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大學那會,什么都不懂,聽說學生會很能鍛煉人的能力,義無反顧的報了名,面試那天,什么都沒準備,衣服穿的普普通通,全身沒有任何亮點,過程也很普通。
果不其然,第一輪面試就被刷了。
然而好多和我一起報名的,提早好幾天準備衣服搭配,準備自我介紹,準備各種刁鉆的問題,面試前還找人畫了淡妝,現在大二了,在各個學生會部門混的風生水起。
我不止一次的想,這樣真的好么,面試時候那么完美,給面試官留下一個那么好的印象,之后呢,不可以一直保持的東西為什么偏偏要那么勉強。
大一宿舍星檢,檢查地面,門窗,陽臺,創意,等等。但是通知會提前一周發,所以,各個宿舍提早準備,提前收拾的干干凈凈,我們宿舍也不例外,但每次都是倒數第幾。
幾次下來,我們六個就琢磨,問題出在哪呢。
于是細細觀摩了所謂的模范宿舍,終于得出了原因,我們宿舍太有生活氣息了。
陽臺上掛著沒干的衣服,垃圾桶里沒吃完的外賣,地上放衣服的行李箱,床頭掛的毛巾,桌面上沒來得及合上的書和散落的筆,讓這個宿舍看起來很溫馨的東西卻通通變成了扣分項。
我們六個學著其他宿舍的樣子,提前一天收拾東西,把雜亂的東西通通塞進柜子里,把沒干的衣服掛在天臺,把垃圾桶刷干凈,把地上的鞋盒行李箱統統放在天臺,一年多從沒疊過的被子也工工整整的疊成一個豆腐塊,提前一個小時拖地并禁止任何人出入,終于在星檢時拿到了一個中等的成績,不那么難看了。
我們幾個都曾吐槽過這樣的形式主義,因為曾經有一次星檢趕上下雨,天臺不能放東西,于是把走廊堆的只剩羊腸小道,這樣的宿舍檢查真的好么?
我還是想不通,為什么我們永遠都要裝出一個別人喜歡的樣子,這是這個社會的常態么?
可能真的是,很小的時候就明白公開課是不能隨便說話的,老師提的問題是由特定同學回答特定答案的,領導來檢查時是要帶紅領巾穿校服的,于是我們努力的去配合,連廣播體操都做的特別賣力,上課的時候展現的不是最好的一面而是最乖的一面。
從上到下,一級一級的形式主義,院檢的時候一個班級是一家,校檢的時候一個院系是一家,領導檢查的時候整個學校都是一家,我們在那幾天無論自己什么樣都懂得努力去做一個乖寶寶,乖乖的上課,乖乖的做出努力聽課的樣子,盡管拿的書可能都不是同一本。
無論如何都改變不了的這樣的形式主義,永遠都不會變,讓檢查和被檢查和諧統一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