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城市的夜,不算真正來過。在夜里,風聲是城市的鼻息,燈火是城市的眼睛。夜晚彰顯城市真實的秉性,喧囂、沉靜、繁華或深情。
一座城如一個人,心事掩藏,在漫漫的長夜里、在闌珊的燈火里、在來往不停的晚風里,在偶爾駛過車輛的街巷里。
白天的威海,明晃晃的陽光下,滿街的游人行色匆匆,似乎比上班還忙。除了車流還是車流,角角落落都被塞得滿滿當當,讓人心煩意亂,只好拉上窗簾。此時看窗外,不如閉目聽《曉說》來得舒暢。
剩下即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同路人不厭其煩地與刻上景區名字的石頭合影,以示到此一游,卻很少和真正的景色同框。
一位大叔把手機當掃描儀,樂此不疲地拍下每扇大門,拍時還要攔截道路、封鎖現場,嘴里不停念叨著:“你等一下誒,等我拍完嘛。”完畢,才可通行。
我猜他一定是打算將圖片資料拿回去做研究。
白天的威海,看似熱鬧,實則索然。大抵所有旅游城市都一樣,大量外來游客涌入,不僅無法成為風景,反而沖淡城市的本來韻味,滿眼都是“人從眾”。
只有在夜里,人們都散了,城市才恢復本來面目。這時方才發現,原來,本來的威海是另一番樣子。
這里的夜來得早,八點,天已全黑,在市區吃完海鮮,走在威海的夜里,沿街是高高低低的綠色植物,街上行人無幾,車輛稀少。
街道不寬,卻極為干凈,似乎不染塵埃。空氣清新如雨后,海風越過海邊的建筑,來往不停,沁人心扉。
海岸線很長,對岸的燈火倒映在海平面上,如若幻境。海上,漁船在風中搖曳,黑暗中,星羅密布,氣勢浩大,我竟以為是甲午海戰的模擬再現。
那是來到威海的第一天,我們騎著共享單車,沿著長長海岸線,海水拍打堤壩,迎面而來太平洋的風。
路遇海釣的老人,便輕輕問上一句:“成果怎樣?”那師傅慢悠悠點燃一根煙,望著海上的一閃一閃的星光,搖搖頭,”不好釣。“
我們順著沿海的路走回院里,行人漸無,商店也已關門。當地的朋友說,威海不像成都,這里沒有夜生活。
這樣的城市已經日漸少有,城市在進化,夜越來越短,燈光越來越長,當人們習慣晝伏夜出,城市的夜生出腐朽的氣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越來越少的城市,像威海這樣,寡淡、沉靜。
似乎并沒有什么不好,我喜歡這樣的城市夜晚,因了這個夜晚,威海算得上一座美麗的海濱小城。
靜美如它,生命以其自有的方式生生不息。
夜深處,海面下,萬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