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說只是思想派,輾轉反側,久久不能入眠。
說是思想派,可不是褒義詞。是人家給我留面子,其實是想說我只是空想派,所有的想法和計劃只存在于腦袋瓜和口頭上,而不會付諸于實際行動。
末了,人家丟下一句話:你做夢去吧。
哇,頓時昏天地暗、飛沙走石,眼前一片黑暗。蒙了,還不如被抽兩個耳光可能會更舒服一點。
基本上,這是對自己的否定,還很給我留了點情面。
如果我在想別人給我留了點情面,那基本上是要完蛋了,無可救藥了。
夜半時分靜悄悄,翻來覆去睡不著。若非只是空想派,為何至今沒啥招?
是啊,人家說的對。戳到我總想轉移總想掩蓋起來的痛點,疼的我睡不著覺。該,能怪誰呢。
確實至今沒招啊。
痛定思痛,如不思痛,是不夠痛。
反思,追溯,改進,行動。
決不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為什么會被人說是空想派,為什么會成為現在的空想派?為什么不能成為行動派?
我在兩年前學會的一句話:成功是一種習慣。理解了,并在慢慢踐行。
成功是一種習慣,同樣失敗也是一種習慣。空想是失敗,空想也是一種習慣。
自己是如何淪為空想派的?事出必有因。
選擇大于努力,基本上,一個人一畢業做的事情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后來的人生軌跡。
人是環境的產物,人是文化的產物,當然,人也是社會的產物。
你選擇了什么樣的職業,什么樣的單位,什么樣的公司,決定了你成為了什么樣的人。比如我到公司里做了管理職位,基本上后來就一直做這個職位了。
有時候自己是不知道也分不清楚事情是好是壞,比如我工作過的公司基本上運營的都還不錯,效益也不錯,工作上不存在太大的壓力,相應的動力就不足,工作就好混。好混到什么程度,基本上不用動腦,不用動手,只管動動嘴就好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長此以來的結果就是,根本沒有行動力,甚至沒有什么思考能力。人都退化到N年前了,如果把自己甩到社會上,都不曉得能不能生存下來。
從兩年前開始變得有點焦慮起來,畢竟年齡在一天天增大,成功眼看遙遙無期。一遍又一遍捋捋過去的經歷和經驗,以期能有改進。盡管自身能力和思考力有提升了,但現實中機會越來越少。社會階層正在加速形成并固化,留給自己的時間不多了。
三年前的過去6年里欠賬太多,欠學習的賬,欠努力奮斗的賬太多,最近這三年里不得不惡補。有種感覺自己每天都在跟時間賽跑,對時間的概念理解頗深,做一件事去一個地方安排一個行程,幾乎都能精確到幾點幾分。可是,又有什么辦法呢?一個人不可能去增加時間的長度,只有想辦法去增加時間的密度,三年以前的過去6年里,別人一年的時間可能頂我三年甚至更多,自己卻在安逸的環境里混了一年又一年,無疑那6年的時間就是泡沫般的時間。未來,只有一個方面,就是盡最大努力,去增加自己時間的密度,讓自己一年的時間頂自己過去3年,甚至6年。
今年琢磨到一個很重要的公式:成功=概念+方法論+執行力,超喜歡這個公式,總是把這個公式掛在嘴邊,并切身踐行著。
?沒有找到合適的自己想做的事,其實歸根結底還是有點眼高手低,執行力差。但是現在我要轉變這個想法,轉變這個概念,轉變成對自己有利的,可執行的概念。先不否定自己,多肯定自己,多為自己點贊。如果沒有找到合適的事,就努力學習。像之前那位朋友說的那句話:如果你今天還沒有學到什么東西,就不要上床睡覺。
別人為什么會說我是空想派呢,本質上是因為沒有結果。只想不做=沒有結果=沒有希望=沒有未來,正是這樣,才會被人說。
內心猶如被刀刺,情愿被說沒能力。也不愿聽到說是只想不做,如果我真成了只想不做只說不做的人,應當切腹做個自我了斷。
看吧,不會的。想到說到做到,這必定是自己應當強硬堅持的作風,不做不說,說了就要克服種種困難,用撞上南墻也不悔的決心去做每一件說了要做的事。
在達成預定結果的征途中,需要時間,需要努力,更需要切實的行動。只有行動才能夠帶來結果,給人帶來希望!給一點時間,加上積極的行動,肯定有結果,就會給人帶來希望。不是沒有行動,每天都在積累!
為此,我再把公式升級一下:成功=執行力+概念+方法論,讓執行力成為第一,行動了再說話,甚至行動之后再分析合理性可行性等。
讓執行力成為第一位,執行力是有結果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