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老師簡介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上海市學校心理輔導師中級,參與沙盤游戲治療,精神分析,內觀療法。關系就是愛,幫助孩子,成人建立豐盛的人際關系,是江老師能做到的事。
交流開始
案例--豆包在游泳池玩著玩著,開始拿玩具舀水喝,在溫柔的勸說,認真的阻止,嚴厲的禁止之后,越發興奮,懲罰結果是不游泳,去洗澡。回來的路上對路人都用手去觸碰。
講解--自我意識萌發,抗衡,挑戰權威。孩子的教養環境,與家長的互動非常重要。2歲-3歲,主動探索世界。自己的眼光,感官,觸碰世界,嘗試我,我這個詞,有我的意識。
好奇心,家長要呵護,可以針對具體的事情,根據原則和邊界讓孩子可以試試看。對人,也是好奇,碰人,也是好奇,只是好奇的觸碰別人,試試看別人的反應。孩子有強烈的意愿去接受世界,放開手腳去探索,說明孩子其實是在一個充滿愛的關愛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不會畏縮,我們應該慶幸自己之前家庭環境帶給豆包的自信。
好奇心是要呵護的,豆包很好,是以后學習的動力。撒開手腳去撒歡,探索。好奇心被打壓后,孩子會退縮,畏首畏腳,不自信。稍微大一點后,不會一直這個樣子的。2-3歲是一個好奇心的關鍵期。
豆包游泳池喝水的例子,說明孩子什么。
豆包在用玩具進行各種各樣的玩法,除了玩漏水,突然發現還可以舀水喝,他想給我看,這個竟然可以搖水喝,而我的反應是焦慮,少了理性的思考,只意識的是水不衛生。孩子想要給我傳遞的信息是這個玩具竟然可以當吃飯的碗一樣喝水,很驚喜,希望分享給大人。
孩子在表現給我看,我必須要敏感的發現,我也可以假裝喝,原來這個竟然可以舀水喝,然后可以表演假裝喝水,之后說,哎呀,可是這個水不衛生,太臟了,我才不喝呢。他的驚喜告訴我了,我沒有反饋,后來變成一個抗衡了。
大人需要保持這種敏感性,也是需要自我成長和認知的。
當孩子給大人展示新發現,是很驚喜的,探索的結果,希望大人能夠認可,而且大人一定要說出,表達出來,看到了,原來豆包發現了這個。
當不太安全,不太衛生的時候,大人其實容易忽略好奇探索的發現過程,而是專注到結果上,也就是安全和衛生的這個事情上。越是阻止,后面發生的就不是展示好奇驚喜的發現,而是挑戰權威了。
聽話的孩子,未必是一件好事,不敢去做,并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大人一說,就禁止,停止,其實不是一件好事。說明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受到了阻礙,很容易因為權威的壓迫而妥協。
老師發問,豆包是否有理解大人的行為,比如父母很累了,或者想休息的時候。這個是經常有的案例。豆包很愛大人,很愿意為大人奉獻自己,分享東西。和孩子嘗試溝通,但是大人一定要坦誠表達,相互體諒,這個是親子關系的基礎。
我舉例豆包晚上穿尿不濕的例子,平時都是要等睡著了才讓穿,可以有的時候大人很累,如果一塊睡著的話,就會尿床。一天晚上,我很累,就和豆包溝通,豆包,媽媽平時是不是等豆包睡著了才穿尿不濕,豆包點點頭。那媽媽今天能不能現在給豆包穿,媽媽今天特別累,怕一會睡著了,忘記了,豆包就會尿床,還會冰冰的不舒服,媽媽不想那樣。能不能現在穿,豆包就答應了。
情商理論
情商:3-6歲,情商最關鍵的時候,孩子會一直復制這個經驗,這個經驗直至一輩子。
情商有5個部分:
1.清楚自己的內在感受-
2.學會表達,很重要-
3.感覺這個東西,化為內在,推己及人,產生同理心,揣測別人,覺察別人的感覺
4.再去語言去外化,表達出來,產生交流,社交
5.自我激勵,怎么面對負面的評價,遇到困難怎么應對,抗挫力
高情商的人,一定是心平氣和的。顧及別人的感受,也能顧及自己的感受高情商是讓自己舒服,別人也舒服。給孩子一個信念,反復練習,可以得到回報,相信自己能做到,而不是被夸出來的。抗挫力,相信自己能做到,失敗,嘗試,反復,得到最后的成功,這個能力的反復練習,鞏固,對成年的影響很大。
我們要去告訴孩子,當在幼兒園老師批評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鼓勵孩子表達給我們家長,告訴孩子是因為什么事不好,而不是對人的評價不好,人沒辦法改變,但是事情可以通過努力去改變。
與孩子溝通,精確到某項行為不好,而不是人不好,對事不對人。豆包還有別的事情很好啊,只是這個事情沒有做好。梳理孩子的情緒,如果孩子在情緒中,是沒有辦法聽進去任何事情。
關于早教
給孩子一個適當,恰當的目標,伸手努力一下可以夠到的目標。
案例--樂高玩具剛買回來,豆包還不會擺,我就嘗試教他,給他擺各種造型,可是豆包只是會拆,搗亂。后來突然有一天,豆包可以自己擺樂高,8節的長火車,用完了所有的小零件,還給火車起了名字。
講解--會拆玩具也是孩子的成就,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為孩子考慮,剛買回來的樂高玩具,我不會玩啊,你們大人玩的好,擺得好,我不會,我這個也是受挫啊,當然要推倒,推倒,拆開,也是嘗試,我嘗試了拆開,也是我的成就啊。從孩子的角度,他不會,大人反而拼的很好,孩子是會受挫的。孩子的立場,對大人來說,是陌生的,遙遠的,我們已經變成大人太久了,需要回憶小時候的心理。
孩子的心理需要,豆包是自我意識很強的孩子,第一個叛逆期,是3歲,這是很好的事情,比那些聽話的孩子心智發育要好。之后大人要教會孩子的是規則,社會的規則,交友的規則,內化給他自己,他會用出來的,然后也會用到其他的小朋友。家庭是一個小社會,從親人,到熟悉的朋友,再到陌生人。
父母的角色---豆包這個年齡,媽媽是包容,支持,鼓勵的,爸爸要多參與,豆包在家里一定要有一個怕的人,就是爸爸,要和孩子做體育活動,爸爸該玩的玩,規則是規則,爸爸是要把豆包引到社會上的人。很慶幸,豆包在家確實怕爸爸。
經過溝通分析,案例解說,豆包是一個心理很健康的孩子,身體很棒的孩子。
爸爸要告訴孩子規則,是要有邊界。成人世界,別人的事情,他也要插手,前提如果是不尊重別人的意愿,那這是沒有邊界的觀念。要和孩子說明,規則我已經告訴你了,如果你還繼續這樣做,后果你就要自己承擔。
特殊的案例:面對別的小朋友的時候,豆包會拿我們大人交給他的安全或者衛生意識觀察周圍,比如周圍的某個小朋友在用一個玩具做危險,或者不衛生的事情,豆包會過去語言講道理,但是如果對方的小朋友沒有聽,繼續,豆包就會著急,擔心,會上手去拿走那個危險或者不衛生的東西丟掉,這個是不可避免的沖突,如果小朋友哭,引起大人,或者幼兒園的老師的注意后,多數情況下大人或者幼兒園老師會只看到這個沖突的結果,不知道原因,就會造成豆包要受委屈。
作為我們大人,沖突發生之后,要看孩子的初心是什么。尤其發現孩子委屈或者類似情感出現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發現,敏感,并進行溝通。告訴孩子,當你發現小朋友危險或者不衛生的時候,你可以用語言去提醒,如果小朋友不聽,你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而不是直接出手。這個就是邊界。
幫助孩子積累情緒詞匯的培養,讓孩子能夠精確的表達自己的情緒。孩子容易發生的是說不清楚,就來行動了,這是孩子的本質。高情商是用說,而不是用手。語言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這些都是在碰到具體的事情時,一定是具體的情況下,教會孩子處理問題,解決沖突,還有情感表達的出口??梢杂谜Z言解決的,就不要動手,動手就是跨邊界了。3-6歲是一個長期溝通的結果,體會到語言的力量后,自然出手的行為就沒有了。家長需要長期堅持
6歲就會看到老了,6歲就固化,之后就是反復。
表達是緩解情緒的過程,就能逐漸平靜。用語言鼓勵孩子讓孩子去說。先有溝通,才有教育。
關于玩與學習
3-6歲就讓孩子去玩,充分的玩,在玩的時候,重點是情感和溝通的表達,發揮孩子的特長。上小學前,幼兒園玩不夠的話,上小學就會繼續玩,注意力轉不到學習上。玩的注意力很重要,幼兒園玩夠了,上學后就會覺得學習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好的記憶力,是孩子初中時候發展最好的。
所以不必糾結別家小朋友認數字1-100,認幾百個字個字,背多少唐詩,說白了,都是記憶力。對6歲前的孩子來說,記憶力是沒有任何意義。別家識字多的小朋友,卻不能自理尿尿拉屎,按照年齡段來講,已經發育略遲了,而豆包都在進度上。
孩子根本不理解字的意思,或者唐詩的意思,只是背誦而已。我們大人可以給孩子講唐詩,把唐詩的意境給孩子,熏陶,孩子是需要熏陶的,告訴孩子意境,背后的意義,傳遞一種感覺,和審美的培養,很重要。(家庭背景聲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創造熏陶的氛圍)
孩子成人之后,20年,30年后,靠記憶力生存的工作幾乎沒有,人工智能都代替。反而是情緒,表達,審美,內心形成,知道自己要什么,很重要。從小培養孩子自己知道“自己要什么”。給孩子多一點選擇的機會,知道自己要什么。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要做選擇,交給孩子去選擇,然后讓孩子自己承擔選擇的結果。
孩子天然存在的一個能力就是目的不達,不罷休,我們大人要呵護孩子天然的東。豆包這個孩子活的很自在,幸福感很高。大人要在過程中糾正一些不安全的,不衛生的,幫助孩子建立規則的東西,原則,孩子應該具備的,其他的,由他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個人意愿,不要去強求。
輕松的帶孩子,難的是,處理家長自己對孩子過分的期待或者要求,焦慮的部分,家長的面子問題要拋開。逐漸內化成家長自己的習慣。規則就是邊界,平日里慢慢給就好。耐心很重要。大人跟在孩子后面,根據玩的特性,給予支持。
嘗試一些興趣班的體驗課。選擇,體驗,做決定,是孩子決定的,大人支持你,你要學完,中間會遇到困難,我們說好的。
孩子大腦發育,前期慢,后面加速幼兒園是和社會接觸,獨立的判斷力和能力,在家里充分練習,在幼兒園里面,會去應用。
小結
豆包綜上,身體發育,心智發育,語言發育都很棒,是一個在愛中長大的孩子,自信,分享,有愛,家庭氛圍一定很好,這個要保持。
需要注意的3點:
1.豆包的好心,當豆包發現別的小朋友正在處于略危險,不衛生等情況時,豆包會用我們經常強調給豆包不能做的道理講給小朋友聽,如果小朋友不聽,豆包會覺得這個事情不對,要去阻止,會有導致沖突的可能性,這一點需要大人在日后遇到具體事件時,教會孩子怎么處理。比如可以尋求小朋友的家長的協助,或者幼兒園老師,而不是自己動手。
2.豆包好奇心的呵護與規則邊界問題的明確。好奇心需要呵護,但是難免好奇心會打擾到別人,父親應該遇到具體的問題,逐步傳遞規則,原則,邊界的概念,讓孩子形成內化。
3.夫妻關系好,是孩子教育的基礎。家庭人際關系好,是孩子成長的大氛圍。如果大人起沖突,孩子會非常敏感的覺察,并會選擇立場。這會導致孩子日后心理發展的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