無法自拔的。“我”之所以在文中仇視一切,覺得身邊的人都是看不起自己的,是自己的敵人,而自己雖然是自卑的但在“我“的內心深處又有些瞧不起周圍的人,也就是說這種極度的自卑當中有一點點自戀的成分。
文中多次提到“祖國啊,你何時才能富強啊”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此文有一定的愛國主義色彩。我不知道到底是由性苦悶導致的憂郁和精神衰弱,還是因為自卑和憂郁導致的性苦悶。或許這是很簡單的一個問題,但我不得而知。
文中的心理描寫可以說是非凡的,從中我們可以了解“我”的心理矛盾的斗爭是多么的激烈,一種向善的焦躁與貪惡的苦悶之間緊張的內心沖突,時而沖動但尚思克制,但最后終究得到解脫達到更高的境界,使靈魂得到一次次的凈化和升華。但文中的自我暴露和剖析是驚人的,是坦誠的。“我”在文中的行為是奇異的,是被大家所接受不了的,這其實是他對周圍人和環境以及整個社會的畸形的反抗和深沉的的抗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