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叛逆期,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青春期。其實人的一生中有三個叛逆期:兩歲時出現的叛逆行為是人生第一個叛逆期,稱“寶寶叛逆期”;七歲左右,則來到人生第二個叛逆期,稱為“兒童叛逆期”;在12-18歲,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這是大家最常見熟知的“青春叛逆期”。不同的叛逆期,有不同的個性發展、心理生理發育特點,父母應對的方法也要不同。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幼兒的“寶寶叛逆期”。
01
“寶寶叛逆期”的典型表現
1、喜歡說不。媽媽耐心的問:“寶貝,要不要吃飯?”“不!”“我們去上課吧!”“不!”
2、脾氣暴躁。在外面玩,會推搡別的小朋友。會跟父母發脾氣,大一點的甚至會說一些媽媽壞、不喜歡媽媽的話。
3、不愿意分享。經常教的小朋友可能要好點,但肯定還是很舍不得的表情,有的小朋友想讓他把心愛的東西如糖果、玩具分享給小朋友,肯定不愿意,甚至會嚎啕大哭。
4、會爭東西。看到其他小朋友好玩的玩具會湊過去,不走。總覺得別人手上的最好玩,最好看。一旦爭奪起來還會死死抱住不放,甚至抓其他的小朋友。在家如果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話會爭東西,爭著開門,爭著做事情。
5、反著來。父母說:“那里有水,不要踩,會把鞋子弄臟的。”還沒說完,孩子就跑過去了。
6、“破壞性強”。在家會把玩具扔到滿屋都是,會亂涂亂畫,喜歡撕書撕紙……
02
“寶寶叛逆期”的原因
1、說“不”,是他新學會的一種能力。說明孩子長大了,而且有自己的想法了,不是之前那個父母說什么就乖乖順從的寶寶了。說明幼兒的心理變得健全,孩子出現頻繁說“不”的行為時,父母也要反思,是不是經常以命令的口氣對幼兒說話?是不是經常拒絕幼兒的一些要求?或者經常在幼兒面前對他人粗暴的說話?這些是造成幼兒叛逆的因素。
2、脾氣暴躁,是因為在這一時期的幼兒不懂得辨別和處理情緒。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他的自我意識也在不斷增長。大千世界,許許多多的事物吸引著他,他好奇、新鮮、好動……與此同時,他的情緒也會變化多端,會開心、傷心、焦慮、急躁、滿足……
通常在家庭中,總會有那么一個兩個甚至多個成員對孩子過于溺愛和嬌慣,他們會盡力順著孩子的心意。也會給孩子的一些小的、不好的行為找借口。愛是包容的,他們只會覺得孩子的行為非常可愛。
2歲多的孩子情緒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他的要求也多了,由于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會莫名其妙的脾氣暴躁。如:鞋子衣服沒有穿舒服;任何事情都要問原因;沒有耐心;無緣無故責罵人……
3、不愿分享。在“寶寶叛逆期”這一年齡階段發生率最高。因為這一時期的幼兒還不具備成人世界的道德觀念,還不會用社會規范所要求的來約束自己的行為。
這個時期他們遵循的就是“我快樂”的行事原則。我喜歡的食物我要留著自己吃,要分享可以,不能分太多。我心愛的玩具分享給其他小朋友他會不會不還了?會不會弄壞了?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父母要征求幼兒的意見,免除他的顧慮,如果還是不愿意就要尊重孩子。
4、爭東西則是滿足自己的占有欲、征服感和成就感。能使自己感到快樂和滿足。遇到爭東西的情況的時候,父母不要一味的說服幼兒去謙讓,應給予循循善誘的解釋,讓幼兒明白東西有自己、別人的區別,不可以隨意的去爭奪占有,如果實在太喜歡,可以以征詢的態度去尋得他人的同意。
5、反著來在這一時期也是十分常見的行為。可能大家有聽過這樣的一種方法:寶寶愛反著做,那大人就反著說。我覺得這個方法有時是很奏效的。記得有一次上課,我提醒一個小朋友把小球送回家,說了幾次,他并沒有理會我。最后,我看著他說:“小球不用送回家嗎?”他很肯定的點頭,拿著小球沖球筐走去,還說著送回家。
不要總對寶寶說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盡量和寶寶說:寶寶我們干這個行嗎?以商量和詢問的語氣會更好。讓寶貝以恰當的方式參與父母的活動,他會覺得自己很重要。
6、“破壞性強”從某種意義上說明孩子有活動能量,有旺盛的精力,是健康的、活潑的。全文我把這幾個字都打了引號,因為我覺得所謂的“破壞性強”從某種意義也是成人對幼兒的這種行為賦予的名詞,也是不好的標簽。
破壞的前提是他對這個環境很熟悉,在這個環境里他很放松、心智活躍、心理上有安全感。許多破壞的行為往往是他們在探索這個環境中一些奇妙的事情。有些人肯定會反問那扔東西這明顯就是破壞啊?其實這也是幼兒的一種對環境的試探,他享受東西撒落在地的聲音,以及撒落后賦予環境新的變化。
當然作為有認知辨別能力的家長要正確區分“好的破壞”和“不良破壞”。如果幼兒的破壞傷害了其他幼兒,或對環境造成了不良的影響,這時候家長就需要發揮您們的作用了。
03
面對叛逆期幼兒,家長該怎么做?
其實在上面的原因中也做了一些相應的闡述,總的來說,以欣賞的態度對待幼兒。會得到你意想不到的結果。
1、家長和老師都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家人和老師跟幼兒的接觸也是最多的,而這一時期也是幼兒行為素養以及人生價值塑造的關鍵期。所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很重要的。
2、不要因為一些社會所賦予的標簽而磨滅孩子對世界的好奇心,孩子的探索能力和創新能力。
3、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對幼兒的行為有過激的反應,平和的態度更有助于陪伴幼兒度過叛逆期。
Rita老師寄語
我一直把幼兒當做我的老師,他們的很多想法也讓我對事物有了不一樣的理解。記得有一次CASA課,我帶孩子們用超輕粘土在紙盤上做樹,一般做創意手工我不會示范的,讓孩子們去自由發揮,所以往往孩子們都會有創意和驚喜。我做了一棵漂亮的蘋果樹,上面結滿了紅彤彤的小蘋果,而孩子們做出來的樹則姿態萬千。有一個很喜歡車的小朋友,把做出來的樹排成矩形,他說這個樹是他給自己小車做的停車場;有一個小女生,做了一棵樹,下面還有很多彩色的小人。我就問她小人是誰呀,她說是爸爸媽媽妹妹……這個過程讓我覺得很快樂,孩子們的童真童趣深深感染了我。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他是自由的,他一定也是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