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的情況跟我很像,只是我沒有他的成功與勇敢,出走9個月去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
? ? 這本書將辭職后旅行中啟發匯集成書,簡單來說,邏輯就是,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然后全力以赴,吸引力法則會讓你實現你的意義。其中也有小貼士,就是不要做“耗”自己的事情。當然最關鍵的是,找到自己“存在的意義”,作者也給了方法。
? ? 第一次聽到這本書的內容,非常欣喜。做完讀書筆記后,打分從最高5分降到了4分,因為道理實在太簡單了,只是做到很難。
? ? 但還是有啟發意義的,畢竟有些概念更清晰了,比如“迷茫”。比如如何找到“喜歡的事”的方法。同時,讓自己知道,不同時空,卻有跟我一樣困惑的人。幸運的是,他找到了一種解決方法,看看是否適用于我咯~~
適用條件:迷茫時,幫助你找到答案。
00 迷茫是什么
迷茫的終極原因正是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所以一會兒好像這個也需要,一會兒似乎那個也想要,隨之而來的就是攀比,自卑,被物質欲望控制,被廣告吸引,以為別人的需求也是自己的需求……而那些東西一旦得到,又會立刻覺得沒趣……生活里屢見不鮮的“空虛病”,“迷茫癥”。
迷茫的一大表現是,糾結。
00 存在的意義
人一旦意識到你可以去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那這個問題就再也揮之不去了。
人們一旦知道了自己為什么來,為什么存在,找到了活著的目標——他們就想實現這個目標。這個目標就像藏寶圖上代表藏寶地點的×。一旦看到了×,你就很難假裝沒看見,很難不去尋寶。回到我們說的具體問題上,一旦有人知道了他們來這里的目標,他們從情感上、甚至從生理上,都很難不去嘗試實現那個目標。”
01 找找“心動”的感覺
“喜歡”這件事本身,也會隨之幫你確認自己的位置,以及自己的價值,也就是“存在意義”。
思考自己的存在意義很重要,因為太多太多生活中的煩惱都和這個問題有關了。舉例來說,大家喜歡討論的歸屬感。其實不同的人在說“漂”的寂寞的時候,可能是在說不同的事情。所以解決歸屬感問題的關鍵,就是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01 如何找到喜歡的事情?
去感受、去思考,哪些時刻我特別高興?特別有成就感?特別滿足?這些事情里就有你真正想做的事情,通過反復的自我觀察和歸納,就能把‘喜歡做的事情’從一大堆事情里面給扒出來。
02 找到后,怎么辦?
嘗試去做,看自己是不是真正喜歡。
1?通過一些小故事,一起幫助你層層遞進的思考“迷茫”這件事
2 故事教給我們如何整理目前的生活,回憶“心動”瞬間
3?深入執行那件你找到的事,了解與行動后,驗證自己是否真的喜歡
4?如果還沒找到,試著拓展一下生活、喜好圈,多多體驗,直到確認
03 找到“反向海浪”-杜絕,找到“正向海浪”--加速
** 綠海龜的故事:
Cathy在夏威夷浮潛的時候,看到一只綠海龜。印象中,海龜不是行動敏捷的動物。但是Cathy卻追不上海龜的速度。而且,只需不到10分鐘,就能把一個擅長游泳的人甩在身后。why?通過觀察發現,海龜的動作是遵循海水運動規律的。當逆流時,它會浮起來劃水,僅僅讓自己浮在原地。當順流時,它會加速,順海浪前進。而Cathy呢?不顧海水方向,始終劃水。當逆流時,很費力疲憊,順流來時,就不夠精力順勢向前加速。
這個故事中,向前游,相當于我們真正喜歡/想要做的事情,也就是存在的意義。
***常見的“反向海浪”有以下幾種:
1.?從事你不怎么喜歡,但還非常消耗你精神力的工作。
2.?乍一看是無傷大雅的小事,但卻會占用你的精力和時間。(如處理垃圾郵件,刷微博,朋友圈,看無聊的新聞)
3.?大量不請自來的信息。(刷微博,朋友圈,看無聊的新聞)
4.?你本來不想做,但被某種因素誘惑去做了事情。(打折商品)
***乘著“正向海浪”沖浪的一些方法:
1.?讀相關的書。
2.?和相關人士交流、請教。
3.?找相關的工作實際體驗一下。
4.?探索和迎接一下相關的各種事物。
04 一個通往理想生活的步驟:
1.?逼自己想想自己的存在意義。
2.?不要盲從廣告或者別人定義的“理想生活”。(廣告/輿論會直擊人的 恐懼和欲望,從而讓你產生行動)
3.?別干“消耗型”工作。(一個惡性循環:做不喜歡的工作,還很忙-->補償自己,買各種商品-->沒時間享受這些商品,同時需要更多來滿足填不滿的不滿足-->需要更多錢-->更努力工作,做不喜歡但能賺錢的工作。)
4.?從小事開始改變,比如,從每天花一個小時做自己想做的事開始。
5.?讓一個小時變成兩個小時,兩個小時變成三個小時。
6.?不知不覺,已經把全部精力放在你想做的事情上。
05 如何變身錦鯉?(**運氣是一種能力**)
1.?全力以赴。
2.?散發自己的熱情和激情。
3.?熱情轉化為感染力。(見人就說,遇到相關的人/圈子就請教)
4.?感染力轉化為影響力。(別人也會收到我的感染,主動幫忙介紹)
5.?指數原理為你帶來好運。(“病毒式”傳播原理為自己帶來好運)
5.?指數原理為你帶來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