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成長到一定階段,就沒有那么聽話了。孩子變得有主見了,也愛頂嘴了,他覺得不該什么都聽家長的。事實上,大多數的孩子也選擇這么做了,他們變得愛發火,脾氣很大,讓家長不知如何應對。孩子怎么突然不聽話了?這是叛逆期到了嗎?
桐桐媽媽最近經常和朋友討論這個問題,桐桐不管是學習上,還是生活上,總是堅持己見,聽不進大人的建議。如果作業做錯了,媽媽只是簡單地提醒一下,他就會發火,“你不要一直吵我,好不好?”“你老是絮叨,我還怎么寫作業?”他的話讓媽媽很是無語,最后也只好由著他,反正做錯了,老師也會批講作業,他就知道錯在哪里了。
桐桐的壞脾氣、逆反心不只體現在學習上,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他要看電視,如果家人不讓他看,他就會表現得很不耐煩,氣得呼呼直喘氣。雖然在媽媽面前能忍一下小脾氣,但是在爺爺奶奶面前總會爆發。特別在奶奶不停地吵他時,他表現出忍無可忍的樣子,不是大吵,就是大哭。
孩子進入叛逆期,都有哪些表現?
桐桐媽媽也咨詢過專業的老師,也明白這是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進入了叛逆期。當然,孩子出現愛發火、脾氣大的情況時,家長也不能一味地埋怨孩子,家長也要反省自身的言行。列夫·托爾斯泰就說了一句很精辟的話,“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b>當孩子的精神得到成長,就會有自己的思想,會有一些叛逆期的表現。
孩子進入了叛逆期之后,就會和家長吵架,愛和家長對著干。他們不喜教條,不想被約束,總覺得自己已經長大,家長卻管得太多,讓他們不能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初中英語輔導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發脾氣的狀況,陷入一種困境,不知道如何對孩子實施良好的教育。家長不可能放任孩子自由的成長,總會對孩子有言行上的約束,而這都是孩子正在努力反抗的,已經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如何界定孩子到了叛逆期了呢?
孩子的脾氣變得倔強,很容易出現情緒化的言行。而家長一味指責的話,會讓孩子的情緒更加暴躁,孩子的言行會更加叛逆。家長最初遇到這樣的情況,可能會覺得孩子不聽話,在和家長對著干。因此總想以暴制暴,想要壓制孩子,而反應激烈的孩子,就更加難管,容易進入惡性循環。
家長就要冷靜下來,學會與孩子進行友好地溝通,并認真了解孩子內心真實的想法,讓孩子感受到家長的認同和理解,孩子的叛逆情緒就不會那么強烈了。所以,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親子關系的和諧非常重要,將影響孩子的正常成長和發展。
面對逆反心重的孩子,家長怎么做呢?
首先,家長要學會克制脾氣和情緒,不要輕易朝孩子發火。其次,家長要學會與孩子理性地交流思想,讓孩子有被尊重和被理解的客觀感受,孩子也會反省自己的言行。只有父母與孩子的關系處于一個良好的溝通狀態,孩子的逆反情緒也會逐漸減弱,叛逆心就不會那么強烈了。
當孩子逆反心沒有那么強烈時,家長也要給予適當地鼓勵和夸贊,讓孩子知道家長在關注自己的言行,孩子自身也會有很大的變化。特別是父親、母親、老師這三個與孩子關系較為密切的人,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意義重大,他們更要及時了解孩子的狀態,引導孩子健康地成長和發展。
對于一些表現特別怪異的孩子,學校或老師也會根據孩子的情況,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做心理咨詢,引導孩子走出成長誤區,以良好的心態面對成長中的問題。家長對孩子具有不可忽視的引導和榜樣作用,更要密切關注孩子的成長和發展,發現孩子有不當的言行發展時,就要及時做出引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