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應該是一項貫穿人生的本能
——《銀河補習班》觀后感
很少看到國內有關于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影響的影片,超哥這次選擇的主題真的很打動人心,誠如某些影院的宣傳標語一樣,老少皆宜,適合全家人一起觀看。父母可以站在孩子的角度著想,孩子也可以通過馬飛的經歷,學會體諒父母的難處。
每個小孩兒心中都有一個奇怪的世界,那里光怪陸離,天馬行空,就像是他們創造出來的一個平行世界。大人也曾是小孩子,可是成長過程中他們學到見識到太多東西,那個平行世界也漸漸消失,直到他們有了孩子,那個平行世界可能徹底消失,于是孩子的行為在他們眼中荒誕可笑,難以忍受,同樣的場景一代代循環,大批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被迫學習,被迫接受,忘記自己年少時的世界,也無法感受現實世界的美好,他們被動接受學習,卻不知道學習為了什么。
在1990年,超哥飾演的馬皓文無異于是一個非常完美的父親,即便在崇尚自由發展的如今,也很難見到如此開明的父母。他是所有孩子眼中英雄般的父親,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蒙受大冤,卻不自怨自艾,還一步步引導兒子找到屬于他的箭靶子。
作為研究院最優秀的設計師,設計出本市最大的東沛大橋,擔任亞運火炬手,馬皓文的前半生可謂風頭無量,但這樣一個男人卻為了給兒子做生日禮物差點錯過火炬交接儀式,而他的兒子還被老師稱作“缺根弦”。
從小就被老師叫“缺根弦”,父親因東沛大橋倒塌入獄后隨母改嫁,馬飛成績穩居年級倒數,甚至剛上初一就被學校勒令退學。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個孩子的一生都廢了,但幸運的是,這時候馬皓文出獄了,出獄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家找兒子。
為了不讓兒子退學,他和教導主任打賭,馬飛從寄宿改為走讀,一年之內,考進年級前十。
彼時混混一樣的馬飛說這是不可能的事,前妻在知道這件事之后甚至對他大打出手,飾演母親的任素汐有句臺詞特別諷刺,“你這么折騰干嘛呀,他本來就笨,你非得要把你腦子里的那些東西強塞給他,他受得了嗎。”
一個母親,當面諷刺自己的兒子,完全是一副放棄的態度,就想讓他安安分分讀完九年義務教育。這種場景現在可能不常見,但作為一個九零后,在我讀中學期間卻是司空見慣。那個時候還沒有家庭教育的概念,身為父母整日忙于奔波或者娛樂,將孩子全然丟給學校,認為教育孩子的責任應該全部歸屬于學校和老師。我曾見過一個孩子犯了錯誤老師把家長叫來想溝通溝通看怎么幫助孩子,家長進門后卻劈頭蓋臉對兒子一頓打罵,之后滿懷歉意地對老師說“對不起給您添麻煩了,我們實在不知道怎么管教他,還請您多多費心。”年輕的女教師望著對此毫無反應明顯習以為常的學生,頓時什么都說不出口了。
任素汐一遍又一遍強調自己的兒子笨,馬皓文只是淡淡一笑,他并沒有把自己的知識強塞給兒子,甚至他根本沒有教馬飛任何課本上的知識,但馬飛卻是真實的受著他的影響,一日日改變。
看完電影我第一時間去刷了影評,看到許多指責這部電影的評論,說整部電影毫無邏輯,馬皓文質疑學校的教育制度最后卻還是把兒子送回去參加考試,自相矛盾;還有說影片中的教育方式完全是瞎胡鬧,不教任何東西,就帶著孩子出去跑跑步看看草,甚至逃學去看航展,孩子的成績就能從年級倒一沖到年級前十嗎?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但我認為還真就能。做出第一種評論的觀影者可能是沒看懂影片,這部片子的重點在家庭教育,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指明家庭教育是孩子的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家庭教育時間點上排在入學之前,從孩子出生那一刻就開始,重要程度可想而知。面對迷茫叛逆絲毫不想學習整日沉迷武俠小說的兒子,馬皓文對他卻是極其有信心,他告訴馬飛“只要你想,你就能。”“保證你的腦子在轉動,不要讓它睡著。”“永遠不要停止思考。”典型的鼓勵式教育,心理學上稱之為心理暗示。
他從沒輔導過馬飛功課,但在他熬夜畫設計圖的時候,馬飛問他自己能不能起來看書,一般家長可能會說“你正是長身體的時候熬什么夜,白天那么多時間為什么不學習,非得擠到晚上。”,馬皓文只說了一句“你可以上天”。他沒有言傳,卻完美的實施了身教。馬飛寫作文沒有靈感,他說那是因為沒有生活,冒著馬飛上課遲到的風險帶他去看草地,讓他領略什么叫做“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馬飛展現出對飛機的興趣,他大力支持,在請假沒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帶他翹課去看航展。
馬皓文有一句話特別讓人感動,“兒子,找到你喜歡做的事,努力做好它。”在我們的中學時代,老師和家長永遠只有一句話,“你們要好好學習,以后考上好大學,過上好的生活。”以至于孩子們只知道要好好學習,卻不知道為什么要好好學習;只知道要上大學,卻不知道為什么要上大學;只知道要過上好生活,卻不知道什么樣的生活才能稱之為好的生活。
馬皓文和馬飛重逢的時候問他為什么學習,馬飛說“為了上清華北大?”馬皓文告訴他清華北大只是一個過程,你以后想要做什么。馬飛沉默了,也許問一個孩子以后的規劃有點太遙遠,但他心中應該有一個大致的目標,就算暫時不知道,也應窮盡一生去尋找,屬于他的那個箭靶子。
影片有兩條主線,一條是馬飛的學習,另一條是馬皓文的伸冤之路。兩者交叉,馬皓文對于馬飛的教育顯得更加難能可貴。曾經的天才設計師,替整個設計院背黑鍋,入獄七年,出獄后卻一身淡然到民工聚集的地方找工作,屢屢受挫,甚至被曾經否定過的人當著兒子的面羞辱,好在最后憑借專業技能,讓那人請著工作。處境萬般艱難,還有前妻虎視眈眈,他卻能耐心引導馬飛,即使一遍遍申訴不被受理,被人當球一樣在各個部門踢來踢去,憤怒之下撕了馬飛的航展宣傳單,對他大聲呵斥,他也在冷靜下來之后第一時間跟兒子道歉。那個鏡頭將大人的無奈和孩子的委屈同時表現,心酸的同時又讓深思,孩子永遠不知道大人承受了多大的壓力,好在這個大人知道對孩子而言這件事有多重要,所以馬皓文即使讓他逃課也要帶他去看航展。馬飛都感到不可思議,當時兩人的對話是這樣的:
馬飛:馬上就要考試了,老師說接下來的時間很重要。
馬皓文:兒子,你人生中重要的時刻不應該只局限于某一天,它均勻地分布在你生命中的每時每刻。
那些評論說馬皓文只是帶馬飛玩鬧的,可能不大記得在馬皓文出獄后見到馬飛的那一天,晚上睡覺之前,馬飛問馬皓文“爸你不教我學習嗎?”
馬皓文說:“我已經教了你一天了。”
就在這一天,馬皓文帶他看遍了人情冷暖,也讓馬飛看到最后他因為知識而獲得工作的事實,那個“連通器原理”足以激發一個孩子對于學習的熱情。初中的孩子,自學能力已經有了,只要他們想學,一套教科書吃透不是問題。教學方案也要求老師要學會引領學生主動學習,所以縱使馬皓文沒有輔導馬飛的功課,馬飛的進步也是必然,因為他有一個全然相信他支持他為他解惑的老爸,還發現了自己熱愛,并愿意為之奮斗一生的事業。
文筆不佳,許多心中所想難以表達,他人的評論只是他人的見解,有緣讀到此文的各位不妨帶著孩子或者邀請父母一起去電影院一觀,這是一部值得觀看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