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叫費曼技巧。它的理論是教是最好的學。最近很想學好演講。所以,今天來寫一篇關于演講的文章。準確一點是關于演講焦慮。
我為什么想要學演講呢,源于一次突如其來的公眾自我介紹。原本以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可結果卻備受打擊。在臺上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完全處于詞不達意,不知所云的狀態。實在是太糟糕了。
這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演講能力如此欠缺。決心要學好這項技能。在經過一些課程的學習和嘗試之后,發現自己有了不錯的進步,尤其在克服演講恐懼方面,甚至有了質的飛躍。
以下是我對演講焦慮的一些認知和克服方法。
首先,演講的最好狀態是自如的將內容清晰飽滿流暢的呈現出來。我們會發現其實我們不缺乏創造內容能力,演講的內容跟寫作一樣,幾乎人人都會,也不缺乏表現力,在生活中我們的表達很到位,至少都有表達到位的能力。而我們最缺的是,如何在演講時 做到表現自如。
那么為什么呢,為什么表現自如會那么難呢。
是因為本能。
當我們站在臺上的時候我們會產生一種難以克制的緊張感。而這種緊張感是一種強烈的焦慮情緒。那么焦慮是怎么來的呢。答案是焦慮人類進化的產物,它是一種危險報警器。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當我們遇到危險時,比如遇到獅子老虎,焦慮會讓我們感受到危險,告訴我們必須馬上逃跑,而不焦慮的人會被吃掉,會焦慮的人更可能活下來,活? 下來的人也就把焦慮給遺傳了下來。所以,會焦慮是一種寫在基因里的本能反應。
可能有人會說演講并不危險啊,我們為什么還要焦慮呢。
試想一下,如果臺下一個人都沒有你會緊張嗎,我想你肯定都不會,那么你害怕是什么呢,你害怕的是臺下的一雙雙眼睛所造成的一個陌生環境。你一上臺馬上就自動陷入一個敵眾我寡的環境,當大腦捕捉到這一信息之后就會馬上拉響警報,告訴你可能有危險。于是就產生了焦慮情緒,于是當你要上臺去面對觀眾的時候,人上去了,內心卻在逃避。
那該怎么克服焦慮,學好演講呢。我有五個建議。
第一、認識自己的焦慮,并接受它。當你真正認識到焦慮是一種很正常的反應,并接受它的時候,其實已經放下了一部分焦慮,那部分焦慮就是對焦慮的焦慮。
第二、做充足的準備。準備是讓自己心理有底,有信心,最好讓自己有信心到迫不及待的想表現自己。表現自己是一種想要證明自己社會價值的本能,我們很難克服本能,但我們可以用一種本能去戰勝另一種本能。
第三、努力積累經驗、有機會就上。要做到表現自如,這一步必不可少的。那些久經沙場演講高手,他們之所以能克服演講恐懼,是因為有經驗,經驗是什么,經驗是對演講和演講的環境的熟悉。而我們天然喜歡熟悉排斥陌生和未知。
第四、給演講賦予一個重大的意義,我們環顧一下四周,擅長演講的人少之又少,為什么少因為難,可是難的背后卻是稀缺價值。而且,演講焦慮不只是在演講的時候才會出現,類似的還有對權威和高價值的焦慮和恐懼,比如在領導面前,比如在喜歡的異性面前等等。如果我們能克服演講焦慮,肯定可以把握更多的機會,收獲不一樣的人生。
第五、放下脆弱的完美主義。很多事情我們做不好,不是因為沒有能力做好,而是沒有勇氣去接受一個糟糕的開始,可是我們得明白很多時候很多事情往往不是一開始做就能做得如我們期望的那樣好。
在互聯網時代,理論上我們可以連接世界各個角落的任何人。社交面的擴大和社交形式的多樣,使得有效溝通的能力至關重要。和寫作一樣,演講是這個時代必備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