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書》是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文藝理論家傅雷寫給兒子的家書。摘編了傅雷先生1954年至1966年間共計186封書信。其中最長的一封信長達七千多字。字里行間,充滿了父親對兒子苦心孤詣的愛和教誨,以及對國家、對藝術濃厚的赤子情懷。是一部嘔心瀝血的教子之作,也是現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家訓之一。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傅雷在給兒子傅聰的信里,曾這樣說:“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的。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年輕人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料。同時也可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你做個警鐘,不論在做人方面還是其他各方面。”貫穿全部家書的情誼,是要兒子知道國家的榮辱,藝術的尊嚴,能夠用嚴肅的態度對待一切。做一個“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藝術家”。
傅雷的家書目的明確,他那萬里傳書的思緒,跨越了十幾光陰,遠隔萬水千山,每一個字都是語重心長的教誨,每一句話都流露出拳拳愛子之心。
傅雷的家教是以嚴厲而著稱,這正折射出了他嚴謹求實的生活、工作態度。在生活細節方面,他教導兒子做事要謙虛謹慎,禮儀要得體禮貌。在家書中,傅雷指出:
一個人要做一件事,事前必須考慮周詳。尤其是想改弦易轍、丟開老路、換走新路的時候,一定要把自己的理智做一個天平,把老路與新路放在兩個盤里很精細的稱過。
在禮儀方面,需要注意:在飯桌上,兩手不拿刀叉時,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擱在自己腿上或膝蓋上。你只要留心別的有教養的青年就可知道。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盤下,叮叮當當的!
他認為傅聰的圈子多是和教育相關的,一舉一動務須特別留意。對客氣的人,或是師長,或是老年人,說話時手要垂直,人要立直。這種規矩成了習慣,一輩子都有好處。
總而言之,他告訴兒子,要學習的不僅僅是音樂技能,還要在舉動、態度、禮貌各方面吸收別人的長處。
在人際交往上,傅雷告訴兒子:待朋友不能如此馬虎。生性并非“薄情”的人,在行動上做得跟“薄情”一樣,是最冤枉的,犯不著的。正如一個并不調皮的人耍調皮而結果反吃虧,一個道理。
一切做人的道理,你心里無不明白,吃虧的是沒有事實表現;希望你從今以后,一輩于記住這一點。大小事都要對人家有交代!
作為一名翻譯巨匠,傅雷涉獵廣泛,他的藝術修養更是體現在美術、音樂等方面。他幼年喪父,在寡母的嚴教下,養成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的性格。早年留學法國,學習藝術理論,得以觀摩世界級藝術大師的作品,大大地提高了他的藝術修養。畢生翻譯巴爾扎克、羅曼羅蘭、伏爾泰等作家的文學名著,不僅所譯甚豐,而且文筆自然流暢。通過家書,我看到了一個極為嚴謹、認真的傅雷。他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所翻譯的作品反復改了六七遍,仍覺得不夠古雅,由此可見他對藝術近乎完美的追求和赤愛!而傅聰在異國求學的生活中,更是深受父親的感染和熏陶。
傅雷堅信讀書的重要性,不忘告知孩子,在追求藝術的途中用閱讀來提高交際能力。在傅聰剛剛出國之際,傅雷便提醒兒子:
讀俄文別太快,太快了記不牢,將來又要重頭來過,犯不上。一開頭必須從容不迫,位與格必須要記憶,像應付考試般臨時強記是沒用的。現在讀俄文只好求一個概念,勿野心太大。目前貪多務得,實際也不會如何得益。
此外,在兒子選擇定居國外時,他更是鼓勵孩子不忘國之根本,并經常給遠在國外的傅聰寄去中國名著、藝術作品等,和他交流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尤其鼓勵兒子多用中文寫信,對于兒子的書寫和語言表達更是提出了中肯的評價與建議。
在藝術追求中,傅雷認為藝術家對作品應賦予情感才能真正打動他人。他望兒子把全部精力放在研究學問上,多用理智,少用感情,要靠堅強的信心,克制一切的煩惱,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非克服不可。
在比賽面前,他認為心態非常重要: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效果反而更好,精神上平日也可減少負擔,上臺也不致緊張。
此外, 他認為人生得從多方面培養,勞逸結合得恰當,對藝術只有好處。唯有經常與大自然親近,放下一切,才能有放松的心情,有了這心情,藝術上的放松可不求而自得。勞逸結合得好,再說長久之際。
而在處理感情方面,傅雷認為學問高于感情。即使在戀愛最熱烈的時候,也沒有忘卻對學問的忠誠。學問第一,藝術第一,真理第一;愛情第二,這是他不曾動搖的堅守與原則。
在傅聰和彌拉結婚之后,傅雷對彌拉保持著尊重和理解,他認為共同的理想、熱情,需要長期不斷地灌溉栽培。希望傅聰在人生瑣事和讀書修養方面,對妻子有更多的引導,希望他們彼此成就、彼此進步!
總之,傅聰在國外的日子里,從父親的這些書信中汲取了太多豐富的精神養料。傅雷時時給他指導、鼓勵與鞭策,使他充滿勇氣與力量,去戰勝人生中各式各樣的魔障,踏上正確的成長道路。而傅聰這種熱愛祖國、信賴祖國的情誼,與傅雷在數萬里之外對他殷切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再來看看這些書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樣的政治處境中寫出來的?有多少人在那場“黑暗的災禍”中受到傷害,傅雷卻在顯出了他不變的本色。那源于他對兒子、對藝術、對國家濃厚的赤子情懷。
優秀的父親,出色的兒子,不平凡的家書。《傅雷家書》是一個父親對兒子的循循善誘惑,既飽含了對兒子的深情,也有著父親獨有的、不可抗拒的威嚴。
讀《傅雷家書》,感受到的是一顆純潔、正直、真誠、赤愛、高尚的靈魂。父子之間的感情因為藝術的崇高而得以升華,家書中的教誨、良言,更是成為了后輩們一份取之不盡的精神養料。