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夜巡》 by 倫勃朗 1642
? ? 看夜巡的第一感就是一種一觸即發(fā)的戲劇感,中間隊長嘴巴微張,舉起的左手感覺正在發(fā)號施令,而即將邁出的左腿感覺隊長下一秒就要跨出畫框,往前的左手相對畫大,在后面的左腿相對下的透視感覺,加深了畫面的縱深感,而其他人物也是表情動作各異。畫面上人物很多,但是通過不同的位置、動作、表情等,豐富了構圖,卻也不顯單調,不像那個時期排排坐的群相畫那么無聊。而倫勃朗不愧是光影大師,整個畫面很多人物臉上都有觀影變化,比如隊長的鼻翼的陰影,陰影旁和眼睛下方的高亮,都有一種人物被光從側面打來是臉上光影的變化,還有印在隊長副手衣服上的隊長左手的影子,以及許多其他任務帽檐印在臉上的陰影變化,甚至,整個畫面的人物臉部的高亮配合背景的暗黑,帶來了一種舞臺上打光的感覺,強調了畫面的戲劇感。除了隊長之外,畫面的另一個高光人物就是一個小少女,她臉上的表情帶著一種路過看到有趣場景的小孩子的興致勃勃,甚至她的腰上還掛著一只雞,還有她旁邊還有一個穿綠衣服的小孩一道,她們是路過要去哪里,為什么會在這群人中,為什么沒有人注意他們兩,都是很令人好奇的,而在畫面另一側,還趴著一直狗,狗狗身體伏得很低,頭往上抬看著周圍的人,是一種畏縮的感覺。這些為什么,倫勃朗并不解釋,整幅畫就是一種話劇快要到最高潮時突然定格的感覺。
2《宮娥》 by 委拉斯凱茲1656-1657
? 初看宮娥,以為畫面的主角是畫面中間的這位小公主,她小小年紀卻不可一世的表情,身邊努力想要安撫她的宮女,畫面最右邊比公主略小的向正在用腳肆無忌憚的踩狗狗的小女孩,甚至還有宮廷內也不算常見的侏儒,這么多隨從以及隨從的反應都暗示這位公主應該是受寵,且任性,她的確是畫面的沖突中心,但在仔細看看,會發(fā)現公主背后墻上掛著的鏡子里,正在做模特的國王和王后的倒影,以及旁邊手拿畫筆和調色盤,正在作畫的畫家,相比正在跟國王和王后請安的宮女的恭敬,畫家的表情是有一種無所謂的感覺,正在畫國王和王后的畫家,因為公主的闖入,開始刻畫了新的場景,在繪畫的世界,他手中的畫筆才是主宰世界的武器,他不在像一般的宮廷畫那樣畫橫刀立馬或者深刻凝重的人物,他平實的記錄了畫室里的這一個小插曲,讓公主的這次肖像畫變得生動有趣,這些都是他在繪畫中的力量。他通過不同人物前后左右的安排,以及深色的天花板,墻面來平衡畫面下方的眾多人物,都讓畫面結構變得更為有層次而又和諧。畫面下方的幾個人物,因為右邊窗戶的光線也自然的變成注意的焦點,而相比下來,在稍暗處的畫家似乎才是幕后的主宰者。
3 《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 by 維米爾 1665
? ?黑暗中轉過頭來的少女,是來自哪里?她是誰?將要去往哪里?這幅肖像畫,用色非常簡單舒服,大塊的顏料給了少女一種大氣沉穩(wěn)的感覺,藍色和黃色的頭巾,在顏色的對比中卻又有一種調和的美感。女孩的面容自在安詳,不用去猜測,也無法猜測她是誰,反而給觀看畫面帶來一種自在感,不用去了解背景,了解畫中人物性格,只用去認認真真欣賞少女的自在舒適,任想象力奔馳,她微張的嘴巴是要說些什么,會說些什么,還是只是喘口氣,她為什么會帶著珍珠耳環(huán),美麗的珍珠產自丑陋的蚌殼,珍珠一直就是完美的象征,也暗示丑陋的外表和美好內在的對比,少女是有怎樣的過去,怎樣的經歷,讓她選擇了珍珠耳環(huán),而下一刻,女孩也許就要轉過身,走入這黑色中,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