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一個買不起圣誕禮物的年青人,在森林撿了一段木頭送給情人,不但贏得芳心,而且從此平步青云。因此,樹干蛋糕也成為祝愿來年好運的象征。”
一年下來,可能只有圣誕節的時候,各個公司會裝扮起來,還會組織暖心互動活動。
去年的平安夜這天,同事們之間隨機交換了禮物,有巧克力有音樂盒有餐具,還有狗糧。
第二天一早到公司來,每個人工位上都多了一份小禮盒,牛皮紙包裝盒,簡潔又雅致。里面是樹干蛋糕,上面還有圣誕裝飾物,好看又好吃。
后來大家才知道,是公司的領導提前預定了這些蛋糕,然后一大早取來。行政的同事也早早趕到公司,給大家放在各自的桌子上,廣播里放著圣誕歌曲。
到公司后,每個人都在開心地拍照和吃蛋糕。
今年才知道,樹干蛋糕也屬于圣誕美食,還有自己很美好的意義。
▼
有一年的冬天,學校附近禮品店突然開始賣蘋果了,而且還要按個賣。
5塊,普通蘋果+透明包裝紙。
15塊,中等蘋果+精美禮品盒包裝。
25塊,一個蛇果+一枚巧克力+精美禮品盒包裝。
50塊,一對蛇果+一對巧克力+精美禮品盒包裝。
高調的同學就大搖大擺的拎著,然后自信滿滿的送到心儀目標面前。
低調的同學就放在書包里,然后早早到教室,悄悄地放到心儀目標的桌洞里。
用心的同學還會留一張小紙條,署名或者匿名。
▼
第一年收到了兩個蘋果,一個是同桌送的,一個是因為沒送出去友情贈送的。
零點的時候,十分儀式化地,拉開窗簾對著月光咬了一口。與此同時,還要著急忙慌地許愿,生怕一耽誤就錯過了最佳時間點。
這種蠢萌蠢萌的時刻,現在想起來,也只能一笑而過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在校園里,這些令少男少女們悸動的節日,都是表白的良機。他們往往裝在心里和彼此往來的紙條里,從不張揚。
現在,東方的西方的,傳統的新興的,一年大大小小的節,除了清明節,幾乎都能被營銷,都能被變成情人節,有的還能變成買買買節。
在所有的節日里,“節”只是一個后綴。
因此,如果只是單純過節,就會變得千篇一律:約會,吃大餐,送禮物,看電影。
是呀,過節就應該有過節的樣子。
但是,你別忘了,過節也應該有過節的意義。
▼
圣誕節,
起初,他們把她當作耶穌的誕辰來慶祝;
后來,我們把她當作一個節日來過,帶著一點童話和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