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書葉的褶,數,露珠幾顆。
19年備戰中科院,讀書近乎奢侈,有幸習慣使然,也讀有百本。本愿沿襲舊文,分認知科學、哲學、文學、動漫加以整理。奈何門類沒有溫度,問題才是讀書起止。便將之化成求知、求真、求善、求新、求美。
求知
求知,愿自知,予一以貫之。
《吾思魚所思》自然最佳。“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是動物認知的難題;“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那這便是理解人類認知的難題。若涉及個體,自然束手無策;可論及民族,民族志載其文化,人類學便彰顯其能。可問題在于,妄用訪談做想法,用語言明思維的做法,真的在涉及深層認知嗎?所謂文化,是如此淺顯嗎?那援引認知科學如何?問題卻正是相反,秉承還原論,忽視社會文化,強調個人心理及其認知結構,那功能模塊又能深入到哪里去?而布洛克本人則在這本書給了案例,如何參與觀察,融會兩者,理解和表達人們理解和實踐的過程。同推薦《人類學和認知挑戰》。
另外,《人類的演化》巧借生物、社會、成本,縱橫尺度和時間,一統演化論題,無出其右。鄧巴談人的演化,轉成適應壓力,解決能量和社交需求的問題。以時間分配破生存成本:食行睡,占大頭,那剩下時間,社交匆忙。又引社會大腦假設破人獸之別:梳毛不成,改歡笑八卦、歌舞宴會。認知發展,意向加深,語言文化,步步為營,區分動物,鴻溝乃成。細看第一招,雙足行走,毛發莖塊;奈何腦量、體型、群體加劇擴大,便來第二式,歡笑、烹飪,不敵;再看,音樂、家庭、聚餐,歌舞來破;再有不服,還有語言、宗教、文化。
《認知、腦與意識》則是教材的驚喜,頗具個性。Baars所創全局工作空間,一用到底,頗有安德森ACT-R格局。那惱人的腦框架,在他的生長觀點下,也變得妙趣橫生。各節的畫圖,不斷強調著生理結構,也讓認知神經科學徹底扎下根。
論及國內,則有《三生有幸》和《人生模式》。兩本書流露的真誠與智慧,讓人敬佩不已。
文載道,亦繪心。《三生有幸》中,那些耳熟能詳的論據,竟經李曉煦老師妙手,融會貫通,緩緩匯入新視角,舒適自然。嚴謹治學、謙遜態度、爾雅品味。這功底之差,學生愿一生求之。
《人生模式》則是陽老的文集。兩年前,初識陽老,醍醐灌頂,徹夜未眠。遂印文成書,反復翻閱,孜孜不倦。那年,陽老是我的年度人物,是我的認知階梯。 而今重閱,溫度依舊,似潤物無聲。便道是博觀約取,得魚忘筌。又嘆自己修行尚淺,需加倍努力。
求真
求真,愿朝聞道,夕死可矣。
這一類,《大問題》當仁不讓。19年,自我懷疑,也不愿再去信任,感覺一切索然無味。精神緊繃,晝夜難眠,情緒一跌谷底。那天昏地暗,渾渾噩噩,原來這般模樣。所幸還能夠閱讀,《青年王陽明》給了精,《排球少年》輸入氣,而《大問題》則賦我神。那瞬,濃霧中有光透過,粼粼閃爍。我想,那求真求智,才是唯一的永恒。哲學在做,是一次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孤獨思考和論證的鳥瞰。本書作者談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還是作者如何引路,如何啟發。他一點點擦拭著讀者那好奇火苗,既使之在不自覺中熊熊燃燒。你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溫度,享受思考的余熱,可以放空沉浸哲學中。然后,世界變了。
今年的主題問題是意識,至今談及,仍舊沒有答案。寫過幾篇文章,可膚淺之致,如今只想推翻重寫。如有興趣,推薦王曉陽的《意識研究》,在考察心靈哲學和認知科學的角度中,提出了自己復合方案——非還原物理主義的私密感受論證,消解了意識的私密性。勇于突破,讓人敬佩。以此可一窺國內哲學研究轉向(除馬哲),從轉引名家,到評述學者,再如今對具體問題,專研論證,或是本土化,或是國際化,國內哲學的興起可期。此外,還推薦布萊克摩爾的《人的意識》第三版和《對話意識》。前者無所不包,后者,且看同問題不同學者態度,甚是有趣。
每年總有幾本書,悔恨此前為何未能讀到。心靈哲學,不要錯過《心靈的形式化及其挑戰》。其賜你認知哲學鳥瞰地圖,以此開始,怕是最佳。
求善
求善,愿愛與被愛。
《翻譯乃大道》實在是醍醐灌頂,妙語連珠。膜拜余老之余,更恨不得撕掉自己所有文章重寫,此前文筆,實乃人生一大敗筆。談翻譯,當回歸中英對比,不是盲從英文精密條理,不留神便有生硬翻譯,文腔創作。于中文,便成了舍簡就繁,舍平易而艱拗。中文的平仄對照,彈性持久哪里去了? 故,當刪去大而不當的名詞,華而不實的動詞。和、如果、存在、組合拼湊統統換掉;的、被、性、當、所,還有一個、之一、關于、作為、主義全都不留。要問妙法,擅用逗號,短句,文氣文風,始也。假期曾練過幾輪翻譯,才懂兩廂成全之難。再遙看當今文本,已司空見慣,要扼此西化潮流,得從吾輩做起!
《青年王陽明》,不容錯過。一年兩論文,五年一專著,六十不作書。聞見之知,循序致精,格物不在物,在格內外沖突。立志在恒,在全身心。交友在相互指正,在共同實現。圣人處此,更有何道?探討現實與內圣的融合。我們有陽明那樣的變故和焦慮嗎?故,他是真實可學的半圣。近來越來越認同學養心,神入魂,文會友,亦載道,修以敬,也開始對古禮儀的向往,想構建新時代的儒學。
《白板》算是平克思想發源,甚是好看。對人性危險的論調,平克刨根問底,借用歷史,挖道德和政治源頭,探遺傳和環境的交互,以求不同情境下,對問題的不同解讀,并啟發我們,認清科普表述,分辨雄辯和事實、攻擊和質詢、鼓動與說服,點明科學援引邊界,既要打通不同學科領域之間的壁壘,又要注意不同學科的適用范圍。
求新
求新,愿是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行為》或是最佳。推這本書的原因不是寫的多好,而是其集大成。那無數個通常、平均、傾向,無不在提醒我們,行為復雜,世界復雜。沒有簡單的一個因素可以直接導致另一個,但每個東西都在調節它們。就像那老生常談的基因一樣,這不是命運,是潛力和可能被影響的程度。
此外,還有《為什么》和《生命與新物理學》。前者賜你因果透鏡,登過程、干預和反事實之梯,再來貝葉斯,隨機對照,怕是夠了;后者贈你信息,物質是硬件,生物信息是軟件,生命是量子計算機,這是充滿未知和疑問的旅途。
求美
求美,愿是寒江獨釣,林深見鹿。
最佳定是《竹光侍》,無人匹敵。但松本大洋最好的作品,永遠是下一部。若是說井上雄彥是勤奮的天才,富堅義博是懶惰的天才,那松本大洋便是天才的天才。姑且不論文學,也不談分鏡,更不要說畫工,且看氣氛便行。同推薦《sunny》,若說《三月的獅子》是我最喜歡的動畫,那《sunny》便是最喜歡的漫畫了。這些是只寫給我的寶藏。
《純真之人》,坂本真一,僅談畫面,精致到過分。
《別對映像研出手》,作畫廚和設定廚的狂歡(雖然我算不上廚。由湯淺政明導演的動畫更不應該錯過。所謂動畫,便該是這般模樣。借此機會,撈一波去年的《冰海戰記》。
最后一個,《排球少年》,給予我力量的作品。上分鏡!
結語
霜葉,存作書簽,落霞,墜入紙沿。
那書院花園,滿是星星的碎片。
提及書目匯總:
[1]??? 白板[M]. 袁冬華, 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6.
[2]??? 純真之人 1[M]. 賴思宇, 譯. 尖端出版, 2015.
[3]??? 羅伯特·所羅門. 大問題[M]. 張卜天, 譯.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4.
[4]??? 蘇珊·布萊克摩爾. 對話意識[M].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6.
[5]??? 余光中. 翻譯乃大道[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4.
[6]??? 幸村誠. 海盜戰記 8[M]. 張益豐, 譯. 臺灣東立出版社, 2010.
[7]??? 布萊克摩爾. 人的意識[M]. 耿海燕, 譯, 李奇, 譯. 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2008.
[8]??? 羅賓?鄧巴. 人類的演化[M]. 余彬, 譯. 上海文藝出版社, 2016.
[9]??? 莫里斯·布洛克. 人類學與認知挑戰[M]. 周雨霏, 譯. 商務印書館, 2018.
[10]? 陽志平. 人生模式[M].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9.
[11]? 巴爾斯. 認知、腦與意識[M]. 科學出版社,
2012.
[12]? 李曉煦. 三生有幸[M]. 工人出版社,
2017.
[13]? 保羅·戴維斯. 生命與新物理學[M]. 王培, 譯. 中信出版社, 2019.
[14]? 莫里斯·E.F.布洛克. 吾思魚所思[M]. 周雷, 譯. 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3.
[15]? 李建會, 等. 心靈的形式化及其挑戰[M].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17.
[16]? 羅伯.薩波斯基 R M S. 行為[M]. 吳芠, 譯. 八旗文化, 2019.
[17]? 王曉陽. 意識研究[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
[18]? 作:永福一成, 畫:松本大洋. 竹光侍 8[M]. 小學館, 2010.
[19]? Sunny 01[M].許嘉祥, 譯. 尖端出版,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