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浩明評點曾國藩家書之致諸弟【1152】2024-11-7
致諸弟
咸豐九年八月二十二日
澄侯、沅甫、季洪三弟左右:
二十二日武昌下三十里接沅弟初十日信,附洪弟一葉,具悉一切。
沅弟到家后,雷厲風行辦理改葬大事,啟土下肂si(埋棺材的坑),俱得吉期,欣慰無量。余在家疚心之事,此為最大。蓋先妣(先祖之母、亡母)卜葬之時,猶以長沙有警,不得不倉卒(倉猝,匆忙)將事;至七年二月,大事則盡可從容料理,不必汲汲(迫切)以圖。自葬之后,吾之心神常常不安,知我先人之體魄亦有所不安矣。此次改葬之后,我兄弟在外者勤慎謙和,努力王事,在家者內外大小,雍睦習勞,庶可保持家運蒸蒸日上乎?沅弟辦理此事,為功甚大。茲以國朝名人法書名畫扇三十柄奉贈,酬庸(酬勞)之物頗豐。我父母亦當含笑于九原(九泉)也。
余于十一日至黃州。十八日開行赴鄂,途多逆風,五日尚未抵省。官帥奏蜀中無事,請以吾軍會剿皖省,已奉俞允。吾在鄂應酬數日,仍赴下游,或駐北岸之黃梅,或駐南岸之九江、湖口,現在尚未定。吾兄弟數人雖共事一方,然皖中為地極大,賊數極多,事勢極難,各有所圖,不必相妨礙,不必嫌疑。季弟既受胡中丞之知,即竭力圖功,不必瞻顧。九弟六月半餉已解去,七月餉亦即解,恐當于中途接到。此次既出,今冬似不宜歸去。身既在官,則眾人觀瞻guān zhān(具體的形象和景象給人的印象外觀和對外觀發生的反應,具體的形象給人的印象。同義詞:瞻望)所系,去來不可太輕率自由也。
評點:改葬父母
老九這人,讀書作文未見有特別之處,但辦事之才,的確優于眾人。他在辦事上有幾個突出之點:一是自有主見,不在乎別人的態度。二是魄力大,敢做別人不敢做的事。三是雷厲風行,說干就干,不拖拖拉拉。這幾點,在曾府諸兄弟中獨樹一幟,尤其在自信和魄力這兩點上,常常超過他的大哥。
打下吉安后,他回籍大興土木。這次打下景德鎮,再次衣錦還鄉,他又辦了了一件大事:改葬父母。其母江太夫人去世后葬于下腰里宅后山內。其父竹亭公去世后葬于湘鄉二十四都周璧沖山內。
竹亭公的葬地大概不理想,所以曾氏年譜里記載:咸豐八年“正月,公在里第卜宅兆,將謀遷葬”。要么是么有尋到好地,要么是對遷葬事意見不一,曾氏在家守制一年多,并沒有將遷葬付諸實現。到了六弟溫甫死后,他才積極主張遷葬,因為當年溫甫是主張遷葬的,無論是慰藉已死的六弟,還是從家運不吉這個“事實”來看,都是不遷不行了。家中的實際當家人老四不辦,老瑤在家無事也不辦,硬要等老九回來辦理,足見老九辦事的能力在老四、老幺之上,故老大要對他表示特別的感謝,送他三十柄名人書畫扇子。
老幺貞干此時已正式投靠胡林翼門下。胡林翼仍以當年待老六的禮遇相待,委任他為一支軍隊的統領,讓他回湖南招募兩營人馬。十月上旬,老九、老幺相繼帶所部來到湖北巴河,兄弟三人相會于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