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野苦菜(苣荬菜)
二 ,別名;
荼草、游冬、苣荬菜、野苦馬、青菜、紫苦菜、堇菜、苦苣、苦荬、天香菜、
老鴉苦荬、滇苦菜、苦馬菜。浙江地方四季菜,東北稱野芹。
三 ,分布范圍;
主要分布于我國西北、華北、東北等地,系野生于海拔200米—2300米的荒山坡地。
四 ,地域名稱
1 苣荬菜又名敗醬草(北方地區(qū)名)也是藥用名
2黑龍江地區(qū)又名小薊
3山東地區(qū)稱作苦苣菜、取麻菜、曲曲芽
4紅軍長征是常用來充饑所以新起名叫“救命菜”、“長征菜”
五 ,主要成分:
含維生素C58.10毫克,維生素E2.40毫克,胡蘿卜素3.36毫克,鐵、銅、鎂、鋅、鈣、錳等多種元素。其中鈣鋅含量分別是菠菜的3倍,是芹菜的2.7倍。
六 ,制作方式;
1喝水
菜干,放進(jìn)玻璃杯中,用沸水沖開。
2食用(開水煮)
東北食用多為蘸醬;
西北食用多為包子、餃子餡,拌面或加工酸菜;涼拌菜。
華北食用多為涼拌、和面蒸食。
與豬肉相宜的合理搭配,功效加倍! 苦菜與豬肉炒食,有清熱解毒,滋陰潤燥的功效。
苦菜與豬肝同食,可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yǎng)成分,具有清熱解毒、補(bǔ)肝明目的功效,經(jīng)常食用有利于防治癌癥。
七,性味歸經(jīng):
味苦,寒,無毒。入心、脾、胃、大腸經(jīng)。
清熱,涼血,解毒。治痢疾,黃疸,血淋,痔瘺,疔腫,蛇咬。預(yù)防癌癥,是高血壓患者的首選菜。
①《本經(jīng)》:"主五藏邪氣,厭谷胃痹。"
②《別錄》:"療腸澼,渴,熱中疾,惡瘡。耐饑寒。"
③《日華子本草》:"敷蛇咬。"
④《本草衍義》:"折之白乳汁出,常常點(diǎn)瘊子自落。"
⑤《滇南本草》:"涼血熱,寒胃,發(fā)肚腹中諸積,利小便。"
⑥《本草會(huì)編》:"明目,主諸痢。"
⑦《綱目》:"治血淋痔瘺。"
⑧《醫(yī)林纂要》:"瀉心解暑,去熱除煩,通乳。"
宜忌:
① 《本草經(jīng)疏》:"脾胃虛寒者忌之。"
②《隨息居飲食譜》:"不可共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