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喜歡有態(tài)度、有精神的音樂作品,它讓你不再與往日糾葛,能讓你跳出來看種種境遇,讓你有所領悟。原來音樂也是有營養(yǎng)的,不再是簡單的娛樂而已。而他的音樂作品就是有態(tài)度、有精神的,他的許多音樂是值得我們反復去聽的,他是誰呢?
以前只是聽過他的歌,對他并不了解,后來在《聽說》這個節(jié)目中了解到:“他的成長過程是很不容易的,他母親是老師,因為他從小書念得不好,作為老師的孩子,從小的壓力是很大的,學校的老師會說你媽媽是老師,為什么你念得這么不好,所以從小他一天到晚受盡了大人的冷眼。他不斷被提醒說你功課不好,你就是這么不好,你不會有什么出息,你以后就繼承你父親的瓦斯就行了,大概就這樣了吧。在他讀國中在那段時期,他對自己也沒有太多的信心,對于未來處于迷茫狀態(tài),自己到底還能干嘛?自己真的有這么差嗎?我應該是有些想法,可以落實變成什么事情吧,后來他終于找到了自己未來的方向,他確定自己要走音樂這條路。當他真正的確定這個志向以后,他自動申請退學,他在這段時期已經(jīng)在嘗試著寫歌了,直到他出版第一張專輯。”
后來他為趙傳、張信哲等歌手制作音樂專輯。他與華語樂壇許多的女歌手,都有在音樂上的交集,包括陳淑樺、林憶蓮、張艾嘉、莫文蔚等,以及后來對梁靜茹的提攜。他制作的音樂作品,更是在金曲獎等各類音樂獎項中獲獎無數(shù),這樣一步步走來,終成為華語樂壇的音樂教父,他就是李宗盛。
02
李宗盛在一次節(jié)目中談到流行音樂,他覺得流行音樂界是一個偉大的行業(yè),因為它在記錄整個年代,反映這個時代最好的一樣東西。可以在流行音樂里找到這個時代的特征,流行音樂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太要緊了。
當時主持人問他:“你是音樂界的,還是娛樂界的?”他回答到,這是個巨大的悲傷,我們成了娛樂界的一個附庸。你的音樂把我逗樂就行了,這個行業(yè)成了大家茶余飯后的談資了,而選秀是一個造神運動,正在曝露了整體對流行音樂的品味的低下。那時羅大佑出一張專輯,我們不是想他要把我們逗樂,我要去聽我要去感受羅大佑在這張專輯里面所傳達的什么樣的訊息,給我什么樣的啟發(fā),給我什么樣的震動!”
只有這樣有生活經(jīng)歷和對音樂有獨特的理解的人,才能寫出好的音樂!李宗盛的歌是樸實直白的,就像隔壁親切的大叔,你可以在他哪里稍作停留,去安撫一下自己的心。在人生各種階段的種種境遇,似乎都能在他的歌里找到一種對照。他對都市中的男女情愛的剖析,以及人生種種境遇的解讀,可以把你從生活的漩渦里面給拉出來,讓你跳脫出來看穿其中的把戲。他的歌詞中有調(diào)侃、有解讀、有警示,讓你有所反思,以便走好人生的路。他的音樂是值得你我去聆聽的,而他的《感性與理性作品音樂會》也是一場值得去看的音樂會。
他在理性與感性作品音樂會中演唱《領悟》特別讓人動容。這是在他與林憶蓮離婚以后,在音樂上的演唱,這多么像他自己對這些年感情生活的內(nèi)心獨白,剛好林憶蓮也在臺下,可以說彼此想說的話都在歌里了。
還有其它一些他的音樂作品是也是值得去聽的,他寫過很多歌,有女人獨有的天真,溫柔的天分,要留給真愛你的人的《傷痕》;為了你的理想燃燒,生活的壓力與生命的尊嚴,哪一重要的《我是一只小小鳥》;終日奔波苦,一刻不得閑;既然不是仙,難免有雜念的《凡人歌》;人總要學著自己長大,人生難免經(jīng)歷痛苦掙扎,為自己的心找一個家的《愛到代價》;你我都需要成長,明白生活不易的《像個孩子似的》;《山丘》更是我們生活的一個隱喻,我們何嘗不是在翻越一座又一座的山丘呢,以及那首愛情究竟是精神鴉片,還是世界末的無聊消遣的《陰天》。
03
李宗盛并不認為一個大學教授的靈魂要比農(nóng)民工的靈魂更珍貴,每一個心靈都是珍貴的,流行音樂需要有不同的曲子滿足不同的心靈,而不能只有一種曲子。不能沒有選擇,不能只有這個,應該有更多的選擇?
羅素說:“須知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的本源!”其實音樂也有很多種,不只是我們通常意義的流行音樂,還有小眾音樂、OST(電影原聲音樂)、輕音樂、宗教音樂、古典音樂等,范圍是很廣的,流行只是音樂的一個門類而已。通常意義是流行音樂大多是寫的男女之間的感情,孤獨、寂寞、冷是常見的狀態(tài),更多的是一種情感糾葛的酸氣,而少了一些灑脫。音樂是需要有一種態(tài)度和精神的,現(xiàn)在的流行音樂大多是靠旋律撐起的,很多歌的歌詞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所以流行音樂要有選擇性的聽,聽歌除了要聽旋律,也要看它的歌詞,詞曲俱佳的才是好的音樂。林夕和李焯雄是華語樂壇的頂尖詞人,李宗盛和蔡健雅的歌是值得一聽的。
“沒有音樂的人生將是一場錯誤”,你選擇了什么樣的音樂,就是選擇給自己的生活增添什么樣的色彩,聽好的音樂,讓你覺得人原來還可以這樣活著,靈魂還可以這樣得到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