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有沒有一個狀態,明明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并且為什么這么做,卻始終不愿意付出全力,是害怕做不到索性懶散一點還是刻意想讓自己失敗來彌補一下以前錯過的機會。高考失利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復讀,以至于到現在心里一直有個結,好像一直知道需要復讀這個過程,所以如今準備考研很懈怠,因為潛意識里想讓自己再來一次。一直以來覺得生活平凡又輕松,愛看書因為那里面有想要的生活和崇尚的人生境界,愛看電影因為那里可以看到人生理想的狀態和最合適的結局,看過太多美好的愛情,聽過太多高品質的音樂,讀過太多不可逾越的作品,反而覺得人生好遠好遠,遠到知道自己不能到達所以選擇活在自己的舒適區內,遠到寧愿每天刷著微博看著微信盯著各種社交軟件等待別人更新這些美好也不愿意邁開腳步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
想起馬克思的話,人類生活第一階段是人對物的依賴,物質上的滿足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我們需要的是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安全感。然后是人對人的依賴,有了經濟基礎的我們開始構建各種上層建筑,各種娛樂文化衍生而來,因為此階段人們不光需要物質上的滿足,更需要從精神上來取悅自己。最后才是人的完全自由,徹底的解脫,人生進入一種虛無的境界,沒有什么能夠控制人們的思想與精神,“原本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像看透一切心如明鏡一般。再對比看看現在的生活,只有各種社交信息才能帶給我們安全感,各種影視劇娛樂資訊話題才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健談,只有對熱門信息的了解才會讓我們有存在感,這些信息像潮水般涌向我們的眼睛,侵蝕我們的大腦,使我們不再思考,而是麻木的接受,認為主流的就是正確的,外來的就是美好的,陌生的就是值得推崇的。當然,對這些信息的了解剛開始會很受用,使自己感到知識面的擴展并且和旁人的共同話題的增多使我們沉醉,但久而久之我們會開始感到無趣并有一種被禁錮的感覺,想要擺脫,但是卻發現陷的太深,以至于不干這些便無所事事。
好希望有一門學科是教你怎樣做自己。沒錯我們的生活太無聊了,無聊到因為某人的一句生活不僅僅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而掀起一股說走就走的旅行熱潮,我們甚至不去想一下為什么要去旅行,想要找尋什么而僅僅因為一句我要去尋找遠方的詩就走,你連腳下的這塊地都沒踩熱去什么遠方啊。也無聊到因為某人上的一個節目而掀起一股健身熱潮,你為什么要健身?你是真正了解到健身的好處以及你對健身的需要而去做,還是因為羨慕別人的生活狀態導致你也想要才去做的。我們對自己的狀態不滿意,我們寧愿去麻木自己,模仿別人,也不愿意去改變自己。要明白,那些熱門的話題終究會過時,那些光鮮亮麗的明星終究是別人的生活,你得多為自己想想,你熱愛什么,你想要什么,你該去追求什么,你該怎么堅持下去,你怎樣才能將自己塑造成為自己的神話。
一直想要抓住一些機會,那些能讓自己全身心投入的機會,就像兩眼不看屏中事,一心只走自己路那樣的投入。你現在是那樣的狀態嗎,你的機會來了嗎,如果是,那得當心了,因為你在改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