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使人優美。
——題記
幼時起,家中長輩問起自己長大以后要做什么,我昂著頭很是認真的說,我要做一名科學家。少不更事的我從書上讀到科學家是一個無所不能的人,可以發明出所有自己想要的東西,近似于神一般的存在,這是我兒時的夢想,源于書。
少年時,喜歡上了讀書。上高中的舅舅的所有課本,父親兒時留下的一本本連環畫,無書可讀時甚至于母親大人的《知音》我也會拜讀一二。尤其是姥爺掌管著學校圖書館的鑰匙,第一次看到一摞摞厚厚的書籍整整齊齊的擺放在那里,嗅著濃濃的墨香,那沁人心脾的感受至今清晰地印在腦海中。閑暇時,偷了鑰匙打開大門,帶著竊喜感讀著一本本童話故事集成了我最大的樂趣。也是在那里,我讀到了《皮皮魯與魯西西》,讀到了鄭淵潔老師的童話。也因此,成為一名作家,成了我少年時的夢想。
青年時,愛上了讀書。中學之后,學業加重,日復一日的語數外和政史地輪番轟炸,我仍舊堅守著自己最后一方陣地——讀書。彼時的我讀完一本書后,也能輕微的觸及作者內心,結合著作者所在的時代,對作者的情感也可品出一二。魯迅的文字如大風起兮,波濤洶涌;冰心的文字則如清風徐來,水波蕩漾,二者共同點則是對祖國的愛。我也會試著用自己的文字抒發自己的情感,卻總不及大家們的自然流露,只是生疏地搬來他人的辭藻填充自己空虛的架構。彼時我的夢想是寫出一遍獨屬于自己的文章。
成年后,迷上了讀書。如今的我,二十一二歲,異地求學之初,舉目無親,唯一宣泄自己內心孤獨感的地方就是圖書館。相對于人,我更善于與書交心,我欣賞他,他注視我;我品讀他,他愛上我。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必須做出取舍的事情。而如何取舍則是書教會的我,他告訴我,要遵從自己的心,要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還告訴我,對于自己圈子里的人,要與之以善。他還告訴我,人之一字,寫出來一撇一捺,做出來卻要頂天立地。這也是我如今的夢想,做一個簡簡單單的人。
書之于我,如同海洛因之于癮君子,我沉醉其中。 書讀多了,自然而然會由內而外散發出獨屬于自己的美好氣息,也會距離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我是這么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