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大家好,我是馬xiao若。這是我的早餐故事。
我從去年8月開始每天給另一半做早餐,連續大半年天天刷屏朋友圈,(辛苦了我朋友圈的朋友們~)早餐做著做著就做成了自媒體。
一開始做早餐只是想到什么做什么,沒有計劃性,后來覺得這樣難以長期堅持下去,就制定了一份詳細的早餐規劃:365天花樣早餐計劃。
避免執行計劃的時候自己懶癌上身拖延癥病發,在總結以往經驗的基礎上,用產品經理思維制定了一份早餐方案,(筆者是一個混跡互聯網圈4年多的前運營喵~)
希望能給大家帶來一些新思路,要是寫的不專業還望輕噴~
1?確定需求
確定用戶需求是著手一個產品的第一步。
如果把做早餐當做一個產品來看的話,首先要問:這個產品的用戶是誰?
在做早餐初期,這個產品的用戶當然只有我自己和家屬兩個人,所以初期的需求比較簡單,就兩個字:好吃。
后來正式開始365天花樣早餐計劃,開始了做早餐的第二階段,這個時候的產品用戶除了我自己和家屬,還有朋友圈和其他平臺的一些種子用戶。
本著“一切以用戶需求為價值取向”的基礎,我重新調整了早餐需求,變成了好看——快手——營養搭配。
好看:這是一個看臉的社會,早餐也不例外。
快手:早餐盡量控制在30分鐘以內,節省時間。經測,在頭天晚上想好第二天的早餐細節,30分鐘內完全可以完成做早餐、拍照、吃早餐一系列動作。
營養搭配:都是工作很辛苦的人兒,不吃點好的怎么行。
初期兩個人的早餐:
調整用戶需求后兩個人的早餐:
2?調研
這個階段主要是驗證第一步的需求是否可行。
曬美食,既然是曬,首先要好看,其次是好吃,然后是確定拍照風格:
1. 用什么樣的器具?
盤子以平盤為主,能裝的下東西,其次拍出來的食物質感強;
顏色以純黑和純白為主,凸顯食物的色澤。
2. 用什么樣的背景?
做早餐這么長時間,我的早餐拍照背景換過三種,普通桌布——綠色木紋——大理石,
每種背景拍出來的感覺都不同,具體需要根據食物的色澤和質感決定。
3. 用什么樣的配飾?
用過綠葉、榛果、樹枝、干花、卡片等等,
對比出來覺得細長型的單枝干花容易出效果。
簡約卡片和手機殼搭配也不錯。
4. 收集資料
因為我沒有專業學過烘焙,也沒有學過攝影,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主要靠感覺。
后來加了幾個早餐群,一到早上群里好不歡脫,曬照那叫一個美,感覺自己瞬間被秒成渣。
在學習早餐樣式和拍照風格方面,主要參考了平臺上比較受歡迎的美圖,還有ins上的美食博主。
到了這一步,就重點琢磨風格搭配和構圖。
結合以上4點,通過發朋友圈和其他平臺的反應,最后確定早餐拍照風格為ins簡約風。
3?MPV
需求也確定好了,該準備的道具也齊活了,現在就該把早餐拍出自己的風格,進一步標簽化。
MPV(Minimum Viable Product): 最小化可行產品,即是指用最快、最簡明的方式建立一個可用的產品原型。這個原型要表達出你產品最終想要的效果,然后通過迭代來完善細節。
對于365天花樣早餐計劃? ,MPV 意味著有了這一份原型,我可以照著這個模式做出多種花樣的早餐,解決365天每天都不重復的問題。
包括:
1. 背景板:大理石紋背景;
2. ?器具: 主盤+配飾;
3. ?食物: 以一手美食為主,忙的時候可以考慮二次加工食物;
4. ?拍照角度:俯拍全景+45度特寫;
5. ?濾鏡風格:清新明亮。
4?迭代
做了這么多早餐,不記錄怎么可以。一個好處是方便回顧,發現不足,還有一個好處是不知道哪天做什么早餐,翻翻記錄獲取靈感。
我的早餐迭代路徑基本是:
沒有配飾只有食物的對稱餐——有背景有配飾的對稱餐——不局限于兩個盤子擺滿所有食物
這大半年以來,每天早起做早餐、拍早餐、發早餐,堅持刷屏,從未間斷。
目前仍在不斷的改進和學習中,欣慰收獲了朋友和家人這么多的鼓勵和贊美。
其實有伴也好,自己一個人也罷,不論身處哪一個人生階段,不論面對什么樣的壓力,
都要對自己負責。
不如就從早餐這件小事開始,
記得再忙也要吃早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