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中的時候,我成績不錯,剛上初一的第一次考試,就妥妥地考了個年級第一。
我爸媽連笑容都刻意收斂,淡淡地說:嗯,不錯,但得繼續努力,戒驕戒躁。
這就算表揚了。
后來,不小心考了年級第二,就跟犯了錯似的,被爸媽批評了,大意是:你明明有能力考第一,卻因為粗心之類的原因考了第二,這就要批評你了!你不要跟別人比,你要跟自己比!希望你下次不要讓我們失望。
于是,除了考第一,其他的,我都得挨批。
同學們都在羨慕我輕輕松松就能考出好成績,不管第一第二還是第五,都是被羨慕的對象,爸媽卻在批評我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純靠小聰明贏過別人。
成績最好的時候,我是同學、老師、親朋好友眼中那個“別人家孩子”,卻很少得到父母當面的夸贊和認可,永遠是“戒驕戒躁,爭取更好”的耳提面命。
天知道,我只想聽我媽對我說一句:真是我的好女兒,媽媽為你驕傲!
工作后,我成為單位的佼佼者,不到三十歲就成為最年輕的管理層之一,升了職還加了薪。
我爸媽是高興的,也是自豪的,只是,依然不太明顯。
一句輕輕的“不錯”之后,會加上一句:你還是得學習,去考個更高的學位!這樣才能立足更穩。你那個什么證書,準備什么時候考到手?我看你是不想考了吧!吧啦吧啦吧啦…..
道理不算錯,可我更想看到他們開心地說:走,下館子!慶祝咱女兒升職加薪!
我工作挺出色,人緣也不錯,生活努力而積極,父母,卻對我百般挑剔。認為我“不會整理打掃家居(朋友眼中我已經是潔癖的程度)”“不夠懂禮貌”(天知道我最恨人不懂禮貌)“不愛學習”(其實我走路都在背單詞)“怕吃苦”(我都是孩子入睡后在被窩里抱著手機堅持寫文章)……
有時候,與父母深談。問父母,當真不覺得我其實跟很多人家的女兒比,已經算很優秀了嗎?為什么還要對我百般挑剔呢?
媽媽這樣回答:大部分時候,我們不說你,就其實已經是認可你!非要我們表揚你才算認可嗎?如果我們批評你,也自然有我們的道理,證明你的確有不好的地方,我們批評你的每句話,都是希望你變得更好!如果說錯了,你又何必急眼?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就是了!你如果認為自己優秀,又何必在乎我們的評價?
我只能呵呵呵呵噠,夸我一次,又何妨呢?那樣深刻地批評我,對我百般挑剔!我又如何不介意?你內心認可我,你不說,我怎么知道?
如果,他們在每一個階段,都能承認我也有優秀的方面,認可我所取得的每一步成績,認可我的努力與付出,怎知我不會因此而更優秀?
2
我的發小蒙蒙,從任何一個角度來說,都算是優質姑娘。膚白貌美氣質佳,英語八級,年收入20萬+,孝順禮貌還特別聰明,她媽卻對她除了挑剔,還是挑剔。
有一次,她媽媽碰見我媽,開始閑聊。這一聊,變成了對女兒的控訴會。
她媽說:我這女兒啊,你都不知道喲,脾氣有多差!說她一句,她能頂十句!簡直是無法無天!
她媽又說:哎喲,你可不知道,我姑娘都三十幾了,成天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天天跟在她屁股后面收拾,她也不知道改…
她媽繼續說:這么大姑娘了,也不知道心疼父母,跟沒心沒肺似的……
我媽說:我懂,都一樣。
聽起來,仿佛說的是幾歲的小女兒,全然忘了,女兒們已經三十出頭,成家立業許久,是別人羨慕的對象。
蒙蒙說:我脾氣差?她一點點事情要跟我嘮叨半天,句句是批評!我要是不吭聲,說我冷暴力!我要是反駁,說我脾氣大!我要是被逼急了,發個火,說我無法無天,說全世界沒見過我這么差勁的人,說不知道我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在單位里是怎么混的!
蒙蒙還說:我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我梳頭掉根頭發她都能跟我上升到人品的高度,我敢弄得亂七八糟?我滴一滴水在地板上都得趕緊趴下來偷偷擦掉,就沖著怕被她追著批斗,從一滴水說到我為人處世差,我也不敢亂七八糟啊!
蒙蒙繼續說:我不關心她不心疼她?她有個頭疼腦熱的我比誰都急,時不時想帶她去飯店吃飯,讓她不要辛苦做飯,她卻說我浪費不懂事!我每年帶她出去旅行一次,不管自己多忙多累多沒時間,這事兒都不耽擱!…..
蒙蒙問我:你能懂嗎?
我猛點頭:必須懂!
蒙蒙說:我就不明白了,還要怎么優秀,怎么好!他們才能滿意?我看身邊不如我們的人比比皆是,人家父母也沒那么難對付啊!我們的父母,真的給了我們好大的壓力,有時候想起來,真的特別委屈,實事求是的認可幾句,就是驕傲了嗎?承認了我的優秀之處,我的優秀就會消失嗎?非要打擊我,我才能前進嗎?事實恰恰相反,越這樣,我越覺得沒勁!覺得怎樣努力都得不到認可,常常產生消極抵抗的心理,越來越不想與他們分享一些事情。
4、
按理說,都已經過了三十歲的我們,本應不用在意父母到底是認可我們還是挑剔我們了。
然而,我們真的無法不在意。那些從小到大的挑剔和否定,或許的確有時候會讓我們被動改正,但,也的確很讓我們傷心,讓我們在成年后容易找不到認同感,缺乏自信、莫名其妙自卑!有些人通過自己的努力調整,或許有所改變,有些人,卻被這“桎梏”框住了一生。
最懂我們的人,應該是父母!因為他們與我們相處的時間,比我們的另一半、孩子都要長很多。
最應該認可我們的人,應該是父母!因為我們是他們愛情的結晶,是他們付諸最大心血教育的成果,不認可我們,不相當于對自己的否定嗎?
認可還是挑剔,或許只需要一句話,一個動作,卻能影響一生。
小學三年級,第一次學寫作文,我寫出的人生第一篇作文,被老師當成范文在班上讀,并且,給我打了最高分。那篇作文的名字,叫《我的爸爸》。
那一次,媽媽實實在在地肯定了我,表揚了我!不但夸我很棒,還當著我的面,把那篇作文,寄給了在外地工作的爸爸。
于是,我從那時起,深深愛上了寫作,從那時一直到高中畢業,永遠是全校作文寫得最好的那個,從來沒有為寫作文操過心,連帶著語文和英語都學得非常好!工作后,從事了與寫作有關的工作,并因此得到了認可。三十幾歲,我依然,炙熱地愛著寫作!并愿意以此提升自我!
如今,總是不被父母認可的你我,大約也成為父母了。父母在養育我們的過程中,有辛苦不易,有愛有堅持,我們,需要感恩和傳承。但作為新一代父母,也該摒棄曾經“中國式父母”的“誤區”,不要吝嗇認可與贊賞,不要肆意對孩子百般挑剔!
成長路上,必須隨時指出孩子的問題,批評他的錯誤!但,他若優秀,我驕傲;他若很優秀,我自豪!他若不夠優秀,我也會努力去發現他的小美好,然后,帶著他,一起努力奔跑!
做個會鼓勵會贊賞孩子,不隨意挑剔孩子的父母,其實也沒那么難。
從“你很棒”開始!
首先要學會表達對孩子的愛與欣賞,從“我愛你”“你很棒”開始!你會發現,簡單的幾個字,孩子會大不一樣!孩子通過努力完成了一件事,就已經值得說一句“你很棒”,孩子如果做得很突出,除了夸贊,還可以適當獎勵。“你很棒”不是夸贊孩子的法寶,卻能讓父母慢慢養成及時認可孩子的好習慣。有了這個基礎,才有可能慢慢去摸索出更有利于孩子成長的認可形式。
夸贊需要適度,還得講究方法。
有些家長,從網上得知,得學會夸孩子,于是,隨時夸、隨地夸,有事沒事兒都夸一夸!夸得十分“假大空”,這也是很不可取的。夸贊得適度,還得講究方法。如果孩子真的某些方面很優秀,咱們還得言之有物,跟孩子一起研究研究,到底優秀在哪!如果翻來覆去只有一句“你好棒”,對于稍微大一點的孩子來說,可能會顯得有些假!夸完了,如果能跟孩子再聊聊可以提升的空間,那對孩子的成長也是有莫大幫助的。
認可孩子的“努力”以及由此帶來的成效
“你好聰明”“你好漂亮”“你好可愛”……這一類的夸贊,對家長來說,可能最容易做到,沒錯,這類夸贊,也是需要的。一個特別聰明的孩子或者特別漂亮的孩子,沒有必要故意不夸他聰明漂亮,但這樣的夸贊,在適當的時候夸一夸就好,不必太多。我們應該更多地認可孩子的“努力”以及由此帶來的成效。比如那個初中考第一的我,如果夸我一句“這是你努力學習的成果,我很為你驕傲,希望你保持這種努力”,我會高興且更努力;比如那個一直在努力對媽媽好的蒙蒙,如果媽媽說一句:辛苦了,我知道你一直在努力對我好!蒙蒙再大的委屈也會消散,會對媽媽越來越好。
夸贊需要“真心實意”
這是,最重要的一點,也是認可與夸贊的大前提,那就是“真心實意”“發自肺腑”。你的“真心認可”,再小的孩子,也能感受到!你若內心壓根沒覺得孩子優秀,為了“夸”而夸,相信我,孩子會覺得父母不走心,覺得更失望。同時,做家長的也該反思自己,為什么沒有感受到孩子的優秀,是孩子的確不優秀?還是自己沒有用心去發現孩子的好!沒有一個孩子是十全十美,但也沒用一個孩子是一無是處,再差的孩子,也會有值得贊賞的閃光點。而父母,應該是第一個發現那個閃光點,給孩子樹立信心的人。
當你發現了孩子的閃光點,自然能真心實意夸孩子。
好吧,如果實在想忍不住想挑剔孩子,怎么辦?請把挑剔的語氣變得不那么刺耳,并且,和夸贊一樣,得“言之有物”,最重要是“實事求是”。孩子的確存在的問題,你可以挑剔,但得平衡你的目光,別總盯著孩子的錯處不放。批評與夸獎并存,獎勵與懲罰齊飛,才是好家長。
最后,你會發現,那個努力讓自己優秀的孩子,想得到的,不過是父母真心的一句:孩子,你是我的驕傲!然后,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