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經過長途暴走的青春
怎能配充實熱血的靈魂
長按下方圖片,讓考試不再任性↓ ↓ ↓
干貨丨拓展丨趣聞丨指南
ACCA +
六-同事關系
1)會計師事務所
事務所每年都要招上百十來人(稅務部比較少,但每年也有20左右),又因為事務所是一年一evaluation,一年一升級。這種關系很像是上學的感覺,同一年招的就像是同一年級的同學。第一年就是一年級,之前進公司的同事誰都能找你幫忙做事,到了第二年,同一年招進來的人一起升級,新的員工招進來,二年級的就可以讓一年級的幫忙干活。如果哪年有人沒升上去,就像是留級一樣,你說那個人還會不會留在公司呢(不過除了senior升manager,下面的升級一般都沒什么問題)。
同一年招進的員工關系都很好,差不多都是一屆的,一起培訓,一起學習熟悉公司情況,一起挨老板的罵,一起發牢騷。而且在級別低的時候,不涉及什么利益沖突,感覺真的像同學關系一樣,沒有什么在校園里聽說的工作時勾心斗角,還是一樣的天真爛漫。同一事務所同一年招進的員工,很多都在校友錄上建立了班級。
級別升到senior之后,由于人員構成就不那么一致了,有從下面升上來的,有留學回來和跳槽過來直接做senior的,而且為了升職做經理,同一事務所的senior也會互相明爭暗斗,爭奪好的大的客戶什么的。經理之間的競爭就更別說了,內斗就很厲害了。
對了,審計部經常出差,出差的時候很可以增進友誼的。另外,審計部因為有時候太忙了,可能senior,manager因為太忙了,也沒時間爭來爭去的。但是高級別人的事情誰說的準呢。
2)外資銀行
外資銀行的同事關系和一般的外企沒什么不同,因為員工是隨時招進來的,沒有會計師事務所那種規則的整體的招聘(每年也會固定找幾個trainee,但因為數量較少,不代表主流),所以同學一樣的甜蜜關系是很難形成了。大家也在一起吃,一起笑,但是那種大家一起奮斗,一起吃苦的感覺好像沒有了。
不過因為外資銀行分工非常細,很多部門是一個蘿卜一個坑,同一級別做同一件事情的人并不太多,而且升級和在銀行工作的時間長短有一定關系,再加上沒有升不了經理走人的壓力,因而內部競爭好像也沒有會計師事務所那么激烈。
3)相同點
相同的是事務所和外企都是外企,有著一般外企的"性格",老板和員工之間的關系很融洽,見面叫英文名字就行了,一般情況下,老板和員工說話也很客氣,都是以互相幫忙來讓員工做事,等級觀念有,但是一定比國企淡些(當然心情不好的時候或者員工出錯的時候,老板就絕對是老板了)。
七-對英語的要求
都是外企,所以英語都是公司內部的第一書面流行語言,發個通知什么的,員工內部email說個什么事,經理布置任務,反正幾乎所有的書面文件都都用英語。但是對于書面英語的要求,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1)會計師事務所
審計部的內部email,報告等也都是英文,但是因為會計憑證很多是中文的,函證也常常要發給內資企業,最關鍵的是,國內要求審計報告從會計報表到注釋都必須是中文的,所以相比之下,審計部對英語寫作的要求是最低的,寫的東西一般有內部format,比較標準化,不會經常寫長長的英語report。
稅務部對英語寫作要求很高。Associate通常要幫senior draft email, draft report,draft almost everything。一方面經常要幫senior把晦澀難懂的新法規范譯成英文,另一方面由于有咨詢性的工作,要把咨詢方案用英語寫成報告提交給客戶。
客戶的問題各不相同,寫的報告也各不相同,再加上有些技術含量,一些稅務財務專門用語,經常是寫到最后頭昏腦脹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說的是什么了。我想說的是做到稅務部的senior,英語寫作絕對是過關的。
總之,不同的級別,從associate到manager,對英語寫作的要求都很高。
2)外資銀行
對英語的要求就看不同的部門,不同的職位了。有的部門只需知道自己那個部門的一些英語就ok了,有的部門只需讀懂,沒有特別多寫英語的機會,但是有的部門是全部書面英語交流的,譬如幫老板做一些research之類,要寫成英語的report給老板的。
與事務所的不同是,staff不會幫忙起草report,而全是由經理獨立完成。因而外資銀行對經理的英語要求很高,但是對staff的要求一般,至少staff不用用英語寫又長又復雜的report。
3)個人感想
我覺得不管是事務所還是外資銀行,工作之后沒有人會去在意你一個介詞用的對不對,拼寫是不是全對,重要的是寫出來的東西要讓人看得明白,要是條理清晰,有邏輯和流暢的。感覺上在一個部門呆久了,就只會說行業相關的英語了,其他領域的英語基本就不會寫了。但是我覺得不管在事務所還是外資銀行呆幾年,看很多頁的英文材料應該是沒問題了。語言像一種習慣,至少外企是可以培養這種習慣的地方。
八-工資之外的福利
總的來說外企在福利上和國企是天上地下的,都沒有太多的福利給員工。相比之下,可能外資銀行的福利會稍微好一點點。
1)會計師事務所
有人說會計師事務所是勞動密集型行業,至少對于associate來說,老板是不怎么care員工會不會辭職的。因而逢年過節,事務所通常沒有什么太多的表示。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事務所都是合伙制的企業,省下來的左右的錢都是老板自己的,所以可能比較那個,每年會組織員工去玩一次,通常是近郊,一個周末住兩天那種。
2)外資銀行
當然外資銀行也就那么回事,也只是端午節發個粽子之類的,有時候發幾張電影票,也聽說過渣打的老板心情好,請全體員工喝星八客,匯豐的老板心情好,請全體員工吃冰激凌之類的,雖然都是不值什么錢的東西,但是至少讓員工覺得老板還是想著員工的。最近因為SARS,為了增強體質,匯豐每天上下午各做15分鐘的操,這是會計師事務所沒有時間做的。
我想最大的一點福利是外資銀行的員工通常可以拿到低息住房貸款,不過現在買房的商業利率很低,所以也沒有太多實惠,但是給員工提供的貸款是可以連首付一起貸的,所以對于沒什么積蓄的年輕人可能是一個實惠。
每年也會組織員工去玩一次兩次,地點時好時壞,近的就是市內,遠的是別的城市,去香港等境外旅行的也是可能的。
3)住房公積金(數據作為參考)
目前的北京的四大基本是:
1. 應屆畢業生( 在安永叫SA-1 普華永道叫SA-2)工資基本在5500-5800 (如果畢業就獲得某國家的注冊會計師證書,可以獲得基本工資外的資格補助500-1000元,但不計入基本工資,所以這部分是不去計算五險一金的。所以在這個級別上一個最合格的員工的*6收入是RMB 6800/月。按12%交納住房公積金, 8%交養老保險,還有其他稅之類,現金收入在4000左右)如果該員工剛進事務所就能去做IPO,或者做IPO下面的一個LOCAL TEAM 的話,加上長時間的出差和比較寬松的OT, 運氣好的話一個月發10000也是有可能的。但平均下來,*9年的收入基本等同于一個在卡夫食品3年工齡的ACCOUNTANT的收入。
其他的真是沒什么福利了。說一點題外話,要福利哪里也比不上超級國企,外企里面是摩托羅拉,殼牌,高通,西門子這種歐美股份制大公司的福利最好。我聽說摩托羅拉的一個很普通職員離開公司,光同事之間告別歡送公司就花了幾千塊呢。
九-工作和業績評估
不管是外資銀行還是會計師事務所,都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評估體系。不管每年的評估到底有多大的作用,每年都是要轟轟烈烈的做一把的。
通常每年評估兩次,年中和年終。年中的那次比較簡單,隨便寫寫(有的公司可能沒有),年末的就一般都比較正式,填寫一大堆表格。有的是先自己評價自己,然后你的老板或比你級別高的人再評價你,有的是直接老板或比你級別高的人評價你,評估之后通常評估你的人會和你談談話之類的。
1)會計師事務所
審計部的評估通常是分不同的各戶進行。也就是說完成一個客戶,負責這個客戶的senior或manager就會給你打分,年終的時候再根據你做過的所有的客戶的得分情況綜合評估。
稅務部因為不是集中的做項目,所以不是按客戶打分,而是高一級別的給低一級別的打分。也就是說senior給associate評,manager給senior評,不過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要幾個senior或manager一起評一個人,甚至全體senior和manager開會討論評估。
事務所由于是幾個人一起評價一個人,所以可能比較全面,一個人對你的印象不好沒關系,別大家都覺得你不好就行。
2)外資銀行
外資銀行因為前面說過的,分工很細,所以通常是只有你的直接上級經理給你評估。如果那個經理不喜歡你,或是要求很嚴格,那你就自認倒霉吧,不過雖然這種一對一的評估比較看運氣,但是大家都是專業人士,應該都不會以權謀私的。
3)評估結果
個人的評估的結果一般是會返回給個人的,但是你不一定能知道senior或manager討論時是如何評價你的。這個結果直接會和你的工資掛鉤,具體情況請看下一篇關于升職的介紹。
十-升職
這個內容我不知道該怎么寫,也最不愿意提起,所以我放在最后。因為以前我一直以為,外企的能否升職完全是靠個人的努力和成績,可是有一天我突然發現,外企在決定是否讓一個人升職時,仍然有一定程度的人為的因素,我很失望。可是作為一個完整的介紹,我還是寫幾句吧。
1)級別概況
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了,會計師事務所有很規律的升級時間,通常是一年升一級,沒出太大的錯誤的話,級別低的時候升級都沒有什么問題。到了senior升manager就不一定了,升成manager之后再想往上升就更難了。
外資銀行的級別非常細,不管是普通員工還是經理,都有很多級別,特別是經理的級別就更細(但是說實話目前大陸人還很少有能到達很高級級別的經理),升級的具體時間是不一定的,受很多因素影響。總的來說級別低的時候有一個大概的升級時間,級別高了就不一定了,每個人不太一樣。會影響升級的因素譬如:不同的部門升級情況可能不同;你的老板怎么樣,是不是會想著提出要給你升級;你上面的職位是不是有空缺等等。
2)升級的條件
第一,會計師事務所。
我個人認為,會計師事務所已經基本過了大規模擴張的階段,現在的發展已經趨于成熟,六七年的時間也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專業人員。說實話前幾年畢業進事務所的,工作五六年后升到經理是很順理成章的。可能我不是什么牛人,我是覺得現在還想升到經理,真的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一般來說,在會計師事務所想要升級,每年的評估得分要不錯。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人怎么評估你,除了看你干得好不好之外,更重要的是大家對你的印象怎么樣。由于是很多人一起評價一個人,但是你主要跟著幾個人做,所以運氣在這個時候顯示了作用,首先要看主管你的人是不是欣賞你的這種性格,其次要看主管你的人的性格,他是不是愿意在大家面前幫你說話,為你爭取top pay和升職。
會計師事務所都要填一個類似于時間表的東西,要填上你為哪些客戶做了多少時間,想要升值的話,為客戶工作的時間最好不要太少。
另外,你自己的qualification要不錯,包括注冊會計師,注冊稅務師或者其他什么職業資格,最好別什么都沒有。
最后的一點,也是想要升經理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你和合伙人的關系。因為經理是要合伙人來評估的,也是由合伙人提名升職的。只要有合伙人肯為你說話,你升位經理的機會就有。會計師事務所里上層的競爭激烈,每個合伙人帶一些經理,如果你跟著做最多客戶的人職業發展的好,那你的職業發展就有優勢。
第二,外資銀行
外資銀行的升級首先要看主管你的人怎么樣,他是不是想著推薦你升級。其次要看你工作的時間。因為銀行一般不給壓力讓無法升職的員工離開(因為大部分人不能常常有機會升級),所以只要努力工作,到了一定的時間,總是有機會升的,只是像前面的說的,升到一定級別后,作為大陸人,想做高級別的經理目前還是很難的。
但是WTO后,外資銀行可以經營的范圍越來越大,更為廣闊的業務范圍需要更多的專業人士,因而外資銀行的生職空間還是有的。
3)總結
雖然升職有很多人為的因素,但是說到底你的能力是最重要的,沒有老板想要找一個無法出色完成工作的人做助手。重要的是如果你周圍的人都很優秀,你怎么能夠在眾多優秀的人中脫穎而出。
十一-個人今后的發展
1)會計師事務所
審計部是最容易跳槽的,因為審計的工作會讓一個人把會計知識弄得很熟,我個人覺得會計知識,特別是會計報表是所有與財務金融相關工作的基礎,因為是一個公司經營情況的切入點。審計部會有機會跳到大公司的財務部做,至于能跳到什么職位,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Senior跳到大公司去做財務經理的情況并不少見。
稅務部比審計難跳槽。因為相比之下,審計部學的廣,稅務部學的深。目前在中國的公司,只有大公司才有獨立的稅務部,但是很多想要跳槽的四大的senior和manager盯著這些大公司的稅務部門的經理職位,所以競爭還是很激烈的。
但是中國稅目前是一個很popular的東西,很多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稅很感興趣。WTO后越來越多的外資要進入中國,他們完全不懂得中國稅,就一定要找人幫著做,外商應該更相信和熟悉四大,因而學稅前景是不錯的。
在生活方面,我覺得一直在四大工作對女孩子的要求會比較高,首先你今后的老公要同意你常常干到十一點回家或者干脆常常出差在外不回家,即使他沒有意見,會計師事務所幾乎沒有時間讓女孩子升養小孩子。高收入的代價是工作幾乎occupy你所有的時間。
2)外資銀行
外資銀行因為并不希望員工離開,因而銀行的跳槽率比會計師事務所少得多。跳槽的話可以去別的商業銀行或者去大公司做treasurer(通常treasurer與financial controller構成了一個公司的財務高層)。
我不知道離開外資銀行去投行是不是行的通,目前在中國懂得投行東西的人還不是很多,在商業銀行做一段時間,等經驗和技能積累了一些跳去投行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我覺得外資銀行對于女孩子養老挺不錯的,雖然掙的不多,但是銀行的工作挺養人的。
3)共同的出路
其實還有一個出路,就是干兩年后出國,想要出國的話,對于行業的選擇就要看以后專業想學什么了,關鍵是去一個有名的公司。
另外,隨著咨詢業的興起,離開四大和外資銀行去咨詢業也是一個出路。
十二-后記
這是我暫時想到的一些比較,以后想到了再補充。兩個行業就被我這樣筆筆寫來,我試圖真實和全面的和大家分享兩個行業的不同,但是我的能力有限,因而肯定有很多疏漏和片面的部分,希望我寫的這些東西對大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沒有誤導大家,寫的不對的地方請多多諒解。
作為職業生涯的起點,四大和外資銀行都是很不錯的。好像很多人對四大的offer不屑,特別是研究生,我覺得,四大是一個非常鍛煉人的地方,四大的經歷會把一個人變得非常的professional,做事高效,抵得住壓力,并且力求完美。這些壓力會讓一個初次接觸工作的人認為工作就是這樣繁忙的,因而對以后的繁忙都可以坦然從容面對。
其實行業和公司的選擇第一還是看興趣,年輕的時候有資本去選擇,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只要有興趣,只要執著去做,無論在什么公司都可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付出一定會有回報的。
另外,可能我比較傳統,我覺得兩個人選擇工作時要一起考慮的,互補一下比較好。
?—END—
學而時習之
不亦說乎
by:孔子
做一個有點酷的ACCA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