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寫作營”已經半個月了,我思考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所以,雖然我不愿意寫總結,但還是很甘心情愿地寫下這一篇實實在在的總結。想了半天,想讓“總結”不叫“總結”,可絞盡腦汁都沒有想出來,那么,就暫且叫它“總結”吧。
一 感謝傾心相助。
我是一個直言不諱的人,所以在生活中也遇到了很多同樣脾性的朋友。講一節公開課,他們會七嘴八舌將我批得一無是處,然后又自告奮勇幫我搜資料、修課件。看到我沮喪,他們會拍拍肩膀對我說:“這就蔫兒了?革命還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啊!打起精神來吧!”我于是便又生龍活虎起來。沒想到,在“寫作營”我竟然也有幸結交同樣的朋友。在“寫作營”里,我完全是一個陌生的存在。我完全不了解大家,大家更加不了解我。我是什么樣的性格、什么樣的品質、甚至自我介紹上的信息是否為真,大家都完全不知道。不像是其他的成員之間,他們都是同在一所城市,彼此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多少有一定的交集。看到他們在群里肆無忌憚地聊天、打趣,我 有時非常羨慕,覺得自己就像一個局外人,完全融入不進去。可是當我將文章《所謂父女一場》發到群里,讓大家幫我推首頁,這時,大家才真真實實地感動了我。朋友們紛紛給我提出意見,蕊蕊說:“姐,這一篇沒有細節,不能引起共鳴,我覺得暫時不推首頁。”靜說:“姐,你怎么不用美圖?你怎么不寫提綱?”還有一個妹子不僅認真地讀了我的文章,還將需要修改的地方一一列舉在了紙上。還有靜,本來就身體不舒服,還在深夜讀我的文章,并一一評論、打賞。我把這一切都告訴老公給,他驚訝地說:“這個群好,你對人家沒有什么好處,人家還這樣幫你。”這幾位群委不僅是對我,對群里所有人都是如此。昨天下午,大家對一個妹子的文章從題目到配圖到內容結構一一進行了點評,并提出了修改意見。時間如此寶貴,每個人都要讀書、寫東西,可大家還是這樣毫無保留地真誠地提意見。在這樣一個群里,我深感榮幸,我也定然會繼續努力,爭取趕上大家的腳步。
二 不忘初心,方得從容
今年四月,我感覺自己的生活走入了一個死胡同。當然,我不是消極不是頹廢,我仍然盡心竭力地管理班級、一絲不茍地批改作業、費盡心思地研究語文教學。只是,我在忙碌之余,覺得自己的生活每天都是相同的重復,就像一潭死水,毫無漣漪。我似乎看到二十年后已然年老的自己仍然過著相同的生活。想到這些,我倍感沮喪。一個課間,我同一位同事談起了這些,這位同事一語點破夢中人。她對我說:“英明,你如此喜歡讀書,也有自己的想法,你干嘛不試著寫點東西呢?做點自己樂意做的事,你會發現你的生活會更有趣。”聽到這句話,我的心里突然像點起了一盞明燈。就在當晚,我就熬夜申請了微信公眾號,從此開始記錄我的生活,記錄我的點滴感悟。
開始,我非常純粹地寫,周圍的朋友也非常支持我,他們給我點贊,給我轉發,讓他們的朋友也關注我。我非常欣喜,感覺自己的生活像是注入了一股清泉。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的寫作變得不再純粹,我開始關注閱讀量,開始看又有多少人關注了我,發現關注量上升我便欣喜若狂;發現有人取消關注,我便灰心喪氣,焦慮不已。老公發現了我的心事,他問我:“你最初寫公號的目的是啥?是為了關注量?還是想像那些公號大咖一樣靠這個賺錢?”是啊,我最初寫公號,只是為了拓寬我的生活層面,只是為了提高自身的素養。我是什么時候變得如此功利的?“你只需要寫就可以了,寫得好、寫得壞都沒有關系。如果寫公號讓你不開心,我寧愿你不寫。”老公這樣跟我說。那晚,我失眠了,翻來覆去,我終于想通了。我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我沒有出色的文采,沒有聰明的頭腦,我唯一有的就是一份朋友們都佩服的毅力。
于是,萬事翻覆如浮云,我只我手寫我心。在這個過程中,我如果有了一點點的進步,那就是時間贈予我的最珍貴的禮物。于是,不忘初心,方得從容。我要從容地面對生活,不疾不徐,一路前行一路歌。既然目標在遠方,那何不放慢腳步擷取一朵路邊的野花?
三 不盲從,小水長流,則能穿石
自從開始寫公號,了解到了很多不同形式、不同內容的寫作方式。比如,我最初關注了“十點讀書”,每晚都是聽著“十點讀書”入睡。里面的文章告訴我們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聽的時候覺得說得很對,以后也要這樣去做。可是,我的生活方式并沒有因為“十點讀書”而改變。后來明白這些就是所謂的雞湯吧。再多的心靈雞湯,也不會讓你的心靈豐富、高貴——這是真理。所以,現在,我仍然聽著“十點讀書”入睡,可是,我更加享受的是主播的動人心弦的嗓音和養心的音樂。
后來,我關注了“周沖的影響聲色”和“咪蒙”。她們兩人的才思著實讓我欽佩。我總是想:這么好的句子她們是怎么想出來的。雖然我不舍得取關——我知道,那只是因為我的盲從,那么多人關注她們,那么多人給周沖打賞,我不能取關,我要看看她們每天都寫些什么。但是,她們寫得再好,再多的人喜歡她們,我仍然不喜歡她們的風格,于是,我猶猶豫豫地取關了。
再后來,我了解到了“剽悍一只貓”和“彭小六”,我佩服他們的執著、他們靈活的頭腦和他們的才氣。可是,我并不信奉“30分鐘讀一本書”“三個月精通一門外語”這樣的成功學,可能是因為我太笨,我的一點一點的所謂的成功——比如在那個落后的鄉村學校能考上大學,都是靠我百倍的付出得來的。所以,他們的文章我也耐不下性子去讀。
在這些網絡紅人中,我唯獨喜愛不算太紅的“紫健”,她是簡書簽約作者,“抹茶和晴天的生活意見”的經營者。她的文字優美雅致,經得起推敲。讀她的文字,能讓你靜下心里,很自然地進入她所營造的境界。雖然我的功底遠不及她,但我喜歡她的風格,我以她為努力的方向。
曾經有很多的朋友給我提意見,你應該抓熱點、應該寫點犀利的文章、應該迎合讀者的口味。我也曾經嘗試著這樣做,但是,我寫不好,我不快樂。我曾迷茫,要寫些什么大家才愿意看呢?今天,我讀到一篇文章,作者葉兆言這樣說:
我剛開始寫小說的時候,就聽林伯伯說過,他和汪曾祺先生的小說都不適宜發頭條。現在已有所改變,他和汪曾祺的小說屢屢上了頭條,說明時文已經不太吃香,也說明,只要耐著性子寫,小水長流,則能穿石。出水再看兩腿泥,文章小道,能由著自己的性情寫下去,總能在歷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
這里說的“林伯伯”就是指與汪曾祺并稱“文壇雙璧”的林斤瀾。我引用這句話,不是以林斤瀾作比,我知道,如果說林斤瀾是天上的一顆明星,我只是地上的一粒塵埃。但是,我相信“由著自己的性情寫下去”“小水長流,則能穿石”這幾句話。
當然,不盲從不代表不學習、不求進取,我會踐行屈原的話:路漫漫那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