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距離上一次寫讀書筆記已經過去快五個月,主要是期間生了次病(最近十多年來最重的一次,半個月起不來床)。
而病情痊愈后心態上出現一些變化 —— 閱讀書目上想找一些比較輕松的書來放松放松。
這本書的知曉是在刷知乎時一個疑似營銷號的推薦,本來這種帖子都是直接劃過去的;不過在劃走之前,看到了其對書的幾點總結,感覺比較有意思 —— "做事不能靠目標,而是得靠系統";"你每獲得一項技能都將使你成功的概率增加一倍";"大腦并非不可思議,它是一部你可以編程的計算機"等等。
這些觀點,大部分在過往我已經從其他書籍里知曉并嘗試踐行多年;這不由得激起了我的好奇心 —— 作者又是怎么樣的心路歷程形成的這些認知? 再加上發現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呆伯特" —— 雖然我沒有完整看過系列漫畫,但這個名字確實是如雷貫耳。
所謂"盛名之下,無有虛勢",我想來看看對于一個取得舉目成就的人,他是怎么看待這個世界的?
2. 全書印象
作者很坦誠,開篇就強調他只是提供一個樣本,只是一個陌生人,而我們不應該輕易相信陌生人。
全書下來,沒有雞湯或雞血,沒有居高臨下的說教,都是樸實的生活經驗和思考。
作者的經歷相當豐富,失敗了幾十次 —— 而這是他自認為成功的重要原因。 這對于現在的我來說并不驚奇 —— 學了才知道有什么用。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的,他在電腦游戲方面創業時習得的技能,之后在銀行工作,漫畫生涯中都被反復使用。我相信存在漫畫家是不會或者很少使用電腦的,但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 —— 擁有這些技能和經驗對他的幫助很大。
作者同時也是非常具有愛心和分享精神。對于那些他自認為是幫助他成功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作者希望可以幫助到類似困境的人 —— 我要救出其他囚犯,殺死監獄長,燒掉監獄。
總結一下,閱讀本書給我的驚喜要比預期的大很多 —— 相較于優化復雜方案,更佳的選擇往往是選擇簡單的那個;基礎技能清單;以積極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懶惰,進而實現適合自己的均衡飲食等等,工作和生活方面的指導都被包含了。于我個人而言,在這本書上的投入是物超所值的,接下來能夠將心中所感所悟內化為習慣,那就算是完美了。
3. 部分摘抄
照例來一些摘抄。如上面所說,感觸比較多,所以相應的摘抄也會稍微多一些。
3.1 你獲得一項技能,你成功的概率就會增加一倍。
作者給出公式:"良好 + 良好 > 優秀";而且這些技能之間最好是互補的。
這個于我而言,已經是形同常識。
- 《把時間當做朋友》讀后感中的 "不是知道有什么用再去學,而是學了才知道有什么用"。
- 現代社會發展了這么多年,單一方向的專精人才早已如過江之鯽;而越往后,成為綜合性人才是普通人的最優解 —— 相較于在一個行業做到前5%,在兩個行業做到前20%,然后將兩者結合起來,后者的性價比要大很多。這樣的例子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只需要稍加留意就能看到很多 —— 專業技能 + 行文/視頻剪輯/演講的結合早已司空見慣,相較于在這個行業里內的死磕,還不如加個賽道,左右橫跳碾死對手來得更具性價比。
3.2 精力管理
這個對于我來說也不是什么新鮮概念。《精力管理》讀后感 - 簡書這本書的閱讀時間已經很多年了。
但是,這里還是將其單獨列出來是因為作者的論證過程非常具有啟發性 —— 我們應該"圍繞個人能量的概念組織你的生活"。
1.個人的能量容器大小是有限的。我們需要規劃好生活以優化自身的個人能量。
- 例如充足睡眠、健康飲食是在補充你的個人能量,這一點相信讀者都沒有疑問。而運動健身其實也是補充你的個人能量,這個觀點初聽可能有些詫異 —— 我運動完整個人跟要死了一樣,就這還補充個人能量?我有那時間多躺會它不香嗎? 前面這個其實也是之前我的想法;對此作者在書中給出的答案是:你們仔細觀察那些健身后的人們 ——他們雖然滿身大汗,面露疲態,但他們的臉上都是帶著笑容的。
- 過量食用高熱量食物,為獲得報酬而工作等等這些都是典型的消耗個人能量行為。
- 多閱讀高興的新聞,而不是讓人悲傷的,后者會消耗你的能量。
針對本小節標題,書中給出的簡單方法論 —— 甄別你所從事的每件事,看它如何影響你的能量;進而判斷對于你而言,這件事情所應處于的優先級。
最后一個相關項:對于作者所推崇的"系統",作者給出的第一要義 —— 管理好自己的精神和身體狀態,這樣你才能以合適的能量做更多的事情。
3.3 應該有一個系統,而不是目標
- 目標屬于失敗者。你以目標作為評判標準,如果經過努力之后沒有達到目標,你將會陷入自我懷疑等一系列負面情緒,這于個人而言的壞處自不必說。而即使你最終努力達成了目標,那也意味著你前進的腳步到此為止了,你很快就會意識到你失去了給你方向的東西,你會感到空虛和無用。
- 相較之下,選擇以系統為導向,意味著每次應用這個系統時都會是成功的 —— 因為他們在做著他們想做的事情。
- 目標導向的人在每一個轉折點都在與挫折感戰斗,而系統導向的人每次在應用系統時都感覺良好。
- 如果一件事你每天都會做,這是個系統。如果你等著未來某一天去實現,這就是個目標。
- 目標是一種達到并完成的狀態,而一個系統是你經常性的行為,并合理地期望通過這樣的行為你會達到生命中一個更好的地方。
上面的理論看起來很抽象,我們這里拿一個實際的例子來對照。對于健身:
- 如果你想要達到減肥XX斤,臂圍多少,這就是目標導向。
- 如果你只是希望讓身體每天都處于活躍,以保持身體健康,那這就是個系統。
比較來說,第二種更適合我們這些不拿健身當作本職工作的普通人,對比在面對目標時的急切,短期看不到效果而產生的自我懷疑等等負面情緒,擁有一個平和心態,持續執行的系統更能形成一個穩步向好的循環。
3.4 肯定宣言
這個的思路類似于"假裝專家進行工作" —— 把自己想象成一個專家,然后通過想象專家是如何工作和面對眼前的問題,來逐步指導自己前進。
這有點像人類心理學里的"自我實現",雖然它往往被當作一個負面概念,但所謂"東西是死的,人是活的",重要的是看你怎么使用它 —— 比如這里,通過盲目的自信來讓系統保持運轉。而只要系統保持運轉,你離成功就會越來越近。
3.5 讓運氣找到我
我想我的競爭優勢是創造力。我將不斷嘗試,直到某件創造性的事物引起公眾的共鳴,然后我將瘋狂復制。在短期內,這將意味著一個又一個的失敗,但是長遠來看,我是在創造一個讓運氣找到我的環境。
運氣找到我并非全是偶然的。我把自己放在一個更容易碰上運氣的位置。我就像一個獵人,機智地在森林里選好地點,盲目地等待一只恰好在這里漫步的雄鹿。獵人仍然需要幸運,但是他通過控制自己的處境來增加幸運光臨的概率。
- 你需要多嘗試。世界是一臺不需要你投錢的老虎機,它所需要的是你的時間、注意力以及去一遍又一遍拉手柄的精力。
- 你的目標范圍要廣泛一些。一遍遍嘗試的過程,你將習得不同的技能,這些技能將在你下次嘗試時為你助力,隨著這個循環不斷迭代,運氣也就更容易降臨到你身上。
3.6 先顧好自己
看待自私最健康的方式是:當你在苦苦掙扎時,這是一個必要的策略。在困難時期,甚至在你就要成功前,社會以及至少一個漫畫家希望你先照顧好自己。如果你追求你自私的目標,而且你做得很好,總有一天,你的注意力會向外轉移,那時你會有一種非凡的感覺。我希望你能體驗到。
- 如同我在利用好你的人性陰暗面里袒露心聲:"你所認為的巨大差距是在日拱一卒的蠶食中逐漸拉開的,為了做到「堅持,堅韌,專注」,你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其中包括調動你內心的負面情緒,而這,并不可恥!"
- 依然如我在利用好你的人性陰暗面里補充的:"不用擔心這些負面情緒會糾纏你一生,在你度過最黑暗的時光,走出來那個圈子的時候,你會發現身邊人慢慢變得很和善,溫文爾雅,他們會考慮到你的感受,那個時候你的這些負面情緒會在環境的影響下逐漸消失,這方面的擔心我們可以到等到那個階段再解決。"
人類的天性是先照顧好自己的感受,然后是家庭、部落、國家以及世界,大致是這個順序。
所以可以胡亂猜測一下:一些或者大部分成功者最開始創業時是自私的,但成功改變了他們。布拉德皮特在卡特里颶風之后幫助那里的人重建家園,比爾蓋茨是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慈善家之一,這都不是偶然的巧合,成功使他們慷慨。
3.7 決定與希望
如果你想要成功,思考一下成功的代價,然后去付出。
上面這幾句話看著平淡無奇。那我們換一種解釋: "我想要財務自由",這句話相信不僅經常聽到,幾乎所有讀者自身也都有這樣的念頭吧。
然后重點來了,很多時候我們想要暴富/財務自由,所想要的是"財務自由之后,我要XXX",而不是"如何從我當前這個狀態抵達財富自由那個狀態"。
所以,暴富對于很多人是希望,而不是決定。這是一個關鍵性的區別。
一旦你決定了,你就會采取行動。希望發自于內心,但往往只待在心里。
成功的人不是希望成功,而是決定追求成功。
成功是有代價的,選擇一個正確的系統,能夠讓你需要付出的代價最小化。
3.8 簡單 VS 優化 —— 盡可能選擇前者 (★)
這一小節標題我進行了特殊標注,以彰顯它對于我認知上的觸動。
- 只要機會允許,有一個向簡單系統靠近的總體計劃總是好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可以削弱你生活的復雜性。簡單化是一個值得長期努力的目標,只有簡單才可以使你釋放出個人能量,專注于你需要的地方。
- "簡化者"更喜歡用簡單的方法完成一個任務,雖然知道一些額外的努力可能會產生更好的結果。而一個"優化者"會尋找更好的解決方案,即使額外的復雜性會增加產生意外的可能性。
- 優化的代價是,它會讓人疲憊,還會誘發壓力。我喜歡十分簡單、安全的計劃。以保證我的心跳正常,心中充滿喜悅。
- 兩者之間如何抉擇? 如果當前場景涉及與人的交流,簡單化幾乎總是正確的選擇;而如果你能夠獨立完成,或者有一個得力的團隊,優化可能是更好的選擇。
- 簡單更容易堅持。最優化的飲食或健身計劃也是最復雜的,但很少人有足夠的意志力來遵循復雜的計劃。而沒有被執行的計劃不能被稱之為計劃 —— 更像是個笑話。
這個觀點和軟件開發架構中的思路如出一轍 —— 兩個架構方案不知道如何抉擇,那選簡單的那個十有八九是正確的。
之所以這個觀點對我觸動大。是因為作者通過對比,明確告訴了我 —— "簡單化"這一思路不僅僅用于工作,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夠由它給出很好的結果。 過往一直是一個模糊的感覺,也一直未曾意識到要向這個方向進行深入的思考,作者的直接點明和闡述直接幫我意識到這個問題,并且省卻了中間輾轉的過程。我只需要記住這個結論,然后在之后不斷實踐優化即可。
3.9 溢出效應
我開始相信在任何領域的成功都會產生溢出效應,你可以利用這種溢出效應,變得更加擅長做那些除了練習什么也不需要做的事情。一旦你擅長幾件不重要的事情,比如某種愛好或運動,在更重要的追求上,成功就會變成你的習慣。當你品嘗過成功的滋味,你會希望得到更多,這種希望給你一種能量,這種能量對于成功至關重要!
由于我所取得這些極小的成功,對于花多少時間才能在某方面出色,我有了很現實的理解,這使得我不會太快就放棄某件事。但更重要的是,我知道獲勝的感覺(太棒了!),這種感覺激發我追求更多。
走向成功最偉大的策略是善于做某件事,任何事情都可以,然后讓這種感覺推動你走向更偉大的成功。成功可能就會成為你的習慣。
上面這些文字我一個都沒舍得刪,全數摘抄下來。
- 成功是成功之母。我們總是被教導失敗是成功之母,這話沒問題,但我想要強調一下的是:在你尚處迷茫,缺乏清晰的認知前,不要去貿然挑戰那些你"不擅長"的難題,而應該選擇那些相對而言比較擅長,在其上取得一定的成就。之后再回頭去挑戰那些不擅長的。之所以這么做,理由其實就是作者上面說的 —— 你需要體驗一把成功,對于成功之前需要潛伏多久,自己是否走在正確的道路上建立起一種感覺,新手貿然進入一個險象環生的環境下,單打獨斗走出來的可能性還不如中500W。
- 上面所說的"選擇那些相對而言比較擅長,在其上取得一定的成就",建議不要拿游戲來類比,或者說在你沒有達到那個思維層次前不要類比。比如你是你們那片小區的游戲王者,那你是無法體驗到那種職業級別的訓練痛苦之后的成功,你只會覺得游戲玩得每把都很爽,然后還成了那片小區的No 1。因為游戲背后的成癮機制完全是針對人性弱點來的,你很可能會陷入一種虛幻 —— 成功(小區里的游戲王者)的道路上應該是一片坦途,哪怕有個小坡稍微一發力就過去。而且時間久遠之后,"知識的詛咒"效應會越發明顯 —— 你會連那點"稍微一發力"的痛苦都會忘記,只會記得贏這么一幫貨那還不是輕輕松松。
3.10 重要的是有這個想法,會增加你行動的概率
有時候一個完全不準確的公式,如果它具有簡單性,也能輕易地將你推向正確地方向。
以"每獲得一個新技能會使成功地概率增加一倍"為例,有這個想法在腦子里這件事本身就很重要,雖然它不準確,但它仍然會增加你采取行動的可能性,會幫助引導你朝更高效的方向發展。
- 作者以改稿為例,為了精簡你的寫作,你可以設想一個簡單但不準確的公式 —— "每一個不必要的單詞 == 100美元",如此再去看你的簡歷/論文,你應該會發現不少可以被刪除的字眼。雖然這個公式不準確,但它足夠簡單,也確實起效了。
- 重要的是有這個想法,就已經能增加你行動的概率。長遠目標往往當下不具備條件,但你把它放在心里,那么日常的一舉一動都會受到影響 —— 持續性地向目標看齊,而不是完全靠著本能在人生荒野上自由馳騁,腳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那里。
3.11 基礎技能清單
不需要你變成某一項技能的大師,你也不需要那么精通,如果其中的大部分技能你只是情況良好,那運氣找到你的概率也會大大增加。
作者在書中給了一個基礎技能清單 —— 一份他認為通過與其他工作技能組合可以大大增加成功概率/競爭力的清單:
- 演講;
- 心理學;
- 商務寫作;★
- 會計;
- 設計(基本);★
- 談話;
- 戰勝羞澀;
- 第二語言;
- 高爾夫;
- 正確的語法;
- 說服力;
- 技術(業余愛好水平);
- 得體的聲音策略。★
以上這些通用技能屬于 "良好 + 良好 > 優秀",在自身專業技能只要能夠勝任的情況下,掌握這些清單里的技能能夠產生降維打擊的效果,而且最重要的是這些技能上你并不需要花費多少時間去專研,比如商務寫作,只需要花費兩到三天的課程,你寫出來的作品就足以強過同行業大部分未受過訓練的其他人。
于我個人而言,接下來我應該在商務寫作、設計(基本)、 得體的聲音策略上投入一些精力。按照作者的建議,這些技能的入門只需要兩三天,之后隨著應用熟悉程度的增加,復利效果會持續擴大。
本小節內容于我而言,另外一大收獲就是這個認知偏誤列表。這是 wiki百科上的一個項目,顧名思義,就是人類容易犯的謬誤的集合,一共有200條左右。最近打算每晚看幾條,嘗試理解并留待之后的應用。
3.12 主動選擇環境
你會變得像你身邊的人。
過往我們被教導"孟母三遷",都是被告知環境的重要性,但往往(至少對于我自己來說)卻沒有跟進一句最重要的 —— 我們總在強調環境的影響,但忽略了一條:我們要主動去選擇環境!意識到很重要,但自身之后相應的應對更重要!
舉個自身的例子,我光腳身高180,但一直以來在我不明確告知的情況下,我身邊的人都不認為我有這么高。為此我專門分析了原因 —— 因為自身的不注意,加上身邊人普遍都不高,所以我平時都是輕微彎腰駝背狀態。
把以上當作背景,接下來才是最有意思的 —— 當我在外面看到一個身高185+的人/團體并行時,我會不由自主地挺直腰板,一直到我和他們分道揚鑣。
這個例子確實有些"怪地心沒引力"的滋味,所以最近我買了成人版的背背佳,來讓它充當這個隱形的提醒者 —— 真是個輪回,當初父母死活沒讓我穿上的東西,臨中年居然自己套上了。
3.13 幸福公式
作者在書中給出了自己總結的幸福公式清單:
- 正確飲食;
- 運動;
- 充足睡眠;
- 想象一個了不起的未來(即使你不相信會實現);
- 朝靈活的時間表努力;
- 做你能穩定進步的事情;
- 幫助別人(如果你已完成自助);
- 減少日常選擇,形成例行公式。
這里稍微分析下:
- "充足睡眠、正確飲食、運動";這三者自不必說,而且重要性是由高到低 —— 如果前天晚上沒有充足睡眠,那第二天早上就別運動了,大概就是這樣的關系。充足睡眠是一切的前提!
- "想象一個了不起的未來(即使你不相信會實現)";如上面專門的"肯定宣言"小節,人性弱點里的自證預言在這里充當了正面角色 —— 這個想象會激勵你不斷爬起來向著目標進發。
- "朝靈活的時間表努力";財務自由的根本其實是時間的自由,只有時間上的自由才是更大的夢想實現的前提條件。
- "做你能穩定進步的事情";這個自不必說。
- "幫助別人(如果你已完成自助)”; 當你完成自助之下,你會發現你的注意力會自然向外發生改變,你會通過為他人提供服務來尋求幸福。
- 減少日常選擇,形成例行公式。這個是精力管理的關鍵思想,也是接下來馬上要講到的"均衡飲食"和"每天都要保持活躍"的指導思想。
3.14 均衡飲食
這居然是讓我感覺最為受益的。
- 當想要吃不健康食物的時候,用預先選擇好的健康食物列表中的食物來代替,而且要確保后者隨手可得。這再次呼應了上面的簡單原則。
- 使用一個系統,從你的飲食選擇中刪除意志力。 對,就是這句讓我感到很受益。—— 為什么我將這一條應用在了很多其他方面,但卻遲遲沒有想到是可以應用到自己日常生活里。
- 以積極的方式對待自己的懶惰。 一樣的,這句讓我收益匪淺 —— 懶惰只是個中性詞,遵從它的引導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你最終的行動和表現才是"懶惰"詞性的詮釋。
- 便利性。 便利性勝過絕大多數其他因素,讓健康食品比不健康食品更方便獲取。
- "不好吃 = 有問題"。針對健康食品味道不討喜的問題,你可以通過添加調味料來改變食物風味。
- 不要用意志力去控制體重,那一定失敗。 需要意志力的事情一定失敗。這是個普適的道理,不僅僅適用減肥。
我這人有個特質 —— 特別聽勸。尤其是需要對自己的話負責的名人。我喜歡在權衡之后選擇性的嘗試下他們的方法。
所以接下來我會構建自己的:
- 健康食物清單,
- 蔬菜調味劑清單,
- 主要蛋白質來源清單。
3.15 每天都要保持活躍
從長遠來看,任何取決于你意志力的系統都會失敗。更糟的是,當你把庫存有限的意志力集中在健身上時,你生活中的另一部分將蒙受損失。
我們故意含糊使用活躍這個詞,正是這種含糊使其成為一個系統而非目標。
- 重點是每天,不要被那些商家所堆砌創意理念吸引,那會讓你心生畏懼,而這必然導致失敗。
- 三種方法來讓你保持足夠的運動量: 1) 參加組織,2)同一時間運動,3)一起運動。
- 從來不能成功的方法是在你的空閑時間運動。
- 不要讓自己感到痛苦。初期可以刻意去建立運動與獎勵之間的聯系,比如運動之后可以吃一份健康零食,喝一杯咖啡等等。這里注意,獎勵最好也是健康的。
- 執行困難的時候可以考慮逐步推進,例如不想出去跑步,可以要求自己只是先穿上運動衣服,后者相較于前者難度上看著小了不少,而一旦你真的穿上,接下來就神奇的事情將會出現 —— 所謂的行動改變思想。
- 有了上面的第5點,那么你應該也要學會對自己寬容一點 —— 要允許自己中途退出, 比如已經到健身房門口了,你依然可以選擇立即轉身回家。這并不是一種失敗,因為你所做的是一個系統,而不是一個目標。
- 最后,適度限制運動水平。我們要的是一個系統,系統最重要的特征是連綿不絕,細水長流。
3.16 接受失敗,從失敗中學習,別讓它離開,直到你找到訣竅
這也是一個系統。
這里我直接貼出我在《軟技能(第一版)》讀后感 - 簡書里的最后一段里的總結:
“即使你在本書中什么都沒有學到,那也要記下下面這條建議: 學會擁抱失敗、期待失敗、接受失敗,并準備直面失敗。”以上是作者在全書的第346頁以總結性的話語對讀者提出最后一條建議。希望有機會讀到這本書的諸位可以盡早領會到作者的一份苦心。很多時候,尤其是周圍環境惡劣導致無法獲得有效反饋時,這些基本原理的領悟能幫你守住自己心中的最后一份純凈,避免落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4. 后記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中,不時會產生一種很慶幸的感覺 —— 別人思考了一輩子的問題的答案,然后被自己幾塊錢就拿到手了,然后你就可以在他的基礎之上進行迭代適配,發展出屬于自己的理解和行動。
最后,最重要的是確定好目標和基本步驟之后去執行,去試錯,去優化,去形成習慣。至于不斷涌現的相關概念,其實就是不斷包裝新概念去宣傳,持續投入其實性價比不大。所以再往后,這方面的書籍大概是不會咋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