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我就是一個怕冷的人,特別討厭冬天的到來。家鄉(xiāng)屬北方地區(qū),又是出名的雪窩子,每個寒冷的冬天都是我躲避不開的痛。
每當北風刮起的時候,我就如寒風中瑟瑟發(fā)抖的蟲子一樣,大氣都不敢喘上一口,生怕體內有限的熱量被冷空氣帶走。越怕冷的人越抗不住凍,小時候的我,手腳幾乎每年都生凍瘡,皮膚凍到發(fā)紅發(fā)紫,回過暖來又癢又痛。
下大雪的時候,伙伴們興奮地到雪地里打雪仗,扔雪球,甚至玩出滿頭的汗。怕冷的我蜷縮在棉衣里,小心翼翼地呼吸,冰冷的手放在褲兜里總是不敢拿出來。讓雪片盡量少地落到自己身上,似乎變成我冬季出行的唯一心愿。
長大以后,我依然不喜歡冬天。冰天雪地里出行,連走路都要小心翼翼,一不留神就可能滑倒在地。花草樹木葉子落光了,變得灰蓬蓬一片;枯樹枝在半空中隨風搖來擺去,毫無生機。
這樣的日子,有什么樂趣可言?我發(fā)了狠的要到南方居住,舉家遷移,在冬季里短袖風扇,去看那里的繁花似錦,綠樹成蔭。
天氣預報說這兩天有雪,我似乎已經(jīng)感受到了冷空氣帶來的煩。早上起來都七點鐘了,還需要開燈照明。天空中全是黑壓壓的烏云,一層疊著一層,如同讓人透不過氣的舊棉絮。
出門有東西落在身上,“沙沙”地響。低頭細看,原來是下雪豆子了。北風正緊,細小的雪豆從天上揚下來,一會兒工夫就在地面鋪了密密的一層。
“下雪了,下雪了!”孩子歡快地叫,在草叢里蹦來跳去,如一只撒歡的兔子,“多下一點吧,體育課就能去操場上玩雪了!”
被孩子的情緒感染,我忽然覺得這雪沒那么討厭了。深吸一口氣,昨天還被霧霾連累到渾濁的空氣,竟然有了一絲涼涼的甜。
伸出手掌,大小不一的雪豆蹦蹦跳跳落到我手心上,瞬間化成水珠。落在我淺藍色衣服上的雪,保持著原來的樣子,顏色幾乎與布料融為一體。紅色的套袖上面,白白的雪粒格外醒目。平時只覺得紅色太過俗氣,現(xiàn)在看來,古人白雪賞紅梅自有其道理。
孩子上學去了,我回到單位,剛坐下就聽見玻璃上噼里啪啦地響。探頭一看,雪變大了,又在轉瞬間成了雨。雨把剛才落到地上的雪全部融掉,試圖把冬天趕走,可終歸節(jié)氣到了,從半空落下的雨滴又變成雪花,飄飄灑灑,漫天飛舞。
昨天剝下的橘子皮,干干硬硬張牙舞爪地掛在靠墻的暖氣片上,被一晚上的暖氣烘成陳皮,散發(fā)出淡淡的香。我把它們撤下來,擺上一溜橘子和蘋果,忽然惦念起紅泥小火爐。
雪花紛飛中,吃烤地瓜才是最有風情的吧?要不然,來碗小餛飩也好。應該做灌腸了吧?去市場上割些五花肉,回家讓婆婆做紅燒肉吧!白菜豬肉燉粉條,可以把身上的寒氣徹底去除。
在冬天里節(jié)食減肥,不是矯情嗎?畢竟自己身上長出來的肉,才是真真切切的暖。如果可以,整上一頓羊肉火鍋,那更是實實在在的舒服。
冬天,在這一餐又一餐的美食中,很快也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