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p1】精彩摘錄:
我們每天做得大部分選擇可能會讓人覺得是深思熟慮決策的結果,其實并非如此。人每天的活動中,有超過40%是習慣的產物,而不是自己主動做得決定。數百年來,人么對習慣百思不得其解,直到過去20年里,神經學家、心里學家、社會學家以及市場營銷人員才真正了解習慣的運作機理,更重要的是,他們發現了改變習慣的方法。
習慣是我們刻意或深思或而作出的選擇,即使過了一段時間不再思考卻仍繼續、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為。這時我們神經系統的自然反應。習慣形成后,我們的大腦進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參與決策過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對抗某個習慣,或者是意識到其他新習慣的存在,否則該行為模式會自然而然地啟動。
【Step2】我的思考:
這本書告訴我們:習慣不能被消除,卻能被替代。只要掌握習慣回路,學習觀察生活中的暗示與獎賞,找到能獲得成就感的正確的慣常行為,就可以改變根深蒂固的習慣。學會利用習慣的力量,就能讓人生與事業脫胎換骨。
這本書里很多事例講了,突破一個不好的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就會帶來一連串的復利效應,比如書中的一家頻臨倒閉的企業,新上任的領導沒有關注利潤,而是關注了安全,讓大家養成安全的習慣,從而讓企業起死回生。
其實我個人剛好有這樣一個經歷,在我的上一篇文章里詳細說過。我減肥成功,從120斤達到現在的104斤,這時我這個三分鐘熱度的人第一次完成愿望。但是我最初不是從減肥開始的,我先學會了開車,然后有時間學習,然后學會了化妝,學會了服裝搭配,得到很多人的贊美,給了自己更多鼓勵,于是下決心減肥,減肥成功。
減肥不是我最初的目標,但是我從改變自己以前素面朝天的習慣,從而引發了后面的一系列行動……
【Step3】我的行動:
習慣不能被消除,卻能被替代。
所以,我要想出下一個自己的好習慣。
比如學了好幾月時間管理,各種理論,但還是達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參加了很多早起訓練營,也沒有成功,所以我準備繼續換個思路。
學習手賬,這時我最近想學的一種新技能。
先學會手賬,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喝生活,其他的慢慢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