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漸漸意識到,我所有的生活方式雖然算不上惡習,但絕不是好習慣,而我有相當一部分的不快樂,正是來自于這種不良習慣帶來的心靈空虛。
——來自微信公眾號【書單】《跑步、列計劃、早起、讀書、獨處……自律真的能改變人生BY浵浵的媽媽》
原本今年打算將每日的閱讀筆記改成每周的書評,然而如摘錄所說,閱讀看似是一個好習慣,但因為每周一本書的設定,覺得自己閱讀速度快,一周的時間很充足,所以總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理由先去干點別的事情。村上春樹的《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么》,薄薄的一本,居然兩周才看完,這不能不追究于我中間去看了兩篇小說。
很多習慣確實稱不上惡習,比如在被子里看書,比如用手機寫文,比如趴著寫日記,去掉前綴,每一個都是許多人想養成的好習慣,然而因為有了前綴,才會貪戀冬日里被窩的溫暖,離自己設定的頁數還差很多未讀就睡過去了;手機寫文的時候,打著打著字就看微信聊天去了;而我很多次因為趴著的姿勢寫日記手太累而寥寥幾句就結了尾。
最近爭議最大的惡習是早上早早醒了不起床在被子里看書,原因是天氣太冷。在深圳住了兩年完全不習慣南方嚴寒的天氣,只兩三天手腳都生了凍瘡,因此上午總在被窩里度過。然而弟弟這幾日早起,總逮著這一點對我開啟嘲諷模式。我倆互相看對方不順眼慣了,也沒在意,但這日有人上樓拍門,因其聲音陌生以為是送快遞的,想著樓下弟弟會收,結果沒一會兒弟弟來敲門讓我帶身份證下樓去登記暫住證。當時雖然衣服穿好頭發梳好,但未曾洗臉就下了樓見到身穿警服的兩位男士時驚覺自己確實懶惰散漫得厲害了。
有些我們自己渾不在意的小習慣看起來揪不出錯誤,但長此下去會一點一點地消磨一個人的意志和定力,到最后會侵蝕我們的生活,甚至影響到人生。近日一直有在思考一個問題——我究竟是如何毀掉我自己的?起因是朋友們回憶起我們的高中。那時候的我們可以說學校里的名人,走在路上也能聽到身后的迷妹迷弟們指著我們說:看,那就是校報上筆名叫XX的那個,還是報社副社長呢。而今呢?只能守著這么點回憶當作慰藉了。
甚至,都不敢與人說起,總覺得那時候被校友們仰視的目光能夠穿越時間且變成利刃,一刀刀地刮在如今這個碌碌無為,虛度時光仍不肯改變的自己身上。究其原因,其實是自己耽溺于某種舒適里,心安理得用我有努力學習,有好好讀書,還在繼續寫作的借口安慰我自己。
但,如開頭所訴,我確實有在學習,但通常是學了個開頭就丟了;確實有在讀書,但看著看著書就看傻白甜的小說去了;也的確是在寫作,卻是寫了兩三行就玩手機去了。
既然驚覺自己以為的某些好習慣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惡習,那便趁著正好察覺,趁著2017年初始,給自己定個小目標,寫個年計劃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