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一張“李天一入獄六年,監獄生活照曝光”的照片在網上瘋傳,網評“夢鴿:再忍一忍快回家了”。
提到李天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國著名歌唱家李雙江與歌唱家夢鴿之子,在我們眼中看來,李天一是一個富二代加星二代,在他四歲的時候,就當上了形象大使,李天一在音樂上的天賦也是極高的,曾多次獲得獎項,而且還是一名冰球運動員,從各方面的才華來看,李天一是一個能有出息的孩子。
可2013年因為打人以及輪奸的事件,被判10年的有期徒刑,現在快6年了,讓人哀嘆不已。
有人說,是李雙江和夢鴿的太過寵愛,才讓孩子走上了這不歸路,但我想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真正的錯誤的原因,我們對孩子美好期望的出發點錯了。
李雙江和夢鴿給予了孩子最大的愛和最好的環境,這也是我們大多數父母正在為孩子做的事情,我們疼愛孩子,期盼著孩子快樂幸福的過完一生,祈求沒有災難,一路順風,在有生之年,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環境和最好的呵護。
其實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的期許。
我們都忘記了,人的一生怎么可能不經歷風雨,只有幸福和快樂呢,我們都沒有擁有過,更何況孩子能夠擁有呢?
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讓孩子如何才能更快樂和更幸福,而是要讓孩子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活著的意義。
真正支撐我們走完一生的是意義。
亞歷克斯·佩塔克斯博士,在《思維的囚徒》一書中寫道:
“幸福、快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幸福和快樂只是一種瞬間的感受,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且完全取決于當時的情景.....如果只為追求幸福和快樂,生活會變成一件永遠枯燥乏味的事”。
現在的孩子動不動就無聊,玻璃心,是因為他們不懂得“意義的生活”
01.
什么是意義?
亞歷克斯·佩塔克斯,在《思維的囚徒》一書中有著這樣的定義:
意義就是與自己核心本質或真實本性達成的共鳴。
比如感覺到某件事很重要或者知道某件事很重要,這是因為它與我們的真實自我產生了共鳴。
那么這件事或者去做這件事對我們就是意義,人生最大的挑戰就是去發現并擁抱自己的核心本質,如果經常感覺到沮喪和孤獨,就表明生活不符合自己的核心本質,沒有發揮自己的最大潛能。
我們要幫助孩子了解自己,認識自己是誰,而不是成為父母希望的樣子。
意義需要我們去發現,也能為我們所用,但只有選擇不再做自己的思維囚徒,這一切才有可能。如果能更多地關注那些瞬間,我們就能更加接近意義。
舉個例子:維克多?弗蘭克爾,一位納粹集中營的幸存者,他目睹了自己孩子,妻子家人被納粹黨殺害,在那個牢籠里,完全失去自由的他,經歷了各種磨難。
就因為一個瞬間,讓他明白一個思維:“在任何特定的環境中,人們還有一種最后的自由,就是選擇自己的態度“。
就是這一瞬間,他找到了活下去的意義---想把這個發現告訴所有的人。
就這樣在那樣惡劣的環境,他依然生存了下來,這就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享有盛譽的存在-分析學說的領袖的他。
真正支撐我們走完一生的是“意義”,意義會幫助我們成功擺脫那些無法逃避的苦難與磨難,真正活出生命的精彩。
02.
7個方法幫助孩子找到生活的意義
(1)讓孩子明白:任何時候都有自由地選擇自己的態度
在任何情況下,不管情況看似多么絕望或實際上有多么令你傷心絕望,讓孩子明白他都有選擇態度的自由。
(2)積極主動地去做那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找到真正地恪守有意義的價值觀和目標,并去完成和實現它。不管遇到什么問題或挑戰,都不能坐以待斃,不能等著解決方法自己奇跡般地出現,而是應該積極參與尋找,成為解決方法的一部分。
(3)教會孩子承擔責任。
告訴孩子只有自己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負責。無論在什么時候,都要善于發現生活意義,承擔起創造獨特而豐富多彩的生活的責任。
一個人要意識到自己對他人或意識到未完成工作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時,就不會永遠浪費自己的生命。因為知道自己為什么而存在,因此知道如何更好地生存,他能承受一切。
(4)千萬不要違心做事
我們通常想通過完美的表現和高效的工作取悅別人,而往往在我們最想取悅他人的時候,我們會讓自己處于不利境地。我們會因過于重視最后的結果而忽視了追求的真正目標。
告訴孩子不要把目光投向那些事與愿違的目標或結果上,不要為了獲得表揚,而才去做,這樣會讓自己更加的失望。
做什么事不要緊,重要的是擁有什么樣的態度去做。意義存在于我們對瞬間的欣賞和感激之中。
(5)學會幽默和自嘲
只有人類能從遠處審視自己,用另一種視角看待自己。這樣的視角也包括人類獨有的幽默感,幽默不僅很有用而且很有意義。
幽默的本質是一種自我分離,特別是當我們和自己開玩笑時,沒有把自己太當回事,這種自嘲能力可以緩解緊張嚴肅的氣氛,更能站在另外一個角度看自己。
即使犯了天大的錯誤,也要意識到自己比錯誤更重要。
(6)把注意力轉移到積極樂觀的事情上。
我們期望生活一帆風順,不與別人發生任何沖突,但是,沖突是生活的一部分。
教會孩子,對于每個問題總要有三個以上的不同的觀察視角,再糟糕的事,也要看到積極樂觀的一面。把注意力從問題情境轉移到別處,建立你面對壓力和變化的應對機制。
(7)要敢于超越自己。
超越自我的能力是人類的另外一種獨特品質,這人性的本質,人性就意味著關注自身之外的其他東西,并于建立聯。告訴孩子不要要只關注自己,而要把注意力轉向除你之外的事物和人。
當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之外發現意義的時候,人性的心靈之光就會發出最耀眼的光芒。
寫在最后。
有人說:教育的本質就是提升每個參與者的個人領導潛力,以及健全的人格。
教會孩子在平凡生活找到意義,就是在發現自己能夠主導自己,發現領導的潛力
當孩子能夠預見自己的態度選擇帶來的后果以及各種應對的可能并有采取行動把可能變成現實的熱情。
他就能應對生活的各種挑戰時,從全新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處境或條件,經得起風雨,才會得到真正的幸福。
? ? ? ? ? ? ? ? ? End
嗨!我是云彩,高效閱讀踐行者,每天為你分享一本好書,歡迎大家關注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