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琉璃凝華
1
六歲的女兒和很多小女孩一樣,整天想著當公主,所以特別偏愛漂亮的公主款衣服。
而我,和千千萬萬個熱衷于打扮女兒的媽媽一樣,也喜歡買漂亮衣服給孩子。
前兩天,買了一件帶花邊的外套給孩子,我家爺爺看到以后,提醒我:“孩子上小學了,要穿得樸素一點,不能再買這種花(漂亮)的衣服了。”
其實大概在兩個月前,幼兒園大班的后期,我家爺爺也說過類似的話。
意思是說,等孩子上了小學,跟前幾年不一樣了,要把心思放到學習上,不能只關注穿得漂亮。
首先要說明的是,我家爺爺很愛孩子,這幾年幫我們帶孩子,付出了很多,對孩子也特別好。
雖然他的觀點我有不同看法,但我是可以理解的。回想我們的成長過程,父母輩里應該很多人都有類似的想法吧。
他們認為孩子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不能太講究穿衣打扮,覺得這會影響孩子學習。
但是,作為一個80后的媽媽,我有不同看法,今天我想說說我的觀點。
2
首先,愛美是人的天性,特別是小女孩,穿漂亮衣服這個事,根本不用教。
你拿出兩件衣服,一件灰撲撲的,一件漂亮的,你看看孩子會選哪一件。
我還記得,女兒大概三四歲的時候,拒絕穿黑色、深藍、灰色這些顏色的衣服,理由是“太丑了”。
家里有幾件奶奶買給她的衣服褲子,從來沒穿過或很少穿,因為顏色“丑”。
當時她們幼兒園的園服是灰色的,看起來也是丑丑的。剛入園時,每次要穿園服她都要哭一把,說衣服太丑了。
后來我們再給她買衣服,就要避開這些“雷區”。
另外作為一個媽媽,給小女孩買漂亮衣服也是本能。
我想很多家有女兒的媽媽,一定會明白我的感受:當你看到漂亮的衣裙時,就會想象那衣服如果自己閨女穿了,會有多好看。簡直控制不住要把那些衣服買回去給孩子的沖動。
當然,我還是比較理智的,給孩子買的大部分衣服穿著率還是很高的,并沒有浪費。
其次,為什么老一輩的家長,很多不喜歡孩子注重穿衣打扮?
這個觀點,在我們的父輩中真的非常常見。
但我覺得最初的根源,一定還是因為我們小的時候,大家普遍都還比較窮。那時能經常穿新衣服,或者家里給買漂亮衣服的小孩,是極少數。
記得我小時候,周圍很多孩子都會穿舊衣服,家里哥哥姐姐穿過的,親戚家孩子穿剩下的。只要大小合適就行了,沒有誰會關注漂不漂亮。
而且大家都差不多,習以為常了,也沒有誰笑話誰的問題。
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可能會給添置些新衣服。我到現在還記得,我曾經穿過的幾件新衣服,和當時認為比較漂亮的一些衣服,是什么樣子的。
而那時的家長,普遍認為孩子不能太關注穿衣打扮,認為孩子就是要吃苦。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是國人千百年來信奉的“真理”。
但是我覺得,這其中有沒有一點點這樣的潛在心理:因為過得比較窮,沒有能力給孩子買很多漂亮衣服,提供好的物質條件,所以就不斷地說服自己,這樣做是為了孩子好。
時間久了,就形成了一個思維定式,認為就是不能讓孩子太講究穿著,會影響學習。有沒有一點這樣的原因呢?
但孩子穿得漂亮一點,真的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和成長嗎?我想也并沒有誰,能拿出切實有力的證據。
第三,從小沒穿過幾件漂亮衣服的我,長大后發現了其中有什么弊端?
說到吃苦,我想我雖然比不得新聞里聽說過的,那些貧困地區的兒童。但和同齡人相比,我還算是吃過一些苦的。
我們從小學到初中,教室里都從來沒有空調風扇。北方農村的冬夏,不管多熱多冷,都靠硬扛。
特別是我當年讀的初中,號稱半軍事化管理,很多老師都曾自豪地宣稱,學校兩大特點:學習成績好,條件特別差。
曾有一個老師說過,從我們學校畢業的學生,以后去了任何一個學校,都沒有吃不了的苦。
伙食、住宿條件、學習條件的確都特別差,大部分人也都不講究什么穿著。
可是,我并不認為,當時吃過的苦,不注重穿著打扮,給我成年后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什么好處。相反,我覺得有很多弊端。
最明顯的,很多年之后我對穿著打扮都不在行,也不會化妝。現在大家知道了,打扮得體,穿得漂亮,會化好看的妝,那都是本事。
你想學,不管是聽課,還是找專業的老師來指點,那都得花不少心思和錢,才能繞開大坑,呈現一個跟過去不一樣的自己。
還有就是審美的缺失,這一點后天更是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彌補。
記得最初我做雜志編輯的時候,當時雜志有一個欄目,是拍潮童。要選很時尚的小孩子來拍照。最開始的時候,我甚至在挑選拍好的照片時,都心里沒底。
因為根本就不能確定,我認為好的照片,從專業的角度來說,是不是真的過關。
這就是審美的缺失,你小時候沒有這方面的教育和熏陶,等你成年后,要花十倍百倍的代價去補償。
3
所以,到我做了媽媽的時候,在孩子四歲多的時候,我就送她去上美育課。
并不是說一定要學會點什么東西,而是說有些事情,是潛移默化的影響。可能說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只需要注意一些,就能避免長大后的大缺陷。
同樣,我有時也會剖析我為什么很愿意給孩子買漂亮衣服,也會有一些補償心理在里面。不是補償孩子,而是補償曾經的自己。
自己小時候向往的那些公主般的紗裙,那些大人認為華而不實的衣服,那些顏色好看,但不耐穿,不耐臟,所以不能買的衣服。
以前我沒有,現在我的孩子喜歡,所以我想買給她。這就是一種補償心理吧。
還有與之有關的一些缺失的課,都需要慢慢補上。
養育孩子的過程,也是一個審視自己的過程,更是讓自己不斷成長的過程。
有些時候,也會有兩代人觀點的碰撞,那么就拿出來討論一下。
每一代人的成長,都會有時代的特色和烙印,觀點不一致很正常。只要我們能理性分析和對待,就是一個進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