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程車來到家門口的前一條街,剛換綠燈,車子起步前進。這個時候,慧黎突然想到,趕緊手拍椅背,急忙跟司機說:“司機司機,不好意思,改去誠品書店,敦化南路那里。”司機很鎮定,在下個路口從容右轉,好像本來目的地就是誠品書店一樣,車子繼續平穩地,往目的地前進。
書店到了,慧黎付錢下車,零錢也請司機不用找,當作臨時改變主意的一點補償。突然想來書店,意圖很明顯,慧黎自己也想買一本森信正在看的那本書,《命中注定的不孕癥》;另外,也需要買幾本跟子宮肌腺聊有關的書。
她在健康書籍專區找了一下,很快就找到需要的書了,畢竟找書對一個教授來說,輕而易舉。總共買了三本,她不想在書店里看,買了準備找一間咖啡店,好好讀。慧黎走到敦化南路的巷子里,一家她偶爾會來的日式咖啡店,店內桌椅全是實木做的,空間感很有溫度,當然還有播放好聽的音樂。
她自己來的話,就會選擇坐在靠窗的位子,慧黎很需要陽光,先把全身照得暖暖的,才有喝咖啡的情緒。向服務人員點了維也納咖啡和抹茶吐司,馬上從紙提袋里拿出剛剛買的三本書;首先看的,當然就是讓她始終非常好奇的《命中注定的不孕癥》。
翻到目錄頁,總共有五個章節,數一數,共有20篇文章。
第一章:關于命中注定的孩子運
第二章:關于命中注定的夫妻運
第三章:關于命中注定的受孕率
第四章:關于命中注定的婚姻勢
第五章:關于命中注定的那件事
慧黎喝了一口咖啡,表面的奶泡沾到她的上唇,輕輕抿了一下。喉嚨覺得有些滋潤了,她翻到第一章,開始讀。
關于命中注定的孩子運:每個人不見得都能擁有自己的孩子,但有些人就是相信:我一定有。
看到這句話,慧黎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她想到了森信。其實自己對于擁有孩子這件事,并不那么執著,執著的是森信。二十年來,他始終相信自己會有個兒子,這件事,他在一開始交往時,就跟慧黎提過了。
“算命的說,我會有個兒子。這個兒子,長大后還會是國家棟梁!”二十年前,他們正式交往沒多久,在復興北路一間咖啡店,森信一臉認真地跟慧黎說。
這本書第一章的那句引言,突然讓慧黎回想起二十年前,森信跟自己說過的這句話。她本以為森信只是有點略帶玩笑地說,畢竟從她的觀察,森信不是那種迷信的人。況且交往到結婚之后,森信也沒再提過那句話,只是他一直表示希望盡快有小孩,他們在努力做人這部分,的確花了很多心思。
這時候,咖啡店的門開了,走進一對父子;小男孩大約五歲左右,蹦蹦跳跳了進來。
慧黎抬頭看了一下,心想,如果六年前的試管順利進行,那自己的小孩也差不多這么大了。但很遺憾,后來森信對那次的試管臨時喊卡,就在最后一刻要求中止;甚至在非常倉促的情況下,匆忙幫慧黎辦了出院手續。
那次的打擊,慧黎至今仍受傷很深。她的傷痛,來自于森信無法理解而顯得冷血的莫名堅持。
其實那次進行試管,是慧黎不知花了多少心力好說歹說,才說服森信點頭答應。她知道,森信一直都不希望做試管嬰兒,因為他相信靠正常受孕,才能生出正常健康的小孩。所以結婚十多年來,盡管每次都無法成功受孕,但森信就是不愿意嘗試人工受孕這個取代方案。
森信在這件事上的堅持,讓慧黎產生極大壓力,十多年來,他們早已不避孕了,但每到月底發現月經又來了,慧黎就要低潮好一陣子。簡直就像成績不好的高中生,每月都要緊張面對月考成績一樣,但不管再怎么努力、K書到半夜不睡,最后分數還是無法及格,只是再次換來老師放棄式的冷漠表情。
森信就是她的老師,盡管從不打她,但光是那副表情,就讓她心灰意冷,仿佛整個世界都要拋棄她了。
“碰!”在店里跑跳的小男孩,突然跌到了,坐地放聲大哭;慧黎轉頭看他,眼角也開始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